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原子吸收1.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C)(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B)产生紫外光(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2.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铷(Rb)时,加入1%钠盐溶液其作用是:(C)(A)减少背景(B)提高火焰温度(C)减少Rb电离(D)提高Rb+的浓度3.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系数的方法必须满足下列那些条件:(AC)(A)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B)发射线轮廓大于吸收线轮廓(C)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重合(D)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中心频率4.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C)(A)阴极材料(B)填充气体(C)灯电流(D)阳极材料5.原子吸收分析中,吸光度最佳的测量范围是:(A)(A)0.1-0.5(B)0.01-0.05(C)0.6-0.8(D)>0.96.下列有关原子吸收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C)(A)在原子吸收测定中,做到较高准确度的前提是保证100%的原子化效率(B)背景吸收是一种宽带吸收,其中包括分子吸收、火焰气体吸收和光散射引起的损失(C)分析难挥发元素采用贫燃火焰较好(D)背景吸收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会使吸光度增加,导致分析结果偏高7.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加入消电离剂可以抑制电离干扰。
一般来说,消电离剂的电离电位:(B)(A)比待测元素高(B)比待测元素低(C)与待测元素相近(D)与待测元素相同8.测定钾、钠、铁时,光谱通带应选:(A)(A)钾、钠选0.4nm,铁选0.1nm(B)钾、钠选0.1nm,铁选0.4nm(C)钾、钠、铁均选0.1nm(D)钾、钠、铁均选1.0nm9.非火焰原子吸收法的主要优点为:(D)(A)谱线干扰小(B)背景低(C)稳定性好(D)试剂用量少10.下列有关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要判断某元素是否存在,至少应有2-3条灵敏线出现(B)光谱线的自吸现象对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影响很大(C)分析线中必须包含着最后线(D)谱线的灵敏度标记数字越大,说明谱线越灵敏11.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当溶液的提升速度较低时,一般在溶液中混入表面张力小、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其目的是:(B)(A)使火焰容易燃烧(B)提高雾化效率(C)增加溶液黏度(D)增加溶液提升量12.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0.5mm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1.3nm,所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A)(A)每毫米2.6nm(B)每毫米0.38nm(C)每毫米26nm(D)每毫米3.8nm13.影响原子吸收线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D)(A)自然宽度(B)赫鲁兹马克变宽(C)斯塔克变宽(D)多普勒变宽14.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D)(A)大量的空气(B)少量的空气(C)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D)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分离与富集1.在约6mol/LHCl介质中,用乙醚萃取10.0mgFe3+,已知分配比为99,经二次等体积萃取后,分出有机相,又用等体积6mol/LHCl洗一次,Fe3+将损失(D)A.0.001mg B0.01mgC.0.09mg D0.1mg配位滴定法1.已知EDTA的pKa1~pKa6分别为0.9 , 1.6 , 2.0, 2.67 , 6.16, 10.26 .在pH=13.0时,含有c mol/LEDTA溶液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A.[HY]=[Y]B. c(Y) =[Y]C.[H2Y]=[Y]D.[H2Y]=[HY]2.已知EDTA的各级离解常数分别为10-0.9,10-1.6, 10-2.0, 10-2.67, 10-6.16, 10-10.26,在pH=2.67-6.16的溶液中,EDTA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B)A.H3Y- B.H2Y2- C.HY3- D Y4-3.用指示剂(In),以EDTA(Y)滴定金属离子M时常加入掩蔽剂(X)消除某干扰离子(N)的影响,不符合掩蔽剂加入条件的是(A)A.K NX < K NY B.K NX >> K NYC.K MX << K MYD.K MIn> K MX4.对于EDTA(Y)配位滴定中的金属指示剂(In),要求它与被测金属离子(M)形成的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B)A.> K`MY B. < K`MYC.≈ K`MYD. ≥ 108.05.用EDTA滴定含NH3的Cu2+溶液,则下列有关pCu突跃范围大小的叙述,错误的是(BD)A.Cu2+的浓度越大,pCu突跃范围越大。
B.NH3的浓度越大,pCu突跃范围越大。
C.适当地增大酸度,则pCu突跃范围变大。
D.酸度越大,[NH3]愈小,则pCu突跃范围变大。
6.现用C mol/L的EDTA滴定同浓度的钙,Ca2+无副反应。
已知此时滴定的突跃范围为ΔpM。
若EDTA和钙的浓度均增加10倍,则此时滴定的突跃范围大小为(B)A.ΔpM`= ΔpM-2 B. ΔpM` = ΔpM+1C. ΔpM` =ΔpM-1D. ΔpM` = ΔpM +27.在络合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B)A.酸效应系数越大,络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B.酸效应系数越小,络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C.pH值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
D.酸效应系数越大,络合滴定曲线上pH突跃范围越大。
8.当M与Y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种络合剂L存在,若αM(L)=1,则表示(B)A. M与L没有副反应。
B. 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C. M的副反应较小。
