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参考课题)一、教育理论及玉林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如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等角度选题)2.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可从教育投入、学校布局、教师培养、课程开发等角度选题)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优化公平、效率、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策略研究4.地方政府办学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阻力和应对策略研究5.地方政府实现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中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困境及对策研究6.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流派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7.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从课程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等角度选题)8.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质量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9.中(小)学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10.学科教育史和学科教育思想史研究11.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12.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内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13.各学科教学理论比较研究14.玉林市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15.玉林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远景规划的研究16.2016年—2017年玉林高中阶段发展战略的研究17.玉林市中小学及各类学校教育调整布局及发展研究18.玉林市民办教育研究19.玉林市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研究20.玉林市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研究21.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22.玉林市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23.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24.玉林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研究25.改革和完善玉林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机制的研究26.择校的社会影响和对教育自身的危害研究27.解决“择校”问题的现实路径研究二、学前教育研究1.幼儿注意力培养方法的研究2.新入园幼儿适应性研究3.关于儿童潜能的开发研究4.儿童责任感的培养方法与途径研究5.关于特色幼儿园建设的研究6.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7.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8.幼儿教师性别对幼儿心理成长的影响研究9.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实践研究10.皮亚杰儿童教学游戏亲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1.0—3岁儿童教养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12.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13.提高幼儿家长科学育儿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14.培养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15.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表现力的研究16.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研究17.学前阶段学习习惯培养研究18.幼儿身心健康问题研究19.幼儿社会性和个性发展与教育研究20.幼儿个别差异与教育问题研究21.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22.城乡幼儿园的均衡问题研究23.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研究24.师幼互动学习研究25.游戏与学习问题的研究26.新时期家长工作的特点与策略研究27.幼儿创造性发展与教育研究28.幼儿园教科研制度研究29.幼小衔接研究30.幼儿发展评价研究31.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32.幼儿发展评价研究33.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研究34.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35.幼儿园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有效设计等)的研究36.“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幼儿有效猜想(或提问)的研究37.幼儿园园本教研实效性的研究38.幼小衔接,提高幼儿适应能力的研究39.托幼衔接的研究40.0-3岁婴幼儿教育的探讨41.幼儿区域学习的组织与指导42.幼儿户外活动器材有效性研究三、特殊教育1.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2.特殊儿童职业技术教育与回归主流社会的研究3.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与特殊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4.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和补偿教育研究5.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6.超常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实践研究四、中小学教育研究(一)课程(教材)研究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相互渗透的研究2.中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3.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评价研究4.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5.中小学课改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的比较研究6.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7.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研究8.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研究9.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策略及其典型案例研究10.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研究11.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评估与教学管理研究12.网络课程、电视讲座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研究13.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14.各学科教材中内容设计与传统内容对比研究15.各学科教材中课堂活动、习题设计特色与分析研究16.义务教育小学与初中阶段学科内容的差异与衔接研究17.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内容相互支持和衔接关系研究18.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19.利用本土资源,尝试运用替代品进行学科教学的研究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21.有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的实践研究22.丰富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实践研究(二)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研究1.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2.学生“个性发展档案”在德育中的应用研究3.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途径的研究4.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5.中小学校如何举办“家长学校”的研究6.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的实践研究7.中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8.中小学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实践研究9.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方法、途径的研究10.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研究11.社区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12.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研究13.体验式德育模式的研究14.青少年的网络兴趣及其正向迁移研究15.青少年的道德实践与自主建构的道德教育的研究16.网络文学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17.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18.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19.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20.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21.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22.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研究2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的研究24.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研究25.中小学生抗挫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研究26.中小学构建德育环境的研究27.人文教育、美育与德育相互关系的研究28.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研究29.中小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研究30.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研究31.思想品德文化与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研究32.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研究33.书香班级建设研究34.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及工作创新研究35.增强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36.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的研究37.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38.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39.中学生早恋个案研究(三)素质教育1.区域性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政策、制度保障及制度创新研究2.区域、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3.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的研究4.学校教育实践中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问题研究5.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研究6.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7.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研究8.关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研究9.学科课外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10.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四)艺体教育1.