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五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实验五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实验五 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传热膜系数α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
2、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C 和指数m 、n 的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对α关联式的理解,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4、掌握测温热电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一般形式为:
Nu = C Re m Pr n Gr p
对强制湍流,Gr 准数可以忽略。

Nu = C Re m Pr n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 、n 和系数C 。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

为了便于掌握这类方程的关联方法,可取n = 0.4(实验中流体被加热)。

这样就简化成单变量方程。

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
Re lg lg Pr lg
4
.0m C Nu
+=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得到系数C ,即
m
Nu C Re Pr 4
.0=
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应用计算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C 、m 、n 。

可以看出对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 、Re 、Pr 的数据组。

雷诺准数 μ
ρdu =Re
努塞尔特准数 λ
αd Nu 1=
普兰特准数 λ
μp C =Pr
d —换热器管径(m )
α1—空气传热膜系数(W/m 2·℃)
ρ—空气密度(kg/m 3)
λ—空气的导热系数(W/m·℃) C
p —空气定压比热(J/kg·
℃)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准数Re 之值。

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 准数值。

同时
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

进而算得Nu 准数值。

因为空气传热膜系数α1远小于蒸汽传热膜系数α2,所以传热管的对流传热系数α1约等于冷热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K 。

则有
牛顿冷却定律: Q =α1AΔt m
A —传热面积(m 2)(管表面积) Δt m —管外流体的平均温差(℃)
2
1
12ln
t t t t t m ∆∆-=

其中: Δt 1= T - t 1 , Δt 2= T - t 2
T —蒸汽的温度,℃
传热量Q 可由下式求得: Q= w
C
p (t 2-t 1)/3600 =Vρ
C
p (t 2-t 1)/3600
w —空气质量流量(kg/h ) V —空气体积流量(m 3/h ) t 1,t 2—空气进出口温度(℃)
实验条件下的空气流量V (m 3/h )需按下式计算: 1
2732731
t t V V t
++⨯=
1
t V —空气入口温度下的体积流量(m 3/h )
t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 其中1
t V 可按下式计算 1
1
68
.21t
t P V
ρ∆=
ΔP—孔板两端压差(KPa )
1
t ρ—进口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3)
本实验装置是两条套管换热器,其中一条管是光管,另一条管是螺旋槽管,分别测定和对比流体在两种管强制对流时的传热膜系数。

三、实验容
1、测定水蒸汽—空气物系在常用流速围的传热膜系数;
2、.先设定一种操作条件,待达到定态操作后,再增加50%的热(或冷)流体量,并维持热(或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不变。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在实验中实施之。

四、实验方法
1、首先用蒸汽发生器加热产生蒸汽,打开光管侧风机,调节孔板流量计R 值约为20
左右。

2、待进口温度t 1稳定在35°C 左右,蒸汽发生器停止加热,打开光管侧蒸汽进气阀,
开始读取温度T、t1、t2、t壁,孔板流量计R值及孔前表压Rp,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
表上。

3、改变孔板流量R值约为30,再测取以上数据并记录,大约做5组数据。

4、然后打开蒸汽放气阀,让蒸汽发生器再次加热,直至其停止加热,同样再做5组数
据,重复几次,将数据记录到实验记录表上。

5、实验结束,先关闭蒸汽发生器加热电源,待系统冷却后,再停风机。

五、实验装置和流程
1.风机
2.流量计
3.调节阀
4.蒸汽套管
5.视镜
6.温度计
7.热电偶
8.安全阀
9.压力表10.压差计11.蒸汽阀12.放气考克13.疏水器14.热电偶转换开关
图 4 实验流程图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管型:管径:17.8mm 室温:o C 实验日期:大气压强:(mmHg)


进口温度
t1(°C)
出口温度
t2(°C)
蒸汽温度
T(°C)
管壁温度
t壁(°C)
计前表压
Rp(mmHg)
流量计示值
R(mmH2O)
管子压差
△P(mmH2O)1
2
3
4
5
6
1、数据的计算整理及列表:
(a )对数平均温度,定性温度: △t m =
2
11
2ln
t T t T t t ---(o C ) t 定=(t 1+t 2)/2 (o C ) (b )密度ρ的计算:
ρ= 0.4645(
t
Rp
Pa ++273) (kg/m 3)
式中:P a —大气压强(mmHg ),可取当地全年平均大气压强计算;
R p —流量计前端被测介质表压强,mmHg t —流量计前介质温度(o C ),可取t=t 1
(c )质量流量(Vs ρ)查产品说明书得流量系数C′=0.001233 Vs ρ=0.001233ρ⨯R (kg/s)
R -压差计示值,mmH 2O
(d )雷诺数(Re )的计算:
Re=
μ
ρ
μ
πρμ
d V d dV dup
s m
m s 273
.14
2==
注:在0-120o C 围,μ可按下式计算: μ=1.72×10-5+4.77×10-8 t 定 (e )实测的Nu 数:
N u 测=
m
m p s t F t t c V d Δ进出⨯⨯-⨯⨯λρ)
(
其中Cp :0-70o C 围,Cp=1.005(kJ/kg·k );t 定=70~120o C Cp=1.009(kJ/kg·k ) 在t 定=40~80o 围可用下式计算λ:
)002491.0(024943.0定
t e =λ
F m =dL L d m ππ=,换热长度L=1.224(米) F m =π×0.0178×1.224=0.0685 m 2 (f )按通和关联式计算的Nu 数:
N u 计=0.0199×(Re)0.8(


t t ++273273) 实测Nu 测与N u 计相比较,相对误差δ;
δ=


测Nu N Nu u -
2、实验结果列表和作图:
数据整理结果列于下表中,并且将结果作出lnRe —lnNu 关系散点图。

实验项目二 螺旋槽管给热准数方程的测定
实验时可以发现,加热蒸汽压相同,空气流量相同,但螺旋槽管的出口温度远比光管高,这证明螺纹强化了传热过程。

当然我们还应具体地测量它的给热准数方程式。

这项测定和前述光管的测定方法相同。

由于两种管子都是用同一管材轧制,为了便于对比,螺旋槽管管径取与光管一致,这样流量和定性温度相同时,两种管子的雷诺数相同。

这样处理方法,见诸于中、外文献。

实验的原始数据和结果见表:
因为Nu=cRe m LnNu=Lnc+mLnRe m 为lnNu-lnRe 直线的斜率,lnC 为截距。

从而得出m,c.因此可以 计算出这种螺旋槽管给热准数方程式是:
Nu=cRe m
七、思考题
1、在实验验中,有哪些因数影响实验的稳定性?
2、影响传热系数K 的因数有哪些?
3、在传热中,有哪些工程因数可以调动?你在操作中主要调动哪些因数?
八、实验注意事项
1、要注意电热蒸汽锅炉的水位控制和排污。

2、必须保证蒸汽上升管线的畅通,防止管线截断或蒸汽压力过大突然喷出。

3、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

即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旁路调节阀必须打开。

要注意测量管中的空气流量控制,不要太大,以免冲走压差计中的水(特别是风机启动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