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表达式与位移、速度公式的比较,从学生熟知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像过度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这样通过数学基本函数与物理公式相结合的方法突破,比较好理解,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章学习的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该部分学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以后运动学和力学的学习,特别是接下来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
因为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所以本章在整个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第六节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初步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是第一章的总结与提升,同时物理图像的建立和分析为第二章寻找物体运动的规律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在一、二章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性函数,对其数学图像比较熟悉;而运动图像,由于从文字描述物体的运动到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其跨度是比较大的,为了降低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选择了从学生熟知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像到物理运动图像。
四、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根据两维数据记录表建立物理平面坐标图。
理解物理图像与数学图像之间的关系。
(2)能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关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
(3)知道速度——时间图像中“面积”的含义,能从速度——时间图像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物理图像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在物理知识中的应用。
(2)了解如何将实验结果直观表现出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科研精神。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根据两维数据记录表建立物理平面坐标图。
理解物理图像与数学图像之间的关系。
(2)能从图像上获取直观的信息(速度、位移)。
2.教学难点
(1)理解物理图像与数学图像之间的关系,从图像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2)速度——时间图像中“面积”的含义,能从速度——时间图像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都能够掌握用图像描述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七、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生活中使用图像的例子。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板书设计 一、复习 匀速直线运动:
s υt = (υ为一常数) kx y = (为常数k )
匀变速直线运动:0t υat υ=+ (a 为一常数) b kx y += (为常数k )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s υt = (υ为一常数) kx y = (为常数k )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0t υat υ=+ (a 为一常数) b kx y += (为常数k )
四、位移与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关系
t
0t
00OABC s S OA OB υt --
==∙=
① 知道某时刻,可以得到该时
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② 知道某速度,可以得到该速
度所对应的时刻。
① 知道某时刻,可以得到对应时间段的位移。
② 知道某位移,可以得到对应的时间。
0υ
1υ
2υ
十、教学设计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