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7高一下·滨海月考) 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 . 雁荡具体而微者C .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自可断来信B . 叶叶相交通C . 可怜体无比D . 府吏见丁宁3. (2分)下列句子,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安慰)B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C . 向察众人之意(刚才)D .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礼节)4. (2分) (2017高一上·仙游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鸷鸟之不群兮②伏清白以死直兮③屈心而抑志兮④高余冠之岌岌兮⑤夙兴夜寐⑥三岁食贫⑦岂不日戒⑧雨雪霏霏A . ①⑧/②/③④/⑤⑦/⑥B . ①/②④⑤⑦⑧/③⑥C . ①/②④⑤/⑦⑧/③⑥D . ①/②④⑤⑦/⑧/③/⑥5. (2分)下列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B .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 .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D .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6.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 .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著的,是一部以记载战国时各诸侯国一些谋臣策士言论的历史著作。

C . 鲁迅原名周树人,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始以“鲁迅”为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D . 一代文豪巴金,用他的笔刻画了时代的巨变。

他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还有《寒夜》、《憩园》等。

7. (2分)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 .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划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B . 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

C . 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D . 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8.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抗生素虽然对治疗严重的传染病和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类疾病非常重要和必要,然而过度使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给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B . 面对群发短信,人们排斥的不是问候,而是怕这来得太“快”的问候打了折,更怕复制的祝福语和同质化的问候关心降低了“心灵的温度”。

C . 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 . 自去年12月份以来,全国出现了大面机的雾霾天气,一、二线城市局部区域的PM2.5值甚至爆表。

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9. (2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②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③当时,她在想什么呢?④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⑤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A . ①②③④⑤B . ④③⑤②①C . ④②①③⑤D . ②④①③⑤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10. (16分) (2019高二下·金山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礼制国家的形成①汉朝被称为“礼制国家”,荀子的礼治论对此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司马迁《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汉朝建立后第五年,由于国家的创立者刘邦本身并非出身自王公贵族阶级,年轻时没有机会参与任何战国国家或秦朝的朝廷仪式,又因嫌厌繁琐的法规,刚成立的汉朝在皇帝出席的场合,也缺乏适当的国家仪礼。

再加上汉朝的诸侯、廷臣,大多数都以战功出身,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在朝廷内举动进退。

因此,每逢朝廷群臣聚会,他们常出现“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丑态。

③刘邦越来越厌恶朝廷的无秩序状态,此时原为秦臣,后来投降刘邦的儒者叔孙通,察觉到刘邦受不了这样的状态,遂建议刘邦:以长乐宫落成的纪念仪式为机会,建立严格的朝廷礼仪。

刘邦答应了。

于是,叔孙通在他一百多位门人之外,还征求鲁国三十位儒生,为刘邦准备一场壮观又严肃的礼仪。

到了当天,在整场礼仪进行的严肃气氛中,“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一些仍然闹事的大臣立刻被御史拉走离场。

如此,诸臣“竟朝置酒,无敢谨哗失礼者”。

④典礼结束之后,刘邦在喜悦之际不禁喊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刘邦原来痛恨儒者,然而此次机会却完全改变了刘邦对儒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借着此次机会,刘邦完全体会到能否建立“礼制”,将会是稳固汉朝皇权之关键。

此时也注定了汉朝儒学“国教化”的命运。

“礼制国家”的蓝图并非叔孙通发明的。

⑤那么,这个蓝图的制作人又是谁呢?⑥从叔孙通的时代过了七八十年,在司马迁写《史记》时,他阐述统治天下的八种纲要。

这八种大纲按顺序分别为“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

“礼”被安排为其首,显然便代表在司马迁的脑海里,“礼”就是汉朝之存续与建立最需要的一种原理。

甚至如其开头所宣扬,认为“礼”为“宰制万物,役使群众”的“美德”,“礼”不但是每个人个体生存的最高规范,同时也是将秩序与安宁带给整体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原理。

这应该是司马迁将“礼”列为八纲之首的原因。

⑦在司马迁的思考中,“礼”具体的功能是什么呢?《史记》“八书”的“礼书”,首段赞扬“礼”的重要,第二段叙述礼制从战国时期到现在(即汉武帝)的整个过程。

接着,以剩下三分之二的篇幅,说明“礼”的意义与内容,而这部分的论述竟几乎都可在《荀子》中找到。

事实上,在没有直接摘录《荀子》的前面三分之一的内容中,若我们考虑第二段所叙的,从秦朝到汉朝历代皇帝间礼制的演变是荀子逝世之后发生的事,再扣除整篇前后有一些司马迁本人对“礼”的重要性发的感叹,司马迁关于“礼”功用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依《荀子》的内容写成。

