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标准共计3项,17条。

1、前提条件(1).评定地区为县及以上行政区划单位(简称区域);(2).区域户籍人口在10万人以上。

2、必达指标(1).长寿的代表性。

区域现存活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7/10万以上;(2).长寿的整体性。

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全国水平高3岁;(3).长寿的持续性。

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1.4%以上。

3、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决定区域长寿的重要原因,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项目达标。

(1).近些年经济稳定发展,人均年收入不断增加;(2).居民收入差距适中,基尼系数在0.4以下;(3).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每千名老年人拥有老年福利类收养单位床位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贫困老年人都能获得政府的社会救助;(8).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9).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森林覆盖率或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大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2).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规定的GB/T5750-2005标准。

中国长寿乡评审标准技术说明填报的各项数据,除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外,以申报时前一年年底的统计为准。

1、申报前提条件(1)评定地区为县及以上行政区划单位(简称区域)。

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暂不包含在评审范围内。

(2)区域户籍人口在10万人以上,不包括外来流动人口。

2、必达指标(1)长寿代表性。

现存活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10万以上。

对百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年龄真实性要进行核实,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认可或指定的专业机构调查核实为准。

方法为:1)百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年龄应与户口、身份证、原始户籍底册、家庭代际年龄对比,并进行家谱、婚姻、生育及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等经历年龄逻辑检验。

核实检验结果,没有改动过姓名和出生日期,不存在为申请补助而改动年龄、姓名的情况。

2)验证“生辰八字”、属相记录等方法核对出生年龄,为人口年龄准确性提供佐证。

(2)长寿整体性。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区域长寿的重要标准,它代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其含义是指调查时点0岁人口预期存活时间。

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全国水平高3岁,以最近的国家人口普查数据为准。

(3)长寿持续性。

主要考察:未来20年内总人口在10万人以上,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4%以上。

预测未来10~20年后90~99岁组和百岁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稳定在7/10万以上。

3、考核指标区域健康长寿是社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诸多社会和谐发展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因此,除了必达指标外,还要考核影响健康长寿的一些重要因素。

这些重要因素共设立12项,“长寿之乡”要有2/3以上的项目达标。

(1)近些年经济稳定发展,人均年收入不断增加。

人均年收入指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计算近3年人均年收入增加或减少水平。

(2)居民收入差距适中,基尼系数在0.4以下。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

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通常认为, 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

(3)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按上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

(4)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按上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5)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按上年末乡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占乡村总人口比例。

(6)每千名老年人拥有老年福利类收养单位床位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按上年末每千名老年人(60岁及以上)占有老年福利类收养单位床位数的比例。

(7)贫困老年人都能获得政府的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包括实行生活最低保障和临时性救助。

(8)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按卫生部规定标准计算。

(9)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按卫生部规定标准计算。

(10)森林覆盖率或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以农村为主要区域的,要求森林覆盖率在20%以上。

城镇化程度高于50%的区域,要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8㎡以上。

(11)大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系指总悬浮微粒(T.S.P)年日均值范围在0.011~1.199毫克/立方米之间,二氧化硫(SO2)年日均值范围在0.002~0.385毫克/立方米之间,氮氧化物(NOx)年日均值范围在0.006~0.152毫克/立方米之间。

(12)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卫生部规定的GB/T5750-2005标准。

中国长寿乡评审办法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中国老年学学会在组织各方面专家制定“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中国长寿之乡”评审命名活动。

1、指导思想为了规范近年来各地兴起的“长寿之乡”命名活动,改变命名无序的状况,引导命名活动向科学、规范、统一、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中国老年学学会根据“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标准,本着科学、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确定的程序,开展“中国长寿之乡”评审命名。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通过科学评审活动,总结中国地区性健康长寿的规律,宣传各地独具特色的长寿养生文化,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励各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为长寿地区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称号定位“中国长寿之乡”系中国老年学学会确定的全国性、民间性、专业性、非永久性称号。

3、评审原则(1)科学的原则。

坚持标准为本,严格按照标准开展评审活动;(2)公开的原则。

坚持标准公开,程序公开,数据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3)公正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审,不迁就照顾,以维护本评审结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4)自愿的原则。

