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散打训练基地的布局及特点分析研究

对我国散打训练基地的布局及特点分析研究

对我国散打训练基地的布局及特点分析研究摘要:训练基地是散打运动发展的平台,我国散打运动一步步发展起来,离不开训练基地的建设和基地的科学布局。

为了散打运动的推广和发展,本文试从散打基地的布局特点对散打运动反作用的分析,找到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散打训练基地布局及功能的特点入手,总结其发展的优点和不足,为散打训练基地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散打;训练基地;武术;布局中图分类号:g8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1979年3月,原国家体委决定在原浙江省体委、原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打项目的试点训练,取得了极大地成功。

之后,散打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各个省、市级甚至地方都建立了自己的散打训练基地,很多高校也陆续建立散打训练基地。

这对散打在全国范围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如何将散打训练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逐渐完善散打训练基地的功能,为散打的更进一步发展加一把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散打训练基地的发展特点(一)我国第一批散打实验基地布局特点1976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同时出现了全国性的武术热。

1978年原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处成立了武术对抗项目调研组,在同年的武术套路比赛期间听取了部分教练员和工作者的意见,尔后又通过和个别武术家的座谈,向原国家体委提交了《关于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报告》。

原体委对报告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开展武术搏击要积极、稳妥的方针,从而为散打运动奠定了基础。

1979年3月,原国家体委决定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打项目的试点训练,这也是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散打训练基地。

国家体委将首批散打训练实验基地选择为武汉体院、北京体院、浙江省体委有他的必然性。

首先,武汉体院,北京体院的武术运动水平相当高,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技术层面上对散打的开发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这两所大学云集了一大批武术大师和学者,他们对武术理论造诣也非常深刻,一项运动项目的开展,不仅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理论的发展也不可小觑,技术的发展依靠理论的论证,理论的正确性依靠技术的验证,而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容易形成瓶颈效应,这就更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突破。

浙江省武术运动开展的非常好,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一旦散打运动确立以后,在这里很容易就推广开来。

这就是说在浙江省可以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实验基地,一旦开展的好,很容易就形成全国的示范性效应。

从地理位置来看,武汉、北京、浙江这三个地方的位置非常优越,武汉交通发达,辐射整个华中地区,向南甚至可以覆盖整个湖广地区,选择武汉作为散打实验基地,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北京做为我国的首都地理位置更是不言而喻。

他可以辐射整个北方地区,又是整个中国的一面旗帜,如果开展好的话对整个中国都是一个示范性的作用。

再看看浙江省,浙江省位于东南沿海,交通便利,接壤福建、安徽、上海、江苏,辐射整个东南沿海地区。

浙江散打如果开展的好整个东南沿海将会被带动起来。

将这三个地区的总人口及其辐射的地区加起来能够占到全国的的总人口的四分之三还多。

这三个地方散打开展好了整个中国就被完全带动活了。

从长远来看,利用这三个地方连接国内外的地理优势,为散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一步坚实的基础。

(二)现阶段我国新兴散打训练基地布局的特点与致因自从散打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的普遍重视和支持,一些新兴的散打训练基地也陆续建立起来。

这些训练基地在广义上说有两部分组成。

一,各个地方建立的专业散打训练基地,主要任务就是比赛,为地方争光。

二,各个地方的武术馆校式训练基地。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每一个武术馆校都是一个小的训练基地。

每一个基地都是散打的推广点,每一个基地都可以发现好的散打运动员苗子,成为向上输送人才的阶梯。

武术馆校的任务更趋向于面向整个社会推广和普及散打。

这就形成了我国散打训练基地全国普遍分布,有一定的规模,但缺乏总体凝聚力的特点。

分析原因如下。

(1)我国的体育人才输送体制。

我国体育人才的输送模式是一级一级的向上选拔模式,先由地方往市里送,市里再往省队送,直到国家队选拔。

这样有利于精英的脱颖而出,保证了运动员的质量,但是这需要很大的基数做为基础,毕竟能成为上一级的精英运动员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很大一部分只能选择其他出路。

为了保证体育人才选拔的基数,就必须在地方建立训练基地,吸纳广大青少年学习散打。

来保证庞大的选拔基数;(2)我国人口多、体育资源相对缺乏。

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还不到位,体育资源相当稀缺。

尤其是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更是如此。

在很多地方,没有专业的散打训练基地,一般散打训练基地就是当地的武术馆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散打资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散打项目的投资比较低,对训练场地要求也没那么严格,所以适合大面积推广,再加上散打已经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凡是开设武术项目的地方几乎全部开设散打项目。

这就客观上催生了一大批馆校式的训练基地;(3)与各个地方的政策有关。

散打作为一项竞技项目,可以展示一个地方的体育发展水平,在“体育争光”思想的引导下,很多地方都致力于发展竞技散打项目,培养自己的运动员,特别是有着优良武术文化传统的地区,竞相将散打打造成自己的特色项目,为地方争光,在政策和需求等多重引导下各个地方散打训练基地应运而生。

