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统计练习题一

生物统计练习题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生物统计学》试题(卷)学生姓名:考试成绩: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得分:分1. 准确性2. 数量性状3. 因素水平4. 试验处理5. 试验单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得分:分1. 平均数具有两个基本性质,即与离均差的平方和最小。

2. 在显著性检验时,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即处理效应,另一部分是,即样本平均数的差受到试验误差的干扰。

3. 在进行次数资料的 2检验时,不需要进行连续性矫正的条件是自由度df需要大于。

4. 统计分析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

5. 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为μ=0和σ2= 。

6. 某班有30名同学,其学号分别为1、2、3、……、29、30,现从中随机抽第 1 页共9 页取1名同学,则抽得随机事件A=“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的事件的概率等于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7. 统计表是用形式表示数量关系,使数据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理解、分析和比较。

8. 直方图是用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9. 准确性和精确性的含义不同。

设某一试验指标的真值为μ,观测值为x,若任意两个观测值X i、X j差的绝对值|X i-X j|小,则观测值的高。

10. 平均数是一个资料的代表,其意义在于描述资料的。

11. 如果进行4种饲料和4个不同品种对鸡产蛋量影响的两因素试验,则整个试验共有个水平组合。

12. 经过测定表明,某品种仔猪初生重x的范围为[0.5~1.5)kg。

如果取随机变量x为1 kg时,则其概率等于。

13. 某良种猪场长白成年母猪的平均体重为 190 Kg,标准差为10.5 Kg,则其变异系数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14. 统计学上采用研究呈因果关系的相关变量间的关系,表示原因的变量称为自变量,表示结果的变量称为依变量。

15. 方差分析的前提是分布的正态性、效应的可加性和。

16. 某试验测得秦川牛的某个性状的8个平均数分别39.4、38.8、35.2、31.5、29.0、26.0、24.7、22.2 Kg。

在进行多重比较时,平均数38.8和22.2相比较时的秩次距K等于。

17. 对于服从二项分布的某试验而言,如果发生A结果的概率为0.6,则其对立结果发生的概率为。

18. 拉丁方设计的显著特点是试验处理数=横行单位组数=直列单位组数=。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得分:分1. 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第 2 页共9 页C.研究典型案例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2. 在对计量资料进行分组时,确定第一组组中值的基本原则是()。

A.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 B. 接近资料中的最小值C.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 D. 与资料中的最小值无关3. 在生物统计中,主要用于反映畜群不同阶段的平均增长率或畜群不同规模的平均规模的平均数是()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中位数D. 调和平均数三条曲线A、B、C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曲线µ最小B. B曲线以x=0为对称轴C. C曲线µ最大D. B曲线变异度大于=2.131,其5. 当df=15时,查表得到两尾概率等于0.05的临界t值为t0.05(15)意义是:P(-∞<t<-2.131)= P(2.131<t<+∞) = ()。

A. 0.025B. 0.05C. 0.01D. 0.0056.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时,适宜的统计量是()。

A. 变异系数B. 差C. 极差D. 标准差7. 下列关于P值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值是指在无效假设成立的前提下,所观察到的量的概率。

B. P值越小说明无效假设越不可靠。

C. 当P< 时,就可以下诸如“差异显著”、“差异极显著”的论断。

D. P值的大小与观察到的量的大小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

8. 下面关于配对设计与非配对设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根据配对要求,将试验单位两两配对,然后将配成对子的两个试验单位随机分配到两个处理组中。

第 3 页共9 页B.配成对子的两个试验单位以及不同对子之间试验单位的初始条件尽量一致,每一个对子就是试验处理的一个重复。

C. 配对的目的是为了把同一重复内两个试验单位的初始条件的差异减少至最低限度,使试验处理效应不被试验单位的差异而夸大或缩小。

D. 判断配对试验和非配对试验,不在于两样本的观察值数目是否相等,而在于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方式。

9. 当样本含量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差会变小B. 均数标准误会变小C. 均数标准误会变大 D.标准差会变大10. 两个样本进行比较,在其他因素确定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

