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前庭(nasal vestibule)
是鼻腔前下方鼻翼内面较宽大的部分,前界为 鼻孔,后界为鼻内孔(鼻阈:为鼻腔的最狭窄 处,对鼻的呼吸功能有重要影响)。
皮肤覆盖 + 鼻 毛
疖
+ 皮脂腺和汗腺丰
富
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固有鼻腔(鼻腔)
固有鼻腔简称鼻腔,位于鼻阈和后鼻孔之间
口角至鼻根联线所形成的三角 形区域。
外鼻神经
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的末梢神经
——鼻睫神经 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的分支 ——眶下神经 (以后者为主)
运动神经:面神经颊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腔(nasal cavity)
定义:鼻腔为一前后开放狭窄腔隙顶窄底宽, 前起于前鼻孔,向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 通。 左右各一 顶部窄、底部宽 起于前鼻孔、止于后鼻孔 每侧鼻腔分为:鼻前庭(nasal vestibule) 固有鼻腔( nasal fossa proper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蝶窦
蝶窦
sphenoid sinus
位于蝶骨体内,鼻腔最上后 方;左右各一,大小、形态 及气化程度不一 外侧壁:与视神经管、颈内 动脉、海绵窦毗邻 内侧壁:蝶窦中隔 蝶窦开口:位于前壁上方近 蝶窦 鼻中隔处,引流入蝶筛隐窝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四)鼻颅相关解剖学
外鼻的动脉主要来自鼻背动脉、筛前动脉、 额动脉、面动脉、上唇动脉、眶下动脉的分 支
外鼻静脉特点
内眦V面前V面总 V颈内V 内眦V眼上、下V 海绵窦 无静脉瓣双向流动 疖肿时勿挤压,否 则可引起海绵窦血栓 性静脉炎或其他颅内 并发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
◆前壁:尖牙窝 ◆后外壁:与翼腭窝及颞下窝毗邻,近翼 内肌(损伤后张口受限) ◆内壁:中鼻道和下鼻道外侧壁的大部分 自然窦口(内侧壁前上方)、 ◆上壁:眶下壁(眶下神经及血管经此壁 的眶下孔至尖牙窝) ◆底壁:上颌骨牙槽突 第2前磨牙及第1、 2磨牙(仅由一层菲薄骨质相隔,故牙根 尖感染易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鼻腔与鼻窦具有共鸣的作 用,使声音变的洪亮、悦 耳。如果鼻塞时,则出现 “闭塞性鼻音”当出现软 腭麻痹或者腭裂时,则出 现“开放性鼻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鼻的反射功能
传出支——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 中枢核——三叉神经核和迷走神经核
※鼻肺反射 nasopulmonary reflex:传入支——鼻粘膜三叉N
※喷嚏反射 sneeze reflex:鼻粘膜三叉N末梢受刺激,发生一系
列反射动作:深吸气,悬雍垂下降,舌根上抬,腹肌膈肌剧烈收 缩,声门突然开放,气体从鼻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出鼻腔异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粘膜的其他功能
免疫功能:非特异性(溶菌酶、乳铁蛋白)
特异性(IgA、IgG) 鼻粘膜表面积150cm2,血管丰富,利于药物吸收 排泄泪液功能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腔外侧壁
中鼻道——解剖结构复杂, 是内镜鼻窦手术进路中最重 要的区域 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为 界,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 的间隙称嗅裂,该水平以下 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 总鼻道。 2个隆起:钩突、筛泡;半 月裂 筛漏斗:半月裂向前下和外 上延伸并逐渐扩大形成的漏 斗状沟槽
上薄松、易移动、多汗腺 下皮肤厚,有丰富的皮脂腺, 为鼻疖、痤疮和酒渣鼻的好 发部位。 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相贴,患疖 肿时,疼痛较明显。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外鼻的支架
骨性支架
上颌骨额突 额骨鼻部 鼻骨 底面观呈↑
软骨支架:鼻外侧软骨 大翼软骨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骨骨折
外鼻动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上颌窦
额窦
frontal sinus
◆位于额骨的内、外两层骨板之间,左右各一 ◆前壁:额骨外侧板,较厚,有骨髓 后壁:额骨内侧 板,较薄 底壁:为眼眶顶壁,甚薄,额窦炎此处明显 压痛。内壁:为两侧额窦的中隔
◆通过额窦口与额隐窝相通
额窦
额窦
筛窦 ethmoid sinus
筛窦
颈外A
上颌内A
眶下A
腭大动脉 蝶腭动脉 鼻后中隔A(供应鼻中隔后部、下部) 鼻后外侧A—(供应鼻腔外侧壁后部、 下部及鼻腔底的血液供应)
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下出血者可考虑结上颌 动脉或颈外动脉 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上出血者,则结扎筛 前动脉 鼻中隔前部出血者可结扎上唇动脉
鼻腔血管——静脉
鼻腔前部、后部和下部——汇入颈内、外静脉
鼻腔外侧壁
■由鼻骨、上颌骨额突、泪骨、上颌骨内侧
