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原理:(一)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1,直接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工作”不仅促进其感官,动作与心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建构健全的人格。
对健全人格蒙台梭利归纳了以下特征:(1)有旺盛的自发的活动力,能自发地,主动地利用成人为其创设的环境去活动;(2)喜爱反复地,集中地工作;(3)能自由地选择工作材料;(4)爱好秩序;(5)爱好工作超过游戏;(6)喜欢在安静环境下工作;(7)拒绝奖惩,从工作本身获得快乐;(8)有强烈的求知欲;(9)能在比较,选择,思考后再行动;(10)淳朴,高尚;崇尚真善美,厌恶虚伪,丑恶和肮脏;(11)学习社会性,重视责任感,守纪律,乐于助人,有成为优秀人的愿望。
2,最终目的是通过蒙台梭利教育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去创造理想的和平世界。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则:1,秩序性原则:幼儿对秩序的敏感期主要发生于最初的3年,两岁时达到最高点,3岁开始下降。
因此,婴儿期的孩子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例如一本书或一支笔没有归位,他们会坚持把该物品放回原处。
对他们来说,秩序感是其生命的自然本质之一,就象“土地之于动物,水之于鱼。
”如果婴儿对环境的印象与经验,是建立在一种有秩序的形态之上,那麽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将具备稳固的基础,借此基础得以培养有条不紊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环境的信任与积极探索。
也就是说,外在的秩序感有助于孩子内在秩序感的发展。
外在秩序感应如何培养呢?可从以下四方面参考:(1)教室内大多数的物品尽量保持在相同的位置上。
(当然,教师有可能因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适度地改变某些个别教具的位置)(2)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与地点。
(3)例行活动尽量采取相同的步骤,。
(4)要求孩子把用过的教具放回原位,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
遗憾的是,仍然有许多孩子经常生活在一个没有秩序的环境中;因此,我们很难有机会见到这些孩子将相关的潜能发展出来。
2,独立性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
因此,儿童个体自由的积极表现,首先必须通过自发活动引导他走向独立。
婴儿从断奶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努力走上独立的道路。
什麽是断奶的小孩?实际上就是一个已独立于母乳的小孩。
他将找到各种食物代替这种营养源,他生存的手段增多了,他能在某种范围内选择自己的食物了,而原先却完全局限于一种营养形式。
不过,他仍然有依赖性,因为他还不会走路,洗脸,穿衣,还不会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示要东西。
这个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他还是别人的奴隶,依赖别人。
但到了3岁,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就能独立和自由地支配自己了。
要别人服侍的人实际上是限制了自己的独立性。
这一概念将成为未来个人尊严的基础。
“我不希望别人服侍我,因为我并非无能。
”人类必须具有这种思想,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正自由的,独立的。
任何教育活动,如果对婴幼儿教育有效,那它就必须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
帮助他们无需搀扶而会走路,上下楼梯,拾起落下的物品,穿脱衣服,自己洗澡,口齿清楚地说话和表达自己的需要等等。
我们必须给孩子这样的帮助,使他们能够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满足他们自己的愿望。
这些都是培养独立性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往往习惯于服侍小孩,殊不知这对他们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
因为,这很容易窒息他们自发的有益的主动性。
成人总是倾向于把孩子当成木偶,给他们洗,给他们吃,好象他们是布娃娃;成人总是不停地想,孩子不知道做什麽,更不知道怎麽做。
然而,孩子必须要会做这些事。
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的身体以进行各种活动,也赋予了他们智慧以学会怎样进行这些活动。
因为他是一个人!谁不知道,教孩子自己吃,自己洗,自己穿,比喂孩子吃,帮孩子洗,帮孩子穿更乏味,更困难,更需要有耐心!前者是一个教育者才能做的工作,而后者只是一个仆人就可以很容易完成的低级工作。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指的独立和自由的人。
因此,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教具,大都有错误订正,目的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改正;成人不可急于帮助纠正,要学会等待,给孩子独立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3,自由性原则:自由就是活动。
孩子的自由应以不损害集体利益为限度,从各方面考虑,这应该是教养孩子的良好方式。
因此,只要孩子冒犯或干扰他人,对他人不礼貌或有粗野行为,就应加以制止。
至于其余的——即有益于儿童的各种表现——不管是什麽行为,以什麽形式表现出来,教师不仅允许,而且还必须进行观察。
这是关键所在。
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把用过的各种教材重新放回盒子去的时候,有孩子跑过来,拿起这些小玩意儿,想模仿老师做事。
但是老师首先想到的却是要孩子回到他的座位上去,总会说:“别动!回到你的座位上去。
”其实这正是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愿望,也正是教育孩子尊守“东西用后,归还原处”这种秩序的好机会。
蒙台梭利在“幼儿之家”观察到一件事:有一天,孩子们自己围成一圈,又说又笑。
中间有个水盆,水盆里漂浮着一些玩具。
有个刚两岁半的小男孩,独自一人站在圈外。
看得出来,他充满了好奇心。
我怀着很大的兴趣在远处看着他。
他开始慢慢走近其他孩子,想挤进去,但他没有劲,挤不进去。
于是他就站着向周围看,他那张小脸,表现出一种强烈愿望,非常有趣,当时要有个照象机把他拍照下来就好了。
