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大纲分析PPT课件
• 5)由于近代中国处在资本-帝国主义列强 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 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 成的地方封建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 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很不平衡。
分析: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下(后加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广大人 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及大批破产, 生活极为艰难。
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分析
xxx 2010年9月26日
考试性质
•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 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目标
• 1、准确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
思修法基
• 思想:理想与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 • 道德:道德;传统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公民基
本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法律:法律意识;法治精神;法律制度。
• 新增: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四 对范畴: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权利义 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 大国关系;联合国; • 南北关系; • 中国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等。
1、马原22分(单4多8材10) 2、毛中特30分(单6多14材10) 3、纲要15分(单1多4材10) 4、思修法基17分(单3多4材10) 5、形势与政策及当代政经16分(单2多4材10)。
考查内容分析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唯物论【“三观两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 观、实践观、意识观;物质与意识、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
命题特点
• 1、以考试大纲为范围; • 2、以教材为基准; • 3、以党中央精神为指导; • 4、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
(重点是“科学发展观” ) • 5、以社会热点为话题; • 6、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重点、运用
知识为考察重点。
复习建议
• 1、消除误区: “没把它当回事”; “大量做题”;
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总体思路】
纲要
• 旧式的革•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 •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 中国建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
成就说明了什么? • 增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理解并准确记忆历史结论!
• 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 定之否定)五大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 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 式)” 】
• 实践与认识【认识规律;真理发展规律等】 • 历史唯物主义【六大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
质生产的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 2、正确态度:
慎重对待,不要轻敌; 重在理解:准确、深刻 强化记忆:准确、清晰(框架﹢知
识点)
SUCCESS
THANK YOU
2019/8/8
• 重在理解:准确、深刻。如: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断逐步操纵 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 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 量。
等。】
• 今年无变化!!
毛中特(无大的变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精髓(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
线、基本纲领、发展战略】 •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依据、30周年新概括】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基本经
• 分析:中国革命的主力之一。
复习建议
• 重在理解:准确、深刻 • 27、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
农村包围城市,…但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具体条 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毛指出这条道路的 根据是( )
A 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 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 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均衡 • 答案:ABC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约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8% •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
16%
试卷题型结构
• 单选题 16分(16X1分) • 多选题 34分(17X2分) • 分析题 50分 • 注:去年的比例是
分析:革命的中心问题。
• 4、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19世 纪60、70年代),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起到 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下,发展缓慢,力量软弱(革命性),而且它的 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 过多或少的联系(妥协性)。
• 分析:革命领导力量。
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比较和
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比较和
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
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试卷内容结构
复习建议
• 3、复习最佳顺序:
• 马原、纲要、毛中特、思修法基、政经与 时政。
• 原因:……
• 例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与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
复习建议
• 22、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 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由建国之 初的“先搞工业化,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 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转变的原因 和条件是( ) A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队资本主 义经济的限制 B 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 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D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分析:革命的对象之一。
•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 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 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 分析:革命对象之二。
•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 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 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