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摘要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行政工作的改革日趋重视,高效的内部管理能够促进行政单位的整体发展,能对公共资源达到很好的利用,对于行政单位而言,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不断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仍然不是处于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所以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因此本文从完善内部控制的意义以及当前建设的现状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理论依据,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内部环境,内部风险评估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此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行政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五要素;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体系;信息沟通机制一、绪论(一)选题的意义及目的目前我国正在快速发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单位内部及外部的经济活动,对综合管理水平进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比较特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可或缺。

行政单位本身的监督和建设对国家也很重要,效果最好的监督手段之一就是内部审计。

本文根据现实情况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问题,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并结合当前国内的管理要求,对内部控制的改善提出建议。

(二)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首先介绍这篇论文选题的意义及目的并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概括。

其次介绍行政事业单位的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概述。

然后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优化建议。

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文献找到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关的资料,通过分析阅读关于该题材的文献,总结提炼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2.比较分析法。

通过表格的形式,把行政事业单位和普通企业的内部控制特点进行比较,进而展现各自的特点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独特性。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本文是在阅读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制度研究的文献后,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现状指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的必要性,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理论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倪辉(2019)阐述了实施内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当前的不足之处,第一单位对于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第二,对于预算管理的监督把控不够严密,面对预算管理不真实,不严谨,不符合实际,不透明等不良现象时监督力度很差。

第三,对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理解不足。

针对几项不足之处他认为我们要丰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在预算管理方面加强监督;构建一套符合现代化的内部控制模式。

陈敏惠(2019)认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有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单位履行内部的基本职能,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同时他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在财会方面增加内部控制力度,对资金进行有层次有条理的控制。

第二,对评价与监督机制进行细化,量化,进一步进行完善。

第三,对于单位内部的权责关系,要做到明确细化。

第四,基于COSO理论体系进行完善改造内控体系。

郭晓莉(2019)认为目前我国单位现状存在缺乏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内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岗位设置不明确;会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薄弱等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健全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建设;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建立内控风险自评及内部审计,强化监督管理。

他认为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保证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安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防范贪污腐败现象等作用。

丁琳(2019)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思想观念,人员培养,制度建设等方面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首先树立先进观念,其次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再者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刘亚平(2019)认为单位财务工作运转,单位资产的管控,单位腐败滋生现象有效遏制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所以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他从单位现存问题分析出发指出现今关于单位员工对内部控制在健全性,重视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问题。

提出思想上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行动上积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出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

综上所述,在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我们要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的情况具体的进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那么如何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及时和正确地控制监督,评价和考核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

只有合理科学改进完善当前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实现真正提升。

三、相关理论概述在相关理论中我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比较,同时从四点出发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特征进行分析,我将通过以下两个表格进行阐述。

(一)内部控制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表3-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二)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征分析:表3-2 特征分析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目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他具有自收自支,通过自身营利解决自身人员的供养。

行政事业单位以政府为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内部控制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实现人工和自主控制。

发现和预防控制有机结合,通过分离不相容的职位,控制企业会计系统,控制企业财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用预算控制进行内部控制工作,通过与监控特殊业务的结合达到避免舞弊行为发生的目的。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1.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

当今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部门互相促进融合,行政事业单位提升自身内部控制管理质量能保证财务人员为管理层管理人员所提供的单位发展数据更加准确,从而保证管理层能根据更加准确的数据做出更加符合单位发展实际情况的决策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发展效率,能够很好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和质量。

2.保障财务资金,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质量。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可以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防止出现铺张浪费,贪污腐败现象,保障财务资金使用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务预算,控制绩效考评工作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风险管控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面临资金流转,市场供求,国家税收等问题,面临的风险较多。

在风险管控中,企业也是高度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不用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在风险管控中没有高度重视,在风险管控方面主要以资产安全为核心,不会重点关注涉及的具体经济事项中的其他风险。

信息交流 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信息沟通方面涉及的内容与市场状况,政策变化息息相关,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需重点关注关联交易信息,财务信息,因为其中容易产生舞弊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以书面为主进行信息交流,相关经济活动主要与会计工作相关,因此财务信息的质量对信息交流机制的效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对各个环节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并且进行全面调查。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层可以通过财务人员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实际分析,判断各个环节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效率更高的活动,减少行政事业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流失。

3.积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其中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相互影响,能进一步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提升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提升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规模庞大,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单位管理层可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所收集的数据合理的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协调,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

5.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职能的窗口,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而服务对象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范围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树立严肃认真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的为民服务。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建设,遏制单位贪污腐败,懒政等不良行为对于政府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极为深远的作用。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内部环境差1.组织结构存在弊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权力制衡方面较弱,没有企业“三会一层”(三会一层指的是就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议事管理规则)的治理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属于平行状态,监管工作很难有效执行。

2.单位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入体制是需要通过考试进行选拔的,但考试内容和专业知识的联系关联不大。

现如今存在着在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差,对单位制度流程不熟悉,导致工作效率差。

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不积极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当今管理的新手段,新思想等方面知识的摄入量不足,导致相关人员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缺乏思考,不能对内部控制等相关活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思想疲乏,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缺少干劲和活力,难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除此之外单位内部也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3.领导素质与态度良莠不齐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道德发展,内部控制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率。

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效率效果。

近年来某些领导出现贪污腐败,损害公共利益。

当这样的领导带领整个单位进行内部建设,对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存在很大阻碍。

(二)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控管理意识不强充分显示了我国行政机构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从近年我国的审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性债务增长速度快,债务压力明显增大,所以我们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并非是零风险的。

但是现在许多行政机构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1.忽视公信力丧失的风险。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信息不透明,常常被群众诟病,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

部分领导者只关注自身的政绩,没有绿色长远的眼光,大搞面子工程,这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还是一种对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

2.忽视工作效率低下的风险。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缺乏竞争,是公众服务的唯一供给者,所以工作效率有时难以保证,存在某些制度不合理,手续繁杂,不贴近实际的做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这对政府部门形象建设造成了很负面的影响.(三)内部控制活动不严格不相容岗位分离,会计控制,信息内部公开,授权审批控制等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

缺乏足够的内部牵制导致了我国发生很多贪污腐败案件,归根结底就是我国现有的体制中有部分环节包括投资,建设,质量监管验收,营运管理等环节都是由本部门完成,一把手集建设者和管理者于一身,不受同级的政府及其监督管理部门的控制,没有分权制衡的机制,大大提高了贪污的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