中小学艺体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2.开发利用本地、本民族的艺体教育资源的研究3.艺术教育师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4.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研究5.“奥运”对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6.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的培养研究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研究8.中小学运动会规则、内容等指向教育目标的改革研究9.艺体教育研究10.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11.艺体教育与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研究12.艺体教学评价研究13.长短课下艺术学科教学设计的比较研究14.在音乐教学中故事导入模式研究15.学校艺术节活动设计案例研究16.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17.艺体教育与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研究18.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研究19.小学美术课堂分组合作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20.中小学体育运动会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研究21.中小学运动会规则、内容等指向教育目标的改革研究22.中小学一条龙课余运动训练体系实践研究23.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保障及实效性研究24.大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的研究25.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处方研究26.器械体操教学安全措施与办法研究27.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集合队型、讲解队型、示范队型研究28.体育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29.广播体操促进智障碍儿童粗大动作运动能力的康复研究30.学生眼保健操效益研究31.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订学年、学期、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实践研究32.体育课时计划有效性、实用性研究与设计研究33.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与学生主体性关系及其处置办法的实践研究34.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评价研究35.学校大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等到研究36.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承受挫折、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内容与方法研究37.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评价研究38.体育教学分组的实践研究(五)教学研究1.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作业方式的研究2.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的研究3.合作学习理论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4.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研究5.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变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6.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7.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8.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9.小班化教学研究10.玉林市“普九”的质量分析对策研究11.薄弱学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2.玉林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3.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培养研究14.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指导研究15.中小学身体素质现状与对策的分析研究16.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研究17.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及推广研究18.电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提高教学效益的研究19.教育科研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研究20.学校使用计算机的教材、教法效果研究21.各学科CAI课件制作和应用研究22.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实验23.中小学生口语交际实验24.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25.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26.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研究27.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研究28.学优生学习方法的总结研究29.学科(中小学各学科)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优质性研究30.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31.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建设的研究32.中小衔接应关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33.如何利用语文活动实现课堂拓展延伸34.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科(各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性35.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36.中小学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7.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8.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六)教育评价研究1.中小学生各学科学业评价的研究2.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的研究3.中小学学生日常评价与常规管理的研究4.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中小学校内考试改革的研究6.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实践研究7.中小学教师工作绩效测评的研究8.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9.中小学教研工作的现状与量化评估研究10.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合格评估标准研究11.构建中小学、幼儿园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的研究12.中小学优质课(示范课)的评价与研究13.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内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14.根据生源质量调整新课程标准的行动研究15.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16.中小学课程与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17.中小学考试频次、试题质量和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18.中小学考试实现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转变的行动研究19.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七)学校管理研究1.学校干部的选拔、使用与培养研究2.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3.学校管理创新与发展机制的研究4.学校管理模式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5.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研究6.办学理念创新与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7.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整体优化的研究8.在学校管理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研究9.通过组织创新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的研究10.中小学教科研制度研究11.中小学生校内安全与校外安全工作的研究12.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实践的落实研究13.中小学常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研究14.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15.玉林市中小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16.中小学各科教学改革实验研究17.中小学各科教学方法与学生个性发展研究18.中小学各学科文化素质检测的研究19.中小学各学科优化课堂教学研究20.中小学各学科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21.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22.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效益研究23.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教育质量的评价研究24.国家新课程标准实验区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25.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践研究26.学校行政事务管理的经验研究27.依法治校的经验研究28.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经验研究29.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0.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研究31.示范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32.城乡学校共建的实践经验研究33.学校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34.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衔接模式研究35.招生制度改革的实践研究36.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效率的研究37.摆脱“升学率”压力和竞赛包袱、坚持特色办学的经验研究38.玉林市中小学各学科渗透德育研究39.玉林市中小学各学科渗透美育研究40.玉林市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41.以校本研究制度建设为中心改革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八)教师专业发展及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3.名优教师品质特征及培养途径的研究4.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实践5.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和学习型学校的工作研究6.创建学习型组织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7.关于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8.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9.教师行为规范标准与师德建设实践研究10.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11.通过专题研究,促进教研活动切实有效的开展12.提高集体备课效益的实践研究13.相互听课、议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14.各学科教学中说课技能训练实践研究15.提高中小学教师说课、课堂教学观察、评课水平的实践研究16.提高教师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17.