壁、下鼻甲、筛骨、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 突的内侧板等组成。
■ 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
下鼻道、中鼻道、上鼻道
骨性鼻腔外侧壁
鼻腔外侧壁
下鼻甲
下鼻甲——独立薄骨,附 着于上颌骨内侧壁和腭骨 垂直板,为最大的鼻甲, 后端距咽鼓管口仅1.01.5cm。 下鼻甲肿大或肥大时,鼻 塞明显,并可影响咽鼓管 咽口引起中耳部症状。
下鼻甲
咽鼓管口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腔外侧壁
下鼻道——顶端有鼻泪管开口 鼻腔炎症时可导致泪道及结膜发生感染。 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静脉从,称 为鼻—鼻咽静脉丛,常是老年人鼻腔后部出血的好发部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腔外侧壁
中鼻甲
中鼻甲—属于筛骨一部分,分为垂直部和 水平部,前端附着于筛窦顶壁和筛骨水平 板连接处的前颅底;后端延续到筛窦之下 方,逐渐向外侧转向,附着在纸样板后部, 称中鼻甲基板,并将筛窦分为前、后两组; 后上方为蝶腭孔(蝶腭A及蝶腭N通过。 中鼻甲是重要的解剖标志,手术操作时应 严格在中鼻甲的外侧进行,以防损伤筛板。
■嗅N:
分布于嗅区粘膜。嗅细胞—嗅N(嗅丝)—嗅球—嗅中枢
■感觉N:三叉N
眼N 上颌N
■自主N:副交感N
(主管鼻粘膜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
交感N (主管鼻粘膜血管收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窦(nasal sinuses)
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空腔,左右成对,依所在 颅骨命名: 额窦 frontal sinus 筛窦 ethmoid sinus(前后) 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 蝶窦 sphenoid sinus
位于鼻腔与眼眶之间、蝶窦之前、 前颅底之下的蜂窝状气房结构。 最复杂、变异最多、与毗邻器官联系最密切。 中鼻甲基板:分其为前组筛窦与后组筛窦。 外侧壁:即眶内壁,由泪骨和纸样板组成 内侧壁:鼻腔外侧壁上部,附有上、中鼻甲
“六壁”
顶壁:与筛板相连接(平台型、高台型) 下壁:中鼻道上部结构:筛泡、钩突、鼻丘气房 前壁:额骨筛切迹、鼻骨、上颌骨额突 后壁:与蝶窦毗邻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以筛 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 半月裂孔、中鼻道、中鼻甲、前组筛房、额窦口及上 颌窦自然口等一系列结构。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障碍是发生各鼻窦慢性 炎症的主要原因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腔外侧壁
上鼻甲——属于筛骨一部分 上鼻道——为后组筛窦开口,其后上方有蝶窦开 口——蝶筛隐窝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蝶窦
tupia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鼻腔顶壁:分三段 前段:倾斜上升,为额骨鼻部及鼻骨的背侧面 中段:呈水平状,为筛板(内有嗅丝通过到达颅内, 损伤后脑脊液鼻漏) 后段:倾斜向下,为蝶窦前壁 鼻腔底壁:即硬腭,与口腔相隔,前3/4由上颌骨腭突, 后1/4由腭骨水平部组成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窦生理学
增加呼吸区粘膜面积,促进对吸入空气的加温加湿作用
■
■对声音的共鸣作用 ■减轻头颅重量 ■缓冲冲撞力,保护重要器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后鼻孔:左右各一 (上) 蝶骨体下部 (外)蝶骨 翼突内侧板 (下)腭骨水平部后缘 (内)犁骨后缘
鼻腔血管——动脉
颈内A— 眼A
筛 后 孔
筛前孔
筛前A
(供应前组筛窦、额窦、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前上部)
筛后A(供应后组筛窦、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的后上部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腔血管——动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生理学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鼻腔的生理
鼻阻力:由鼻瓣区(鼻内孔)的多个结构形成,与下鼻甲大小也有 关。 约占全呼吸道阻力的40-50%,有助于吸气时形成胸腔气压, 呼气时气体停留时间延长 (阻力降低——肺功能下降;阻力过大——通气不足) 鼻周期:(nasal cycle):正常人两侧下鼻甲粘膜内的容量血管 呈交替性和规律性的收缩与扩张,但两侧的鼻总阻力保持相对恒 定,约2-7h出现一个周期,称~。正常人不自觉,两侧鼻腔不对 称时两侧总阻力不等,出现周期性鼻塞 意义:促使睡眠时翻身,有助于解除睡眠的疲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据窦口引流位置、方向和鼻窦 的位置分: 前组鼻窦(引流至中鼻道) 额窦 前组筛窦 上颌窦 后组鼻窦 后组筛窦 (引流至上鼻道) 蝶窦 (引流至蝶筛隐窝)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上颌窦解剖特点
发育最早 窦腔最大(平均容积 15ml) 窦底低窦口高 与牙齿关系密切(第 2前磨牙及第1、2磨 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