坚持地方接自愿申报,中国老年学学会接受委托搞好专业服务工作。

4、评审范围各市、地、县行政区(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包含在评审范围内)。

5、评审、复审时间各地区可随时提出申报请求,每年原则上评审二次。

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的地区每五年复审一次。

6、评审机构中国老年学学会区域长寿标准部为学会受理申请、组织评审和复审的工作机构,具体评审工作由中国老年学学会区域长寿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组成的评委会负责。

7、评审程序(1).申报。

县、市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标准》和《“中国长寿之乡”评审办法》向中国老年学学会提出书面申请函,并递交相关必备材料。

(2).受理。

中国老年学学会接到申请的二个月内,经初审对申请予以是否受理做出书面回复。

(3).调研。

中国老年学学会区域长寿标准部组织或委托相关部门对要求评审的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综合调查研究、完成提请专家委员会评审的调查报告。

(4).评审。

从中国老年学学会区域长寿专家委员会委员中随机抽选7~11名不同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赴实地调研,提出评审意见,报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会审定。

(5)公示。

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在中国老年学学会网站公示,一个月内无异议,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宣布评审结果有效。

有异议者,由中国老年学学会区域长寿专家委员会复议后报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会裁决。

(6).命名。

根据评审和公示情况,中国老年学学会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并颁发匾牌、证书。

根据需要,中国老年学学会可协助被命名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举行授牌仪式。

8、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

“中国长寿之乡”申请报告字数应控制在4000字以内。

主要内容:1)区域基本情况。

区域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区域延革、风土人情)等。

2)长寿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按“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标准,用翔实数据说明区域长寿现状及其长期发展趋势。

3)区域长寿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结合区域情况简要说明区域长寿产生的基础,形成区域长寿的主要原因和反映本区域的其他优势。

4)支持和保障条件。

包括:上级主管市(地)对申报“中国长寿之乡” 的具体意见;组织调查和专家评审的保证条件。

(2)申请报告附件。

申请报告附件应包含三个:1)认真如实填写“中国长寿之乡” 申请表。

2)达标情况表的“数据来源”证明。

请将数据来源证明原件或复印件附在表后,作为相关权威单位公布或确认的数据佐证。

3)上级行政单位意见。

出具上级主管人民政府对申报的意见。

9、评审经费经费预算包括两部分:支付中国老年学学会一定数额项目管理费;专家差旅费、调研费和专家评审费由申请地区负担。

10、附则评审办法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负责解释。

中国长寿之乡评审程序细则为认真做好“中国长寿之乡”评审工作,根据学会制定的“评审办法”学会区域标准部起草了“中国长寿之乡评审程序细则”,以便使评审工作过程体现“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

1、认真审阅申报材料区域标准部本着对学会、对申报单位负责的精神,抓好各地申报材料的审阅工作。

对已符合“中国长寿之乡”标准要求的单位,列为入选单位,要求申请单位做好资料审核准备工作。

2、做好百岁老人年龄和相关指标的调查核实对入选评审的单位,要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尤其是百岁老人人数和年龄,要准确无误。

区域标准部拟委托有资质(北京美兰德信息集团公司(前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北京信得过荣誉公司)的专业单位做为中介机构,负责调查核实。

中介机构按照《“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标准(试行)》要求,对申报材料到实地认真调查复核,特别是百岁老人的年龄,要按区域标准部制定的“百岁老人基本状况调查问卷”逐一进行认证(附:调查问卷、年龄逻辑检验图)。

对调查结果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逻辑效验,写出提供长寿专家委员会评审的分析报告。

报告要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技术手段,对内容的真实性要负有社会和法律责任。

中介机构对调查材料负有保密责任,不得在项目外使用该资料。

3、专家评审程序根据中介机构提出的“调查分析报告”,区域标准部审查后报请学会领导批示,然后进行评审准备和开展评审工作。

评审前选择7名左右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明确评审纪律,审阅有关材料。

具体评审时间由区域标准部和地方协商确定,地点在申请地方进行,并准备好评审会场和现场考察工作。

评审会程序一般为:(1)评审专家现场考察(1天);(2)申请单位情况介绍(30分钟);(3)中介机构报告调查核实结果(30分钟);(4)专家咨询、提问,申请单位答辩(30分钟);(5)评审委员会与其他人“背靠背”评议,无记名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写出评审意见,评审委员通过,签名(40分钟);(6)公布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10分钟);(7)听取申请单位对评审结果意见(10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