D. [M`] >[M]9.在pH=10.0的氨性溶液中,已知αZn(NH3)=104.7, αZn(OH)=102.4, αY(H)=100.5 ,且lgK ZnY=16.5, 则在此条件下,lgK`ZnY= DA.8.9 B.11.8C.14.3D.11.310.在EDTA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D)A.当Al3+、Zn2+共存时,可用NH4F掩蔽Zn2+而测定Al3+B.测定Ca2+、Mg2+时,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的Fe3+、Al3+C.使用掩蔽剂时,要控制一定的酸度D.Ca2+、Mg2+共存时,可用NaOH掩蔽Ca2+11.用EDTA滴定Bi3+时,消除Fe3+干扰宜采用(B)A.加NaOH B.加抗坏血酸C.加三乙醇胺D.加氰化钾12.用0.020mol/LZn2+溶液滴定0.020mol/L EDTA溶液。
已知lgK ZnY=16.5, lgαZn=1.5,lgαY=5.0 ,终点时pZn=8.5 ,则终点误差为(C)A.+0.1% B.-0.1% C.+3% D.-3%酸碱滴定法1.OH-的共扼酸是(b)a.H+b.H2Oc.H3O+d.O2-2.标定NaOH浓度常用的基准物质是(b)a.HClb.邻苯二钾酸氢钾c.硼砂d.硝酸银3.某弱酸型指示剂的离解常数(K HIn=1.0×10-8),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H是值等于(c)a.6b.7c.8d.9吸光光度法1.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c)a.吸收峰随浓度增大面增大,但最大吸收波长不变。
b.透射光与吸收光互为补色,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光。
c.比色法又称为分光光度法。
d.在公式A=lg(I0/I) =εbc中,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其数值越大,反应越灵敏。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
b.Fe2+ -邻二氮菲溶液是红色,应选择红色滤光片。
c.紫外区应选择的光源是氢灯。
d. 摩尔吸光系数ε值越大,说明反应越灵敏。
3.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述因素有关的是(c)a.比色皿的厚度b.有色络合物的浓度c.入射光的波长d.络合物的稳定性4.分光光度测定中使用复合光时,曲线发生偏离,其原因是(d)a.光强太弱b.光强太强c.有色物质对各波长的光的ε相近d. 有色物质对各波长的光的ε值相差较大5. 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D)(A).T/2 (B).2T(C).-(lgT)/2 (D).2lgT6.下列器件属于新型分光光度计检测器的有(B)a.激光光栅b.光电二极管阵列c.石英比色池d.氩离子激光器氧化还原法1.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下述何种溶液, Fe3+/Fe2+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 C)A.稀H2SO4B.HClC. 邻二氮菲D.NH4F2.溶液中存在的配位体常与金属离子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生成稳定性不同的配合物,从而改变电对的电极电位.对这种变化的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A.若氧化型生成的配合物更稳定,E升高.B. 若还原型生成的配合物更稳定,E升高.C. 若氧化型生成的配合物更稳定,E降低.D. 若还原型生成的配合物更稳定,E降低.3.已知:当用Ce(SO4)2标准溶液滴定Fe2+溶液,滴定至50%的电位是(A)A.0.68V B. 0.86VC.1.44VD.1.06V4.已知:当用Ce(SO4)2标准溶液滴定Fe2+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是(D)A.0.68V B. 0.86VC.1.44VD.1.06V5.碘量法中S2O32-与I2反应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中进行,其原因是(ACD)A.强酸性溶液中Na2S2O3会分解,而且I-也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B.强碱性溶液中I2易挥发.C.强碱性溶液中会吸收CO2引起Na2S2O3分解.D.强碱性溶液中I2与Na2S2O3会发生副反应.6.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时,KI与K2Cr2O7反应较慢,为了使反应能进行完全,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D)A.增加KI的量B.溶液在暗处放置5分钟C.使反应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D.加热7.用Na2C2O4基准物标定KMnO4溶液时,如有棕色沉淀生成并放出O2是由于(D)A.酸度太高B.酸度太低C.酸度低且滴定速度太慢D. 酸度低且滴定速度太快8.下列氧化还原滴定的标准溶液中,可以直接准确配制的有(A)A.K2Cr2O7 B. Na2S2O3C. I2D. KMnO4有效数字及误差1.以下是有关系统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A)a.对分析结果影响恒定,可以测定其大小。
b.具有正态分布规律。
c.在平行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d.可用Q检验法判断其是否存在。
2.下面有关系统误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a.系统误差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的。
b.具有单向性。
c.当进行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
d.其大小正负都不固定。
A. abdB. acdC. bcdD. abc3.以下产生误差的四种表述中,属于随机误差的是(C)(1).指示剂变色点化学计量点不一致.(2).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计不准(3).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稍有变动(4).天平的砝码未经校准(A)1,2 (B)3,4 (C)2,3 (D)1,44.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B)(A).高精密(B).与已知的质量分数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C).标准偏差大(D).仔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量仪器等5.以下有关系统误差的论述错误的(B)(A)系统误差有单向性(B)系统误差有随机性(C)系统误差是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是由一定原因造成6.若仅设想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读数误差±0.01ml,若要求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 ,消耗滴定液应大于( B)(首都师大)(A).10ml (B).20mL(C).30mL (D) .40mL7.欲测定某合金中铝的含量,由五个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称取量均为0.15克,五人报告的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