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考研习题训练第一套一、选择题1.以下属于偶然误差的特点的是[ ](A)误差的大小是可以测定和消除的;(B)它对分析结果影响比较恒定;(C)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具有抵消性;(D)通过多次测定,误差的值始终为正或为负。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
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所谓“误差”,实质上是偏差。
(B)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可以测定的。
(C)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
(D)某测定的精密度愈好,其准确度愈高。
3.下列情况将导致分析结果精密度下降的是[ ](A)试剂中含有待测成分;(B)使用了未校正过的容量仪器;(C)滴定管最后一位读数不确定;(D)操作过程中溶液严重溅出4.计算式000.1)80 . 2300.25(1010.0-⨯=x的计算结果(x)应取几位有效数字[ ] A:二位;B:三位;C:四位D:五位5.测定试样中CaO的百分含量,称取试样0.908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20.5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A:10%;B:10.1%;C:10.08%;D:10.077%二、填空题1.系统误差包括误差、误差和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偶然误差的特点是。
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是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精密度的是误差。
偶然误差可以通过途径消除,而对于系统误差,则针对其来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消除。
如对于方法误差,可以采用校正等途径消除,对于试剂误差,可以采用方法消除。
2、下列情况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填使结果混乱、无影响、负误差、正误差)(1)滴定分析中,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蒸馏水洗后的湿锥形瓶中;(2)将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后立即稀释至刻度线,其浓度;(3)标定HCl标准溶液时,基准物Na2CO3中含有少量NaHCO3;(4)用未摇匀的标准溶液标定某待测物。
3.滴定管的读数常有±0.01mL的误差,则在一次滴定中的绝地误差为mL。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0.1%,为此,滴定时耗用体积应控制在mL以上。
4.标定HCl溶液浓度,可选Na2CO3或硼砂(Na2B4O7.10H2O)为基准物,若Na2CO3中含有水,标定结果;如硼砂部分失去结晶水,标定结果;若两者均处理妥当,没有以上问题,则选择(上述两种之一)作为基准物更好,其原因是。
5.已知10mL的K2Cr2O7标准溶液刚好可以与0.01578g的Fe2+完全反应,则此K2Cr2O7溶液的浓度为;对Fe的滴定度为;对Fe2O3的滴定度为。
(已知铁的原子量为55.85;Fe2O3的分子量为159.69)。
三、计算题1、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1mol/L NaOH 溶液25~30mL,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多少克?如果改用草酸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多少克?若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天平)的读数误差为±0.1mg,以上两种试剂称量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已知分子量M(KHC8H4O4)=204.22;M(H2C2O4⋅2H2O) =126. 07)2、已知1.00mL的KMnO4溶液相当于0.1558g的Fe,而1.00mL的H2C2O4溶液在酸性介质中恰好与0.10mL的上述KMnO4溶液完全反应。
问需要多少毫升的0.1000mol/L NaOH溶液才能与上述H2C2O4溶液完全中和?已知M Fe=155.8。
3.今有一不纯KI试样,取该试样0.3500g溶解后并加入适量H2SO4,在此溶液中再加入用0.1940g K2CrO4处理,煮沸驱除生成的碘后,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使与剩余的K2CrO4作用,又析出的碘用0.1000mol/L的Na2S2O3滴定,用去12.00mL,问试样中KI的含量。
(已知K2CrO4和KI的分子量分别为194.0和166.0)4.称取0.2500g的Na2B4O7.10H2O,用0.1000mol/L HCl滴定至终点,耗去35.00mL,试通过计算说明该硼砂是否失去了结晶水?如果按Na2B4O7.10H2O形式计算HCl浓度,会引起多大的误差?(已知Na2B4O7.10H2O的分子量为381.4)5.某学生标定一NaOH溶液,测得其浓度为0.1005mol/L,标定完后,误将其暴露于空气中,致使吸收了CO2。
为测定CO2的吸收量,取该碱液50.00mL,用0.1250mol/L的HCl滴定至酚酞变色,用去HCl溶液40.00mL。
(1)计算每升碱溶液吸收的CO2的质量数。
(2)用该碱液去测定弱酸浓度仍以0.1005mol/L 计算,则因CO 2的影响引起的相对误差是多少?(已知CO 2的分子量为44.00)。
