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阅读观及其运用
【摘要】在本文中,作者总结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阅读观”——教师阅读的重要性、教师阅读的内容等;并以之来指导作者——一名普通的高中政治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同时希望本文能对同行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阅读观高中政治教师素质提高
b.a.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对其成功的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国广大的一线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这本著作中,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结合提高高中政治教师素质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对其阅读观的理解及运用。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观
1、阅读对教师的重要性
(1)对教师而言,阅读首先有利于减轻工作负担。
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到:“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
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
(2)阅读有利于教师提高工作质量。
“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么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
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
(3)自身的广泛阅读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引领。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
2、教师阅读的内容
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
二、阅读——提高高中政治教师素质的良方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观,高中政治教师应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提高自身素质、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鉴于高中政治的课程设置及能力要求特点,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的阅读范围应包括教育学(包括德育)与心理学、经济学、哲学与文化、政治学、时事政治等六大门类,而阅读的品味则应为经典著作而非普通的大学教材。
下面试列举一些本人已读过及拟读的书目。
1、教育学与心理学:
《给教师的建议》等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中国教育改造》等陶行知的著作,
《理想国》(柏拉图),
《爱弥儿》(卢梭),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
《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黄全愈教育文集》(黄全愈),
《做最好的班主任》(魏书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王金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告诉孩子,你真棒》(卢勤),
《告诉世界,我能行》(卢勤),
《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等。
2、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曼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
《资本论》(马克思),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
《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
《大家的经济学》(茅于轼、岑科),
《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柳太宪),
《公司的力量》(视频)等。
3、哲学与文化: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南怀瑾选集》系列丛书(南怀瑾),
《西方哲学史》(罗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大哲学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纸牌的秘密》(乔斯坦贾德),
《玛雅》(乔斯坦贾德),
《逻辑与智慧新编》(郑伟宏),
《大国崛起》(视频)等。
4、政治学: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蔡定剑),
《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林达),
《民主的细节》(刘瑜)等。
5、时事政治:
《七个怎么看》(中宣部理论局),
《国情备忘录》(视频),
《中国在梁庄》(梁鸿),
《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及各类电视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 《给教师的建议》,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
[2] 《给教师的建议》,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
p7——8;
[3] 《给教师的建议》,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
p8;
[4] 《给教师的建议》,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
p68;
[5] 《给教师的建议》,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
p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