(三)我国高校散打训练基地的特点与催生因素随着各个高校体育学院的建立,散打项目逐渐进入高校,成为高校普修和武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由于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所以部分高校的散打项目开展的有声有色,积极参加各种大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这方面全国的各大体院开展的不错。

部分综合院校和示范院校也在发展之中。

为什么高校会逐渐成为散打基地?原因分析如下:﹙1﹚高校健身项目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成下降趋势,引起社会和国家的普遍关注。

所以国家启动一系列的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散打作为一项有效的健身项目,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培养学耐挫能力以及宽广的胸怀,还可以增加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1]。

所以在高校开展还是比较顺利的;﹙2﹚普及散打的需要。

一个项目的发展需要尽可能的普及到社会的各个人群,增加它的知名度。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有很强的组织性,所以普及一个项目要相对比较容易。

另一方面,大学生做为社会一份子,本身自己可以做为散打项目的推广者和传播者;﹙3﹚散打科研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大学占据着雄厚的社会资源,包括资金、科研和人力资源。

散打在大学的发展一方面不但可以提高散打的普及力度,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散打的科研力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亦可以让散打向着更规范、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散打基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一)缺乏国家专一的散打集训基地我国散打基地的建立,缺乏国家的支持,大多是各个地方自己建立的,训练的目的也仅为当地比赛,缺乏长远目标的引领,不利于散打日后的发展,所以目前急需国家牵头建立训练基地,这样一方面可以可以提高散打总体的训练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提高武术的地位。

最重要的是可以以国家武术训练基地为载体,传播武术散打的未来走向,引领国内散打前进的步伐。

武术是国粹,散打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破除了那些说中国武术只重花架子而轻实战的谬论,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武术的功能,所以散打对民族传统体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散打的发展也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2]。

建立一批国家武术训练基地,有几大优点,首先,集中优势资源,对运动员进行正规化训练。

目前我国散打基地的水平大都比较低,对运动员的训练效率也比较低,很多优秀运动员的潜力不能完全的开发出来,训练手段完全是传统的训练模式,缺乏科学的训练手段。

国家训练基地,可以配备国家优秀的散打教练员,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率。

目前国家第一个散打训练基地是陕西八丈沟省体育训练基地,当时陕西省武管中心相关领导就表示,这次挂牌有两个意义,首先是国家散打第一个正名的训练基地,更重要的也是陕西省首个国家级训练基地。

陕西省八丈沟训练基地的建立,它可以传达一个信息。

散打将日益走向正规的发展道路。

国家也将日益重视散打以及中国武术的发展。

(二)各个散打训练基地功能单一未来我国散打的走向必定紧跟体育发展的大方向,即走产业化道路。

但是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各个环节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

我国散打训练基地几乎全是单纯的技术训练基地,缺乏综合开发的力度,基地的运营完全是靠政府或地方投资。

是所谓的“烧钱”的运动项目[3]。

提高我国散打训练基地的综合利用率是必然趋势。

这样既减轻了政府财政的负担,也为体育产业化发展摸索出可行的道路。

散打的产业化开发也是任重道远。

而散打的产业化开发必定影响到我国的散打训练基地功能的转变。

在开发散打训练基地的功能方面可以参考其它体育项训练基地的经验。

我国其它体育训练基地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步伐。

他们在注重体育训练效果的同时,也逐渐进行旅游开发、接纳比赛等活动,争取早日走上正规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道路。

实现体育资源的最大社会化。

广西梧州体育训练基地综合开发利用,以足球训练为主,吸引其他项目前来训练,既面向运动队,又面向社会,以更齐全的功能,更高的标准奉献社会。

把单一的冬训发展成全天候的集训练、比赛、教学、全民健身、旅游、渡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园式的基地。

香河国家足球训练基地,是各级国家足球队集训练、食宿、理疗康复为一体的服务中心,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提供各类会议和训练场所,同时也将作为中国足球事业改革发展的窗口,向社会开放,让各界人士了解、体验足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生活。

长白山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位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集滑冰、滑雪训练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基地。

它们的成功,为散打训练基地功能的完善创造了先例。

三、结论(一)我国散打基地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面临很多问题,这与我国目前的国情有很大关系,例如现有的人才输送机制,体育资源匮乏等等,但这些问题不会阻碍散打的长远发展,势必在发展过程中得以解决。

(二)目前我国散打基地布局呈现出了几大特点,逐渐进入高校,分布普遍但是综合水平比较低等等,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未来散打训练基地的布局,为散打的发展做出长远规划。

(三)未来散打的发展需走产业化道路。

国家应该建立一批散打训练基地,推动我国散打项目的发展,也可以在这些基地搞一些开发,扩大散打的影响力,丰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1]黄晓鹏.福建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2):51-52.[2]刘存忠.对当代散打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9):49-51.[3]叶继强.我国篮球训练基地布局与特点分析[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5-7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