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9、采样记录及要求
采样人员应及时准确记录各项采样条件及参数, 采样记录内容应完整,字迹清晰、书写工整、数 据更正规范。常用采样记录的内容及格式如表所 示。
表 气态污染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日期
采样时间 样品号 气温(℃) 大气压 采样流量 采样体积 (kPa) (L/min) Vs(L)
天气 状况
采样: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8年5月
赵玉龙
一、概述 二、主要依据 三、环境空气样品采集
1、采样口位置要求 2、采样点布点方法 3、空气质量监测项目 4、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5、24小时连续采样 6、间断采样 7、无动力采样 8、气体状态参数观测 9、采样记录及要求
四、废气样品采集 1、监测前的准备 2、采样位置及采样点 3、排气参数的测定 4、颗粒物采样 5、气态污染物采样 6、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7、分析方法选择
(6)当某监测点需设置多个采样口时,为防止其他 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口与其他 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米。若使用大流量总 悬浮颗粒物(TSP)采样装置进行并行监测,其他采 样口与颗粒物采样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2米;
(7)对于空气质量评价点,应避免车辆尾气或其他 污染源直接对监测结果产生干扰。
到采样系统中。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 开始采样时间 、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 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并将吸收瓶进、出口密封, 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颗粒物监测
(1)采样系统 1) 颗粒物粒径切割器 2) 滤膜 3) 滤膜夹 4) 采样器 (2) 采样前准备与滤膜处理 1)采样器流量校准 2)采样前准备与滤膜处理
6、间断采样
间断采样是指在某一时段或一小时内采集一个环境 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 的平均浓度所采用的采样方法。
1、 气态污染物采样 (1)采样系统组成 采样系统由气样捕集装置、滤水井和气体采样器
组成 。
(2) 采样前准备 1) 根据所监测项目及采样时间,准备待用的气样
(2)采样系统
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 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 成。
(3) 采样前准备 1) 采样总管和采样支管清洗 2) 气密性检查 3) 采样流量检查 4) 温度控制系统及时间控制系统检查 (4)采样 1) 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内装50.0ml吸收液)连接
5、24小时连续采样
24小时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PM10、TSP、PM2.5、苯并[a]芘、氟化 物、铅等的采样。
1、 气态污染物监测
(1) 采样亭
采样亭是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样的固 定场所。采样亭面积及其空间大小应视合理安放采 样装置、便于采样操作而定。一般面积应不小于 5m2,采样亭墙体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火性能,室 内温度应维持在25℃±5℃。
臭氧(O3)
氮氧化物(NOx)
汞(Hg)
铅(Pb)
砷(As)
苯并[a]芘(BaP) 六价铬(Cr(Ⅵ))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 于10 μm)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 于2.5 μm)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氟化物(F)
4、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根据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 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确定相应污染 物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
大气污染来源
1、自然污染源: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2、人为污染源:
◦ 工业:燃烧、工艺、无组织排放等废气等。 ◦ 农业:施农药、化肥、秸秆焚烧等。 ◦ 交通:汽车、火车、轮船等尾气。 ◦ 室内污染:油漆、胶合板、涂料等含甲醛、挥
发有机物、氨、放射性等污染物。
工业企业 焚烧秸秆
交通运输
已发现有危害而被人注意的就有一 百多种,其中大部分是有机物,环境科学中用 下列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3)针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控点,其采样口离地面的 高度应在2 —5米范围内;
(4)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 点位周围半径300—500米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0米 以上,无法按满足1、2条的高度要求设置时,其采样口 高度可以在15—25米范围内选取;
(5)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 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1米;
(3) 采样
将滤膜毛面向外放入塑料皿中,用塑料垫圈压好边 缘;将塑料皿中滤膜面向下,用螺栓固定在塑料皿 支架上,并将塑料皿支架固定在距地面高3~15m的 支持物上,距基础面的相对高度应>1.5m,记录采 样点位,样品编号、放置时间等。
采样结束后,取出塑料皿,用锋利小刀沿塑料垫圈 内缘刻下直径为5cm的样品膜,将滤膜样品面向里 对折后放入样品盒(袋)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 并核对样品编号及采样点。
1、对人的危害:产生急性和慢性中毒。 2、动植物的危害:影响繁殖、生长或造成死亡。 3、对材料的损坏: 腐蚀材料和设备,腐蚀建筑物,使橡
胶制品脆裂,损坏艺术品,使有色材料退色等。 4、对大气的影响: 污染物能改变大气的性质和气候条
