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高考文言文《史记》专题 原卷版

3.高考文言文《史记》专题 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史记》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

赵亡,徙居温。

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高祖与语,爱其恭敬。

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

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

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

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

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

于是景帝日:“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

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僮仆诉诉如也,唯谨。

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其执丧,哀戚甚悼。

子孙遵教,亦如之。

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

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万石君徙居陵。

里。

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

万石君闻之,不食。

庆恐,肉袒请罪,不许。

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日:“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B.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C.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D.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石,汉官秩的最高级,凡一门有五人当二千石的官,就可以称为“万石”。

B.美人,是妃嫔封号。

西汉置,视秩二千石。

东汉亦置,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

C.朝服,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为人臣子唯有在上朝觐见君主时才能穿着。

D.文学,察举科目名,在汉朝指儒家经学文章,是特举特科,本文用以指儒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奋侍奉高祖,因恭谨而家荣职升。

其父是赵人,石奋十五岁做小官,因恭谨得高祖喜爱,高祖便召其姐姐为美人,文帝时,靠累计功劳升到太中大夫。

B.石家尊宠,景帝称奋为万石君。

文帝时,石奋被推为太子太傅,景帝时位居九卿,因过于恭敬被调做诸侯丞相;他有四子,孝顺谨慎,皆为高官。

C.石奋告老还家,以孝谨诲子孙。

景帝末年,他辞官返乡养老,享上大夫待遇。

他笃行恭谨,人朝恭敬皇帝,在家身教子孙,石家以孝谨闻名远近。

D.太后授官建、庆,庆醉归受责。

石家重视躬行,皇太后便让石建做郎中令、石庆做内史。

石庆得意忘形而醉,归家时在里门未下车,被石奋责备罢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2)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

游说...须贾。

..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

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

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

魏齐醉,曰:“可矣。

”范雎得出。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

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

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

其人有仇,不敢昼见。

”王稽曰:“夜与俱来。

”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

”与私约而去。

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

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

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

”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

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

”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

须贾怪之。

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

”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

”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

”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

范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摘编自《史记·范雎列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说,是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希望被采纳、实施,并且借此谋得利益。

B.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专指古代君主或帝王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雎出身贫寒,官至相国。

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范雎隐忍受辱,胸有大志。

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

C.范雎隐藏自己,给人机会。

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雎是告密者,致使范雎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雎逆转人生,恩人相助。

在范雎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同乡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

登高博见,它石攻玉。

时文速递,转发共享。

本次上传的材料或不是您需要的。

君如需问渠系列阅读材料w o r d文档,或高考各个专题课件及配套w o r d练习题,可加微信l n c y m s拉入“问渠群”获取,纯公益分享。

科学备考,筑梦未来。

疫情将过,愿山河无恙,人间永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鸯,自齐事秦昭王。

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七年,卒。

鸯子曰武,武子曰恬。

罗皐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号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见邳,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成,秘之,群臣莫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

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

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胡亥不听。

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汰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呑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D.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传统。

B.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迁”“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D.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

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络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B.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