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心雕龙_神思_翻译

文心雕龙_神思_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及翻译(一)古人云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2神思之谓也3。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4,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5,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6,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7!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8。

神居胸臆9,而志气统其关键10;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11。

枢机方通12,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13,则神有遁心14。

是以陶钧文思15,贵在虚静,疏瀹五藏16,澡雪精神17。

积学以储宝18,酌理以富才19,研阅以穷照20,驯致以怿辞21。

然后使玄解之宰22,寻声律而定墨23;独照之匠24,窥意象而运斤25。

此盖驭文之首术26,谋篇之大端27。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28;规矩虚位29,刻镂无形30。

登山则情满于山31,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32,气倍辞前33;暨乎篇成34,半折心始35。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36,言征实而难巧也37。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38,疏则千里39。

或理在方寸40,而求之域表41;或义在咫尺42,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43,无务苦虑44;含章司契45,不必劳情也46。

〔译文〕古人曾说:“有的人身在江湖,心神却系念着朝廷。

”这里说的就是精神上的活动。

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是无边无际的。

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

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

精神蕴藏在内心,却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外物接触到作者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

如果语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完全刻划出来;若是支配精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

因此,在进行构思的时候,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畅,精神净化。

为了做好构思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其次要辨明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次要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最后要训练自己的情致来恰切地运用文辞。

这样才能使懂得深奥道理的心灵,探索写作技巧来定绳墨;正如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工匠,根据想象中的样子来运用工具一样。

这是写作的主要手法,也是考虑全篇布局时必须注意的要点。

在作家开始构思时,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作家要对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以具体的形态,把尚未定形的事物都精雕细刻起来。

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

不管作者才华的多少,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

在刚拿起笔来的时候,旺盛的气势大大超过文辞本身;等到文章写成的时候,比起开始所想的要打个对折。

为什么呢?因为文意出于想象,所以容易出色;但语言比较实在,所以不易见巧。

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来自作者的思想,而语言又受内容的支配。

如果结合得密切,就如天衣无缝,否则就会远隔千里。

有时某些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反而到天涯去搜求;有时某些意思本来就在跟前,却又像隔着山河似的。

所以要驾驭好自己的心灵,锻炼好写作的方法,而无须苦思焦虑;应掌握好写作的规则,而不必过分劳累自己的心情。

〔注释〕1 古人:指战国时魏国的公子牟。

他的话载《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2 “形在”二句:原指身在江湖,心在朝廷。

这里借喻文学创作的构思活动。

魏阙(què却):指朝廷。

魏:高大。

3 神思:宗炳《画山水序》:“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

”(《全宋文》卷二十)4 悄(qiǎo巧):静寂。

5 “吟咏”二句:指作家刚沉吟构思,文章尚未写成,可是在作家心目中,好像已听到那篇未来作品的音节铿锵了。

吐纳:发出。

6 睫(jié节):眼毛。

7 致:达到。

8 神与物游:指作者的精神与外物的形象密切结合,一起活动。

9 胸臆:指内心。

臆:胸。

10 志气:作者主观的情志、气质。

统:率领,管理。

11 辞令:动听的言语。

枢机:指主要部分。

《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孔颖达疏:“枢,谓户枢;机,谓弩牙。

言户枢之转,或明或暗;弩牙之发,或中或否,犹言行之动,从身而发,以及于物,或是或非也。

”12 枢机:这里指“辞令”。

13 关键:这里指“志气”。

14 遁:隐避。

15 陶:制瓦器。

钧:造瓦器的转轮。

这里以“陶钧”指文思的掌握和酝酿。

16 瀹(yuè月):疏通。

藏:同“脏”,内脏。

17 雪:洗涤。

《庄子·知北游》:“老聃曰:‘汝齐(斋)戒疏瀹而(你)心,澡雪而精神。

’”18 宝:这里指人的知识。

19 酌:斟酌,有考虑、思辨的意思。

20 阅:阅历、经验。

穷:探索到底。

照:察看,引申为理解。

21 致:情致。

怿(yì意):一作“绎”,译文据“绎”字。

“绎”是整理、运用。

22 玄:指深奥难懂的事物或道理。

宰:主宰,这里指作家的心灵。

23 声律:指作品的音节。

安排音节本来只是写作的技巧之一,这里用以代表一切写作技巧。

墨:绳墨。

“墨”与下句“斤”相对,和《文选·琴赋》中的“离子督墨,匠石奋斤”用法同。

24 独照:独到的理解。

25 窥:视。

意象:意中之象,指构思过程中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构成的形象。

斤:斧。

26 驭文:就是写作。

驭:驾驭,控制。

术:方法。

27 大端:重大的端绪,也就是要点。

28 万涂:即万途,指思绪很多。

29 规:画圆形的器具。

矩:画方形的器具。

这里是用“规矩”指赋予事物以一定的形态。

虚位:指抽象的东西。

30 镂(lòu漏):也是刻。

无形:和上句“虚位”意同,这两句和陆机《文赋》中说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意义相近,都指通过艺术构思而赋予抽象的东西以生动具体的形象。

