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402﹚

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402﹚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0200﹚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热爱音乐学专业的,具有一定的专业表演能力和教学与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专业教师或社会需要的音乐工作者。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所从事的音乐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乐器修造方面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热爱音乐教学及演唱、演奏与研究工作。

有志于音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较高的音乐学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素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相当的音乐艺术科学研究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创作、表演、乐器修造以及专业教学的能力。

4、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键盘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2、中国音乐史研究3、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4、合唱指挥艺术与教学研究5、琵琶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6、作曲理论7、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8、民族音乐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

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累计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

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一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五、教学实践本专业教学实践以本、专科学生为对象,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有:1、讲授本、专科生课程的某个章节或某个专题;2、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评改作用;3、主持课堂讨论;4、指导论文写作。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为4周,应至少完成36课时或相当此工作量的教学工作。

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六、舞台实践键盘、声乐、合唱指挥、琵琶、作曲方向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举办个人毕业音乐会或音乐作品展示会,要求第四学期末每位研究生提交音乐会曲目,经专业导师组及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方可执行。

具体要求如下:1、键盘独奏音乐会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奏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声乐独唱音乐会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唱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3、合唱指挥音乐会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4、琵琶独奏音乐会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奏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5、作曲作品音乐会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作品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七、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环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有: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2、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3、学术访问等。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调查研究尤须突出科研资料的查找、收集、整理和索引工作。

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调查研究工作应安排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即完成硕士论文前进行,累积时间为4周。

调研工作前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调查计划;调研结束后硕士研究生须写出调研报告,并由导师评定成绩。

八、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4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1篇论文在CN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第3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写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论文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同时又是研究生本人在学习和研究中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的问题;论文选题应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

(2)本专业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应结合本学科发展的特点与优势,形成系列化。

学科与导师应通过本学科、本方向硕士生的论文写作,推动和深化某一领域、某一课题或某一问题的解决。

(3)硕士生论文应在理论上有新见解,或在资料的占有分析上有新发展。

论文应能反映作者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硕士论文应达到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水平。

(4)硕士论文如有任何形式的抄袭现象,立即取消抄袭者当年的答辩资格。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采取导师个别指导与专业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硕士研究生。

教学工作实行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培养工作实行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结合、课程讲授与自学讨论结合、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结合。

鼓励硕士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拓宽视野、勇于创新,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指导教师要注意教书育人,充分调动硕士生的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

十、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科学生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2-3门。

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3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7、必修课程主要安排为考试课程,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选修课程以考查为主,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

具体考核方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研究方向:1、键盘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2、中国音乐史研究;3、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4、合唱指挥艺术与教学研究;5、琵琶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6、作曲理论;7、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8、民族音乐学学制:三年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140001 课程名称:音乐学概论总课时数:36 学分:3开课单位:音乐学院开课学期:1教学内容及要求:该课程主要针对音乐学科及其下属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原理、方法、发展历史、学派和它们的学术观点进行讲解,使音乐学各研究方向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得到明确的归属方向及研究方法,扩展学科认识,增进音乐学各学科间的交流。

该课程为音乐学各研究方向的必修课程。

要求学生每学期撰写一篇课程论文,并具有独立运用学科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俞人豪著,《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周青青、郑祖襄等著,《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140002 课程名称:音乐教育学总课时数:36 学分:3开课单位:音乐学院开课学期:2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是键盘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和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方向的必修课程,是研究有关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理论的学科,是一门介于教育学与音乐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双重属性。

音乐教育包括普及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音乐教育的实践方面,如各种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音乐教学法和儿童音乐教育等专门课题等;一是从音乐教育的理论方面,如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哲学等。

该课程着重分析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回顾与分析了音乐教育学在国内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该课程是音乐学各专业加深理论认识的必修课程。

要求学生掌握充足的教育学原理和音乐学原理,每学期撰写有关音乐教育的论文一篇。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贝尼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2.曹理著,《音乐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曹理等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4.王耀华主编,《高师音乐教育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5.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H.F.艾伯利斯等著,《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威廉.M.安德森等编,《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8.特里斯.M.沃尔克著,《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140003 课程名称:世界音乐总课时数:36 学分:2开课单位:音乐学院开课学期:3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为音乐学各研究方向的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世界各民族不同的音乐,以及各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之后形成的新的音乐现象,并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思考其原因。

该课程作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独立思考,并大量聆听音乐、阅读相关书目,扩展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

每学期撰写一篇具有独立思想的论文。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张前、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3.蔡仲德著,《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4.福比尼著,《西方音乐美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

5.于润洋著,《西方现代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140004(5) 课程名称:高级视唱练耳1、2总课时数:72 学分:4开课单位:音乐学院开课学期:1、2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是视唱练耳教学自本科以来的高级阶段,以复杂调性、连续转调、多个临时变音、无调性等难度较强的视唱旋律和与之配合的练耳训练为主要内容。

使学生耳朵的辨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各类研究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是音乐学各专业方向的必修课,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相对固定音高,每学期末进行视唱练耳考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亨利.雷蒙恩著,视唱教程(第一、二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2.关敏著,《现代音乐视唱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金潮著,《二声部视唱教程》(修订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课程编号:140102 课程名称:声乐伴奏艺术总课时数:36 学分:2开课单位:音乐学院开课学期:3教学内容及要求:该课程主要是以培养钢琴专业的伴奏艺术实践能力而开设的。

课程讲授有关钢琴伴奏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实践技巧,结合具体的钢琴伴奏艺术实践过程,由专业老师亲自指导,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水平。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各类钢琴曲目及钢琴伴奏乐谱课程编号:140103 课程名称:钢琴艺术实践总课时数:36 学分:2开课单位:音乐学院开课学期:3教学内容及要求:该课程主要以训练钢琴专业学生舞台演奏实践及钢琴伴奏的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与伴奏的艺术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