如果《史记·礼书》中的内容能代表汉朝礼制的理论依据,那么我们可以进而推论:________________。

⑧由于汉朝逐步引进礼制,后来的王朝也仿效汉制,故礼制奠定了中国社会和国家运作方式的基础,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不仅如此,荀子礼治论具备超过“一王朝”“一国家”的框架视野,涵盖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生存方式,这让“礼”的重要性不因汉朝的消失而减缩,反而让中国知识分子透过不同的礼制论重新表述“礼”的重要性。

只是荀子在此方面的莫大贡献被逐渐遗忘了。

(1)请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第③段叙述叔孙通的建议及落实情形,对此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刘邦意识到秩序对统治的重要,因而采纳了叔孙通的建议。

B . 前朝儒生叔孙通深通国家仪礼,帮助刘邦初步确立了礼制。

C . 叔孙通用仪式规范群臣的进退举止,进而规范其社会行为。

D . 庄严典礼震慑了饮酒争功的群臣,全面阻止了他们的叛乱。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④段划线处恰当的一项是()A . 确切地说B . 退一步说C . 也就是说D . 总的来说(4)请结合前文内容,补充第⑦段末尾“推论”的内容。

(5)对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收束全文,强调荀子礼治思想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深远影响。

B . 感叹荀子礼治论方面贡献被人遗忘,呼唤建立现代礼制社会。

C . 呼应首段,突出荀子礼治论对汉代建立“礼制国家”的意义。

D . 统摄前文,得出荀子礼治论具有超越国家和时代作用的结论。

11. (13分) (2017高一上·山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空鸟巢刘照进春天,总是在繁花绿叶间看到一些被遗弃的空鸟巢,像是村子的角落里失去烟火气的破败茅屋,房檐上蛛网密布,主人已不知去向。

大多数鸟儿并不选择去年的旧巢孵蛋育雏。

一棵树,一处房檐,石壁间长满荒草的缝隙,都有可能成为鸟儿暂时栖身的村庄。

它们在这块地域上衔草筑巢,构筑临时的家园,培育孩子,然后又匆匆地搬迁——这成了鸟儿世界难解的一道谜。

或许有一个词能够解开这样的谜团:安全感。

飞翔在空中的鸟儿,早已洞悉了脚下的危险。

一棵树似乎总是逃不开这样的宿命:风摧,雨打,雷劈,火烧,砍伐……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树的命运的不确定性让鸟儿失去准确而明智的判断,逃离是唯一的选择。

灾难来临,飞翔的姿势已无所谓优不优美,像战乱时期的难民,鸟儿匆匆从一棵树逃离到另一棵树,卑小的命运里饱含许多沧桑和流浪感。

细小的鸟巢依附树身,临空危悬,仿佛警惕的眼睛。

几乎无人知晓鸟儿的仇恨,它们内心的悲恸与哀怨常常被暗藏花香的语言忽略。

小时候,总喜欢上山去寻找树丛中藏着的新鲜鸟窝,这几乎是整个童年的乐趣和向往。

小小年纪,隐含许多成年的狡谲。

拇指大的几枚鸟蛋,颜色雪白,或者暗褐中夹杂着斑纹,婴儿一般地安睡在巢里。

一对幸福的夫妻携手在林间觅食,全然不知灾祸濒临。

一双幼嫩的小手取走了鸟蛋,仿佛偷摘邻家未成熟的瓜果一样随心所欲。

肇事者并不逃逸,仿佛有意滞留现场,观看伤心欲绝的父母怎样扯开喉咙怒骂。

强者的霸道遮掩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弱者只有通过一张相对自由的嘴巴远距离地发泄愤慨。

恶毒的举止来源于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对悲惨结局的出现毫不在意,人类的心灵永远无法装下对弱小生命的尊重。

家毁子亡,一春的希望瞬间化为乌有,鸟儿的伤心不亚于未亡人的恸哭,凄楚的哀叫电线一般绵长地划过那无边旷野……再次见到鸟巢的时间是今年三月。

阳台的花盆间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筑起了一只鸟巢,妻子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完全成型。

饭碗大的体积依旧做工精巧,仿佛记忆中某只鸟儿的手艺。

已经无法确切叫出这只鸟儿的姓名了。

玲珑小巧的身体,擅长飞翔,灰褐的羽毛,两翼有一抹雪白,像流线形的飞机,每天升降于我的生活周围。

惊喜之余,居然没敢告诉女儿,担心女儿毁了它的家。

幼时掏鸟蛋的一幕,依旧历历在目。

每一天,怀着期待暗中观察鸟儿下蛋、孵化小鸟、嘴对嘴地喂孩子们虫子,直到它们长大,把身体完全交给飞翔。

一只鸟儿从旷野迁徙到喧嚷的城市,是不是对高楼如林的城市的误读?空荡荡的鸟巢并不能给予答案。

好在,它依旧置于我家阳台,作为怀旧时抵达疼痛的路径。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惊叹故乡的变化,只是屋檐下再没见到燕子的新巢,地里迷惑鸟兽的稻草人也不见踪迹,曾经被祖母用来驱赶麻雀的竹制响器早已变成灰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