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一把小椅子上,显然他决定把椅子搬到圈外,然后站上去看个究竟。
他开始走向椅子,脸上露出了希望的神情。
正在这时,老师走过来抓住他,把他举过孩子们的头顶,让他看水盆。
还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毫无疑问,尽管这个小孩看见了漂浮的玩具,但他却没有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征服障碍所获得的快乐。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老师阻碍了这个孩子的自我教育,而且没有给孩子任何有益的补偿。
这个小家伙在感到自己快要成为胜利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自主地被一双钳得死死的手给举起来了。
原来他脸上那种使我觉得非常有趣的欢欣,急切和希望的表情,一下子全然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种“别人会替他做事”的孩子有的那种呆板表情。
当所有的孩子在一个房间里忙来忙去地进行有益的,运用智力的,自觉的活动,而没有粗野的举动,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自由并有良好纪律的教室。
一种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必须帮助儿童克服各种障碍,换句话说,给他的教育必须以合理的方式帮助他,减少限制他活动的各种社会约束。
4,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指导孩子选择工作或活动。
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
使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5,重复性原则: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喜爱重复,要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操作,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不要急于追求结果,而是重视活动过程本身。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许多人认为蒙台梭利教育只有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文教育,算术教育,文化教育5个领域,这些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全部,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
其实,完整的蒙台梭利教育,大致可分为10个领域:1,日常生活练习。
2,感觉教育。
3,语文教育。
(包括口头阅读,文字简单书写)4,算术教育5,文化教育(包括自然与科学教育)。
6,体能(大肌肉活动)。
7,音乐教育。
8,美术教育。
9,戏剧(角色扮演)10,社会教育(心理,情绪)1,日常生活练习,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基本动作练习,如走,坐,立,搬桌椅,拿托盘,卷工作毯,倒豆,倒水,扫地,使用拖把等。
(2)家务应用练习,如准备餐桌,使用熨斗,洗盘子,庭院工作,植物栽培,喂食小动物,清洗笼子鱼缸,及准备食物如剥花生,切香蕉,简易烹饪等。
(3)照顾自己,如洗脸,洗手,梳头,拧毛巾,刷牙,穿脱衣服,擤鼻涕,系钮扣,拉拉锁,系蝴蝶结,别别针等。
(4)社交行为练习,如门的开关,敲门的方法,打招呼的方法,感谢与道歉,递交物品的方法,打喷嚏,咳嗽,打哈欠的方法,轮流使用教具,打电话的礼貌,慰问病人,车中礼仪,交通规则等。
2,感官教育,(1)视觉教具如圆柱体组,彩色圆柱体,色板,几何图形嵌板,构成三角形等。
以训练和促进幼儿识别物体形状,颜色,大小,高低,长短及各种几何形体。
(2)触觉教具如温觉筒,布盒,神秘袋等。
以训练幼儿触觉的敏感性。
(3)听觉教具如音筒,音感钟。
以训练和提高幼儿对各种声音的鉴赏及审美能力。
(4)味觉教具如味觉瓶。
通过品尝各种味道,发展味觉的敏锐能力。
(5)嗅觉教具如嗅觉瓶。
通过闻辨各种气味,促进幼儿的嗅觉能力。
3,语文教育,有分类练习,三段式图卡,嵌板练习,认字实物盒,认字图画小书,生字盒,看杂志说故事,故事顺序卡,制作小书等。
以训练和增进幼儿的口头语言及文字简单书写的能力。
4,算术教育,有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箱,彩色串珠,数字与筹码,金色串珠组,数字卡片,加法板,减法板,乘法板,除法板等。
这一部分是蒙台梭利教育最有特色的部分,他系统化地把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化为教具的具体化。
使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数与量的基本练习,十进法,加减乘除运算,及分数初步概念,初步平方,立方导入等。
5,文化教育,(1)地理方面的内容如方位,左右,水陆空,动植物,交通工具,国旗,地图嵌板等。
(2)历史方面的内容如日历,周,年,时钟,四季等;(3)动植物方面的内容如树,花,叶,根,分类图片,野游,室内实验教学;及鱼,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图卡;(4)科学方面的内容如浮与沉,空气与帆船,电,影子,磁铁,放大镜,压力,声音等。
蒙台梭利主张:不是直接教孩子地理,历史,动植物学及科学等文化领域的知识;而是借助一些生动活泼的具体经验,洒下兴趣的种子,为幼儿的下一阶段,间接地作准备。
6,音乐教育,有静默游戏如探索身体,环境,乐器发出的声音;辨别乐器弹奏或停止,长音或短音,高或低音,辨别不同的节奏等。
有学唱歌。
有音乐欣赏如十面埋伏,黄河,梁祝协奏曲,天鹅湖等。
有律动如不用任何口语指导,模仿老师的动作;照着老师所说的指令做动作;让幼儿一面说一面做动作;边唱边动作等。
7,美术教育,有用彩色铅笔,蜡笔,粉笔,炭笔画图;用水彩,广告颜料绘画;使用剪刀剪纸,粘贴,黏土等。
至于其它三个领域,如体能主要体现在体操,户外活动,体育游戏方面;戏剧主要体现在角色游戏上;社会教育主要体现在各项活动中,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及良好情绪方面。
蒙台梭利教室可分全日班及半日班。
就全日班而言,每天上午及下午各有一段自由工作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幼儿可以选择教室内的教具来操作或探索,教具可以是单元活动中的一项,也可以是和单元无关的教具。
在自由工作时间内,幼儿可依照自己的需要到点心桌那里自由取用点心。
蒙台梭利教室的团体活动时间分布在三个时段:第一段为每天早上约8点半左右,时间不超过30分钟;内容包括歌曲点名,数幼儿人数,介绍今天的日期(年,月,日),星期,天气,以及今天的点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