第二套一、选择题1.按酸碱质子理论, Na 2HPO 4 是 [ ](A )中性物质; (B )酸性物质; (C )碱性物质; (D )两性物质2.将下列混合溶液稀释10倍,哪一体系的pH 变化最大 [ ](A )100ml 1.0mol/L HAc+100ml 1.0mol/L NaOH ;(B )100ml 1.0mol/L HAc+50ml 1.0mol/L NaOH ;(C )100ml 1.0mol/L NH 3.H 2O+50ml 1.0mol/L HCl ;(D )100ml 1.0mol/L NH 3.H 2O+50ml 1.0mol/L NH 4Cl ;3.计算浓度c 为0.1 mol/L 的NaOH 滴定等浓度的某二元弱酸H 2A (已知其p Ka 1=4.0、p Ka 2=9.5)到第一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的[H +],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公式 [ ](A )21][Ka Ka H =+; (B )c K H a 1][=+; (C )24][1211cKa Ka Ka H ++-=+; (D )c Ka c Ka H 21][+=+4.测定(NH 4)2SO 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 直接滴定,这是因为 [ ](A )NH 3的K b 太小; (B )(NH 4)2SO 4不是酸;(C )NH 4+的K a 太小; (D )(NH 4)2SO 4中含游离H 2SO 45.下列多元酸或混合酸中,用NaOH 溶液滴定时出现两个滴定突跃的是 [ ](A )H 2S (K a1 = 1.3⨯10-7、K a2 = 7.1⨯10-12);(B )H 2C 2O 4(K a1 = 5.9⨯10-2、K a2 = 6.4⨯10-5);(C )H 3PO 4(K a1 = 7.6⨯10-3、K a2 = 6.3⨯10-8、K a3 = 4.4⨯10-13);(D )HCl 和H 3BO 3(K a =5.8⨯10-10)的混合溶液6.用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分别滴定相同体积的H 2C 2O 4(K a1=5.9⨯10-2,K a2=6.4⨯10-5)和HCl 溶液,消耗的NaOH 体积数相同,说明( )A :两种酸浓度相同;B :两种酸滴定的化学计量点相同;C :HCl 浓度是H 2C 2O 4的两倍;D :H 2C 2O 4的浓度是HCl 的两倍二、填空题1、(NH4)2S水溶液的质子条件方程式为;0.1mol/L NaOH与0.1mol/LH3PO4等体积混合后体系的质子平衡方程为。
2、常用于标定HCl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和;常用于标定NaOH 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和。
3、用0.1000mol/L的HCl滴定浓度均为0.1000mol/L的NaOH和NH3混合溶液到甲基橙变色时,溶液中有被滴定的NH3的质量百分量为。
已知NH3的p K b=4.74,甲基橙的变色点pH为4.0。
4、用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40mL某一元弱酸HA到化学计量点,用去NaOH 溶液的体积为20mL;已知当NaOH滴加到10mL时,体系的pH = 4.52,则该某一元弱酸的p K a = 。
5、某酸碱指示剂HIn的pK a=8.2,则此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pH为,理论变色点pH为。
三、计算题1、混合25.00mL 0.4000mol/L的H3PO4与30.00mL 0.5000mol/L的Na3PO4,并稀释至100mL。
(1)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2)问必须加多少mL的0.1000mol/L 的HCl或NaOH滴定25mL此混合溶液才能到甲基橙变色。
已知H3PO4的K a1=7.6⨯10-3、K a2=6.3⨯10-8、K a3=4.4⨯10-13。
2、为了测定HCl与NH4Cl样品溶液中HCl与NH4Cl的浓度,首先移取25.00mL 该样品溶液,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5 mL。
然后,再移取25.00mL该样品溶液,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并煮沸,产生出来的NH3用30.00mL 0.500mol/L H3BO3吸收。
吸收完毕后,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0.25000mol/L 的HCl滴定吸收液,耗去该HCl 的体积为20.00mL 。
(1)计算混合溶液中HCl 与NH 4Cl 的浓度;(2)分别写出第一步和第二步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体系的质子平衡方程;(3)分别计算第一步和第二步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
(已知NH 3的p K b =4.74;H 3BO 3的p K a =9.24)3.请用计算说明,(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 ·L -1 NaOH 溶液准确滴定浓度均为0.10 mol ·L -1的HCl 与HAc 混合溶液中的HCl ?(2)终点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已知HAc 的K a =1.8×10-5,甲基橙的变色点pH 为4.0。
第三套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EDTA 与金属离子M 的络合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EDTA 与大部分金属离子生成摩尔比为1:1的络合物;(B )EDTA 与无色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无色;(C )EDTA 与M 生成的络合物具有多元环状结构;(D )EDTA 与M 生成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在任何条件下均为一固定不变的常数。
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络合滴定中,pH 越小,酸效应越大;(B )在络合平衡中,1)(=L M α表示M 与L 间不存在副反应;(C )络合滴定中,条件稳定常数K ′越大,则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D )络合平衡中的各种副反应均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3.在考虑络合剂EDTA 的酸效应)(H Y α和共存离子效应)(N Y α,金属离子M 的络合效应)(L M α的情况下,络合物MY 的条件稳定化常数的对数表达式为( )(A) )()()(lg lg /L M N Y H Y MY MY K K ααα---=;(B) )()()(lg lg lg lg lg /L M N Y H Y MY MY K K ααα---=;(C) )()()(lg )1lg(lg lg /L M N Y H Y MY MY K K ααα----=;(D) )()()(lg )1lg(lg lg /L M N Y H Y MY MY K K ααα--+-=;4.在氨性缓冲液中,用EDTA 滴定Zn 2+到化学计量点时,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 )SP SP Y Zn ][][2=+; (B )SP SP Y Zn C C =+2; (C )ZnY SP K ZnY Zn /][][2=+; (D )/2/][][ZnY K ZnY Zn 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