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傣族竹楼(图1)学院:外国语学院姓名:李晓彤学号:201104401420 指导老师:韦学飞时间:2012年12月浅谈傣族竹目录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一)傣族地理位置(二)干栏式建筑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一)历史来源(二)优点及缺点三、傣族竹楼的旅游发展优势和问题(一)地理优势(二)资源优势(三)发展问题四、课程感想浅谈傣族竹楼一、傣族竹楼地理位置极其建筑风格(一)地理位置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之间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
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米数达1700,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到900多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米数只有500,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
傣族人民多(图二)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摄氏度,没有四季的区分。
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
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二)干栏式建筑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
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
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
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
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
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二、傣族竹楼历史来源以及其优缺点(一)历史来源(图三)这种建筑形式历史久远,在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青铜中就有战国时期的建筑模型。
在晋宁县的石寨山和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公元前100年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中,也发现许多这种建筑模型。
在泰国至今保留的侬却诏班告文化遗址和越南此部的富永等地,也发现过此种建筑遗迹。
这都说明,此种建筑形式源远流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竹楼因封建等级的不同而不同:贵族建房上可以盖瓦,下可用柱百棵以上,中可以用两层楼梯,每层十级以上;农奴建房上不得盖瓦,下用柱限四十根以内,只能安一层楼梯,并且不得超过九级,导致西双版纳千村万寨的竹楼都只能以芳草盖顶。
六十年代是西双版纳竹楼从草顶到瓦顶的过渡时期,到现在傣族村寨中早已是一色瓦顶。
楼柱也从龙竹换成木柱,从挖坑埋柱换成石墩垫柱。
现在几乎所有的平民百姓的竹楼从建筑质量到建筑面积都超过了以前的官家。
竹楼的式样也在不断地翻新。
八十年代初,增加了不同形式的子楼。
如今,竹楼已从竹木建筑发展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把它称作乡间别墅也许更为合适了(二)优缺点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
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
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
傣族建造竹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
大青竹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而竹楼屋面覆盖用的草排是以当地所生长的茅草编制而成,这种制草排的茅草来源广,又特别经济。
加之傣族人民建造新房时有全寨互相帮助的习惯,一家盖房,全村出动,送草做的排子,赠送青竹,出劳力。
因此,傣族人民建造新房的速度也相当快,一幢竹楼只需一天多即可竣工。
新房落成,全村老幼都前往祝贺。
傣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手“赞哈”,更以自己的歌声祝贺主人迁入新居。
干栏式竹楼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有舒适、卫生、防潮、防虫等优点。
傣家的竹楼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公尺左(图四)右,以数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
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
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盖住。
设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可以晾物以及和纳凉。
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内间为主人卧室,外间为客室。
客室进门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长的火塘,供烹饪取暖照明之用。
外间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室内活动的中心。
卧室是一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使用黑布蚊帐,作为间隔。
室内陈设简朴,用具绝大部份为竹制品,除锅、盆、罐外。
其余桌、凳、筐、饭盒等系竹篾编制而成。
壁多且无窗,阳光和风都是从这些竹片缝中透入。
楼外以竹为篱笆,宅院内长着劲秀挺拔的椰子、树干高大的柚树、果实累累的香蕉、香甜可口的木瓜和婆娑苍翠的竹丛。
一派诗情画意,点缀出浓郁的亚热带风光。
竹楼也有其固有的缺点,云南地处亚热带多雨水天气,竹楼易受雨水腐蚀,以至于竹楼的寿命短更新周期短。
质地薄冬季不保暖固有缺点等。
三、傣族竹楼的旅游发展优势和问题(一)地理优势从地理位置看,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西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
,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中旬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
1993年10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该州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从世界地图上一眼看去,会发现在该州同一纬度上的其他地区几乎都是茫茫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或戈壁,惟有这里的2(图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像块镶嵌在皇冠上的绿宝石,格外耀眼。
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
有利的地形,独特的风俗习惯,现代交通相对完善,极大地促进了该地的旅游业发展,当地的竹楼也就成了亮点之一了。
(二)资源优势从资源上看,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该地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图六)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
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
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其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等珍稀动物4 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
该州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
该州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
境内的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该州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该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适宜的气候,吸引了众多游客,为竹楼发展(图七)成旅游景点提供了有利的客源和经济保障。
从其现实建筑风格看,傣族竹楼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有新变化。
最主要变化是在建筑材料方面,由干栏式竹楼逐步向木楼、砖木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发展变化。
但由于傣族喜爱自己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除少部份傣族民居向现代化建筑改变外,而大多数傣族民居仍然保持着干栏式的建筑结构和造型。
这也极大了确保竹楼的传统风格,提高了竹楼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三)存在问题傣族多信佛教而且迷信禁忌也多,几乎村村都有佛寺。
规定在佛寺的对面和侧向不许盖房子;民房的楼面高度不许超过佛寺中佛像坐台的台面。
由于经济上的悬殊差别,村里百姓的住房本来在大小和质量上无法与头人相比,但还在建房上作了许多规定,如劳动百姓的住房不能建瓦房,不准做雕刻装饰,廊子不许作三间,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门,甚至楼梯也不许分作两段,楼上楼下的柱子不能用一根通长的木料,还不可以用石头柱础等等。
这种种限制的确也影响了民居建筑在技术上的发展,使大量民居不可能保持很长的寿命。
四、对这门课的感受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以前不懂的地理风水和民居风水知识,关于五行:金、木、水、火、土,知道风水,无论何家,都离不开这八个基本概念:砂,水,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龙脉,龙穴,了解四面八方对应五行干支,东方来气,为木之气,西方来气,为金之气,诸如此类。
以及房子或看房子大门朝哪个方向,房子里面的家具如何摆放,厕所在哪个位置,卧室在哪个方位,书房以及办公室的桌子怎么摆放等等怎样布局才会比较对居住的人好,我对于风水知之甚少,大多道听途说这是古人迷信的玩意儿,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信以为真,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了解到这不仅仅是古人迷信的做法,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希望自己能学得到更多的知识。
更多的是了解我国建筑居民文化,也更好的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继承优秀民族风俗,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