开发备课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18.不同教龄段教师教研状态的比较分析19.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个案研究20.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21.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研究22.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研究23.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24.学校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践研究25.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26.适应教师主动参与的教科研方式创新研究27.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研究28.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29.多渠道的为教师提供校本教研的实战演练研究30.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的实践研究31.在职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方式、途径及质量评价机制研究32.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33.教师叙事性研究案例34.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实践研究35.教师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36.名师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研究37.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经验的总结、提炼与推广的研究38.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及机制的研究39.中小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的研究40.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及编比的研究41.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研究42.名师先进经验的研究与推广43.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44.中小学教师、校长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和管理的研究45.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46.职、成教师的培养、培训与提高47.教师推广普通话的现状与对策48.玉林市中小学校长素质和能力提高的研究49.广西教育人物—罗祺康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研究50.学习罗祺康,培养玉林市教育家队伍的研究51.陶行知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研究52.雷沛鸿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研究(九)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他1.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农村学校布局问题研究3.农村乡镇适龄人口测算调查研究4.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5.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控制辍学的研究6.农村课程改革实验研究7.农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研究8.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9.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农村高中教育的研究10.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新”农村意识培养、思想建设研究11.农村特色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12.农村初中生分流及其教育的研究13.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14.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15.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职学习、流动状况和补充机制、后勤保障等)16.“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17.民族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研究18.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19.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20.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21.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22.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23.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24.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共建现状与促进、提升机制研究25.农村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要求及对策的研究26.农村中小学普职结合研究27.指导职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研究28.农村成人教育与科技扶贫研究29.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30.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31.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路、模式的研究32.农科教结合,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研究33.社会力量办学标准、体制、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研究34.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35.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36.民办教育投资机制改革研究37.区域性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38.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研究39.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生存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40.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五、“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1.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区域性实验与推广研究2.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发展研究4.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研究5.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6.合作学习方式在问题教学法实验中的应用研究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研究8.学生设问练习形式的研究9.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的相互促进关系研究10.问题教学中落实双基的研究11.问题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与艺术的研究12.预习对促进学生提问的积极作用的研究13.新课程化学教育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探究14.问题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系的研究15.问题教学法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16.问题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17.问题教学法中无问题学生的转化的研究18.问题教学中学生提问与学生能力形成的关系研究19.问题教学中提问的方法的实践与研究20.问题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21.问题教学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22.提问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形成的作用的研究23.问题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24.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与研究25.评价对促进学生提问的作用研究26.新课程实施中问题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27.小学新课程实施中问题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28.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29.问题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30.问题教学中学生问题能力形成的研究31.“探究式”问题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32.问题在开发学生思维中的作用与研究33.初中化学问题教学法课例研究34.“实施问题教学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35.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36.问题教学法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37.新课标下的英语问题教学法的探索38.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标语文教学中的运用39.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实施及延伸40.自主·合作·探究在中小学各学科课堂中的应用41.在普通初中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研究42.玉林市开展学习型教育的行动与研究43.实施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推进学习型教学的研究44.以“问题解决”课型的教学方法研究45.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水平(设置的问题情景、问题的提出、时间控制、即时反馈)的实践研究46.学科(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47.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堂组织形式研究48.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49.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50.制订针对性强、实效高的复习策略研究六、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1.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的建设研究2.人才小高地建设促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研究3.人才小高地建设促进普通高考质量提高的研究4.人才小高地建设促进普通初中升学毕业考试质量提高的研究5.人才小高地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研究6.人才小高地建设促进教育强市的研究7.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人才小高地建设的研究8.科研兴教、人才强市与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建设的研究9.人才小高地建设促进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的研究10.人才小高地建设促进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的研究11.把学校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的研究七、《玉林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专项研究(一)总体方面1.玉林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构的实践与研究2.玉林市中(小)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3.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践与研究5.强化过程性评价,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