下列所取犯第二类错误最小的显著水准为()A.α= 0.05 B.α= 0.01 C.α= 0.10 D.α= 0.20 11. 关于随机抽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12. 下面关于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描述不正确的是()。

A. r 没有单位,b有单位;r和b的取值均有一个限制范围,不能为任何实数;B. 相关表示相互关系,没有依存关系,而回归有依存关系;C. 回归分析将两个相关变量区分为自变量和依变量,侧重于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形式,即回归方程;D. 相关分析不区分自变量和依变量,侧重于揭示变量之间的联系程度和性质。

13. 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资料的特征。

A. 正偏态分布B. 负偏态分布第 4 页共9 页C. 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D. 对称分布14. 正态分布曲线与横轴之间的总面积等于()A. 次数总和nB. 次数总和n+1C. 0.95D. 115. 下表是不同种类鱼粉蛋白质消化率资料的方差分析表。

在进行方差分析时,检验一级因素鱼粉间差异是否显著的F值为()。

A. 12.43B. 342.76C. 27.57D. 5.86四、判断题(请在正确题后的()中画√,错误题后的()中画×。

每小题1分,共10分)得分:分1. 生物统计的根本任务是合理地进行调查或试验设计以及科学地整理和分析收集得来的资料。

()2. 在试验设计时,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称为样本。

()3. 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在试验中难以消除,不可避免。

()4. 在统计表中,如果某一指标没有数字时则可以用0表示。

()5. 平均数是一个资料的代表数,仅靠平均数既能全面、正确地了解样本,又能了解平均数作为样本的变异程度。

()6. 对于任何一个随机试验,试验结束之前不能确定其确切结果。

()7. 波松分布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具有一个特殊性质是随机变量x 的平均数和方差相等,且均等于常数λ。

()8. 对于大样本资料,常常将样本标准误与样本平均数配合使用,记为平均数±标准误,用以说明考察性状或指标的优良性与稳定性。

()9. 对于一个资料,经t检验“差异显著”,则下结论的把握性为99%,但同时要冒1%下错误结论的风险。

()第 5 页共9 页10. 同一资料双侧检验显著,单侧检验一定显著;但单侧检验显著,双侧检验不一定显著。

()五、简答题(6个小题,共25分)得分:分1. 什么是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在统计学上有何用途?(3分)2. 试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些原则?(6分)3. 四种饲料对仔猪平均增重的多重比较结果见下表,请完成以下问题。

(3分)(1)C1饲料对仔猪的增重效果(显著、极显著)高于C4饲料;(2)C4与C2、C2与C3饲料的增重效果比较为(差异不显著、差异显著、差异极显著);第 6 页共9 页(3)在四种不同饲料饲喂仔猪对其平均增重影响的试验研究中,饲料的效果最佳。

4. 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什么相同点和区别?(5分)5.什么是Ⅰ型错误?什么是Ⅱ型错误?(4分)6. 完全随机设计的应用条件、主要优点及缺点各是什么?(4分)六、计算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得分:分1. 某畜牧兽医研究所新开发了甲、乙两种配合饲料,为研究其饲喂效果,将10头幼猪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试验期的增重结果见表1。

请问甲、乙两种配合饲料对幼猪的增重效果有无显著差异?(注:结果保留三位第7 页共9 页小数,即0.001。

11分)表1 两种饲料幼猪增重对比试验研究已知t0.05(8)=2.306 t0.01(8)=3.355 t0.05(4)=2.776 t0.01(4)=4.6042.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母猪的产仔能力,某养猪场随机抽测了甲、乙、丙、丁4个不同品种的5头母猪的窝产仔数,统计结果见表2。

试检验4个不同品种母猪平均窝产仔数的差异是否显著?(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即0.01。

只进行F检验,第8 页共9 页不进行多重比较。

11分)表2 4个不同品种母猪的窝产仔数已知:①92+82+102+……+92+122+102=2521②442+592+662+522=12477③F0.05(3,16)=3.24,F0.01(3,16)=5.29第9 页共9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