31 登山:指构思中想到登山的情景。

下句“观海”同。

32 搦(nuò诺):握,持。

翰:笔。

33 辞:指写成了的作品。

“辞前”是未写成以前。

34 暨(jì计):及。

35心始:心中开始考虑写作时的想象。

36 翻空:指动笔写作以前构思的情形37 征实:指把作者所想象的具体写下来。

38 际:这里指空隙。

39 疏:远,指语言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

40 方寸:心。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41 域表:疆界之外,指很远的地方。

42 咫(zhǐ止)尺:指距离很近。

咫:八寸。

43 秉:操持,掌握。

44 务:专力。

45 章:文采。

契:约券,引申为规则。

46 不必劳情:参看《养气》篇。

其中论不必过于苦思说:“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

(二)人之禀才1,迟速异分2;文之制体3,大小殊功4。

相如含笔而腐毫5,扬雄辍翰而惊梦6,桓谭疾感于苦思7,王充气竭于思虑8,张衡研《京》以十年9,左思练《都》以一纪10: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11,枚皋应诏而成赋12,子建援牍如口诵13,仲宣举笔似宿构14,阮瑀据案而制书15,祢衡当食而草奏16: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17,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覃思之人18,情饶歧路19;鉴在疑后20,研虑方定。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21,虑疑故愈久而致绩22;难易虽殊,并资博练23。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24,未之前闻。

是以临篇缀虑25,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26,辞溺者伤乱27。

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28,贯一为拯乱之药29;博而能一30,亦有助乎心力矣。

〔译文〕人们写作的才能,有快有慢;文章的篇幅,也有大有小。

例如司马相如含笔构思,直到笔毛腐烂,文章始成;扬雄作赋太苦,一放下笔就做了怪梦;桓谭因作文苦思而生病;王充因著述用心过度而气力衰竭;张衡思考作《二京赋》费了十年的时光;左思推敲写《三都赋》达十年以上:这些虽说篇幅较长,但也由于构思的迟缓。

又如淮南王刘安在一个早上就写成《离骚赋》;枚皋刚接到诏令就把赋写成了;曹植拿起纸来,就像背诵旧作似地迅速写成;王粲拿起笔来,就像早已做好了一般;阮瑀在马鞍上就能写成书信;祢衡在宴会上就草拟成奏章:这些虽说篇幅较短,但也由于构思的敏捷。

那些构思较快的人,对写作的主要方法是心中有数的,他们机敏得好像未经考虑就能当机立断。

而构思迟缓的人,心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思路,几经疑虑才能看清楚,细细推究才能决定。

有些人因为文思敏捷,所以很快就能写成功;有些人因为多所疑虑,所以历时较久才能写好。

两种人写作虽难易不同,但同样依靠多方面的训练。

假如学问浅薄而只是写得慢,才能疏陋而只是写得快;这样的人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所以在创作构思时,必然出现两种毛病:思理不畅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内容贫乏,文辞过滥的人又常常有杂乱的缺点。

因此,增进见识可以补救内容的贫乏;突出重点可以纠正文辞的杂乱。

如果见识广博而又有重点,对于创作构思就很有帮助了。

〔注释〕1 禀:接受。

2 分(fèn粪):本分。

3 制体:指文章的体裁、篇幅等。

4 殊:不同。

功:成效、功用。

5 相如:指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作家,相传他的文思较慢。

《汉书·枚乘(附皋)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

”王先谦补注引沈钦韩曰:“《西京杂记》:‘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

’”含笔腐毫:古人写作前常以口润笔,兼行构思。

毫:即毛,指毛笔。

腐毫:形容构思时间之长。

6 扬雄:西汉著名作家。

辍(chuò绰)翰惊梦:桓谭《新论·祛蔽》中说,扬雄写完了《甘泉赋》,因用心过度,困倦而卧,“梦其五脏出在地,以手收而内之”。

(《全后汉文》卷十四)辍:停止。

7 桓谭:东汉初年著名学者。

疾感:《新论·祛蔽》中说,桓谭想学习扬雄的赋,因用心太苦而生病:“余少时见扬子云之丽文高论,不自量年少新进,而猥欲逮及。

尝激一事而作小赋,用精思太剧,而立感动发病,弥日瘳(愈)。

”8 王充:字仲任,东汉著名思想家。

气竭:《后汉书·王充传》说,王充“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年渐七十,志力衰耗”。

9 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

研《京》:写《二京赋》。

十年:《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分奢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即附会),十年乃成。

”《二京赋》指《东京赋》和《西京赋》,载《文选》卷二、三。

10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

练《都》:指写《三都赋》。

练:煮缣(细绢)使洁白,这里指推敲文辞,构思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