件:产生温室效应、造成臭氧层空洞、酸雨等问题。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生的11次重大污染事 件中,有7件属于强烈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因而 大气污染尤为人们所关注!1
(3)采样
1) 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 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 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 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拧紧螺丝,以不漏气为 宜,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 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 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 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 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廊不清晰的 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 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 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 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 采样装置
采样装置由采样滤膜和采样架组成,采样架又由塑 料皿、塑料垫圈及塑料皿支架构成。
(2)采样滤膜(碱片)制备
将玻璃纤维滤膜剪成直径70mm的圆片,毛面向上, 平放于150ml的烧杯口上,用刻度吸管均匀滴加30% 碳酸钾溶液1.0ml于每张滤膜上,使其扩散直径为 5cm。将滤膜置于60℃下烘干,贮存于干燥器内备 用。
氟化物
空气中的氟化物的采样方法详见《环境空气 氟化 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HJ 481—2009)
8、采样系统气体状态参数观测
1、气体状态参数 指采样气路中气样的状态参数,用以计算标准状态下采
样体积。主要有: 温度观测 压力观测 2、采样点气象参数观测 气温观测 大气压观测 相对湿度观测 风向观测
监测主要内容:
排放的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浓度 (mg/m3)以及含有这部分有害物质的废气的排 放量(m3/h),进而计算出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kg/h)。
监测结果表述:
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3),是指除去水 蒸气后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为基准表示烟气的测定结 果。即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条件下不含水分 的排气浓度。
开始
校核:
结束
审核:
PART FOUR
废气
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 的有毒有害的气体。
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建筑 构造(如车间等)。
大气污染源
固定污染源
移动污染源
有组织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源
监测目的:
检查污染源排放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否符 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评价净化装置的性能和运 行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计算出有毒有 害物质的排放总量,为大气质量管理评价提供 依据。
2) 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 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 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 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 颗粒物采样
间断采样时有关颗粒物采样的采样系统、采样前 准备及采样方法同24小时连续采样。
7、无动力采样
无动力采样是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 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污 染物分子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 污染物的采样方式。其监测结果可代表一段时间内待 测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或浓度变化趋 势。
五、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PART ONE
概述
清洁空气的成分:
对人类有影响的: 距地面10km
地球 半径
氮78.08% 氧20.95% 氩0.93%
其他气体 <0.06%
大气 厚、碳氢化合物 等
大气污染: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 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 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采样时间及采样频次
污染物无动力采样时间及采样频次,应根据监测点位 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及 不同监测目的确定。通常,硫酸盐化速率及氟化物采 样时间为7—30天。但要获得月平均浓度值,样品的 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5天。
硫酸盐化速率
将用碳酸钾溶液浸渍过的玻璃纤维滤膜(碱片)曝 露于环境空气中,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 硫酸雾等与浸渍在滤膜上的碳酸钾发生反应,生成 硫酸盐而被固定的采样方法。
2、采样点布点方法
1、功能区布点法 2、几何图形布点法 目前常用以下几种布设方法。 ①网格布点法 ②同心圆布点法 ③扇形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
基本项目(6项) 其他项目(4项) 参考项目(5项)
二氧化硫(SO2) 总悬浮颗粒物(TSP)
镉(Cd)
二氧化氮(NO2) 一氧化碳(CO)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