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大道(某某国道)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大道(某某国道)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大道(某某国道)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XX大道(XX国道)道路改造工程(K3584+250~ K3589+345段)2、建设单位:XX市土地储备中心3、法人代表:4、建设地点:XX市城区(市标至交警站场路口)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单位名称: 珠海德联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资格证书:工咨乙3、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依据1、XX市土地储备中心委托我公司编制《XX大道(XX国道)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协议。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LL37-90,1999年)。

4、《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5、《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

6、《XX市城市交通规划》(1997-2010)。

7、《XX“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8、委托方提供项目的有关资料。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本报告通过对XX市道路与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结合XX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确定XX大道(XX国道)工程的建设规模,提出XX大道(XX国道)分段进行建设相关工作方案,估算建设投资,做出资金筹措和借款偿还计划,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1.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XX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XX大道(XX国道)交通量猛增,导致该段道路与XX市区道路互相干扰,影响了这一重要的对外交通应有的基本功能。

因此,为了适应XX市城市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XX大道(XX国道)全线进行整治改造。

本项目将对XX大道(XX国道)(K3584+250~ K3589+345段)进行改造,是XX城区的一条南北主轴线,也是XX市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项目建设符合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要求,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减轻城区交通压力的需要。

项目建设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是交通和铁路建设配套发展的需要。

项目建设是XX市市区建设城市中心区的重要一步,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项目建设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有利于全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因此,XX大道(XX国道)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1.2.2 项目的建设规模及内容XX大道(XX国道)(K3584+250~ K3589+345段)建设起点市标,终点于交警站场路口,南北走向,为城市主干道Ⅰ级,全长5095米,路幅度宽66米,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1.2.3 主要建设条件本项目场址位于XX市附城镇和雷城镇境内,北与市标连接,南止与交警站场路口。

建设设工程征地涉及沿线单位和居民建筑物的拆迁,征收土地为集体权属,地类主要为空地、园地、林地和小部分耕地。

施工水电及材料供应条件具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1.2.4 建设资金投资和筹措本项目所需建设资金9975.09万元,路面宽66米,规划控制范围从路中心线向两侧纵深100米,控制土地面积1528.5亩,其中道路占用土地504.4亩,可开发利用土地1024.1亩。

预算项目开发总成本9775.04万元,其中:征(收)土地补偿1499.73万元,拆迁安臵补偿1000.27万元,建筑及设备投入6540.00万元,不可预计支出200.00万元。

资金采取滚动方式投入。

XX大道(XX国道)建设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资金来源:部分与省交通厅、市公路局争取,部分资金由市政府向银行贷款。

建设期限1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9年6月至7月,主要是征收土地及拆迁;第二阶段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道路建设及征收、拆迁扫尾工作。

1.2.5 借款偿还计划本项目由XX市财政统筹资金进行开发银行贷款偿还。

建设期1年,借款宽限期 5年,第2至5年每年偿还利息 422.10 万元,从第年开始,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241.62万元用于还本付息。

含建设期,第11年全部清偿专项贷款本息。

1.2.6 国民经济分析本项目国民经济比较可观: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17.30%,净现值ENPV(ic=12%)=3997.06万元,投资回收期:10.86年,效益费用比:1.3512;在当投资增加10%,同时效益减少10%的不利情况下,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12.75%,净现值FNPV(ic=12%)=626.15万元,投资回收期:17.85年,效益费用比:1.0177。

项目的投资回收比较稳定,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评价结论:项目可行。

1.2.7 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成,将通过拓宽道路宽度减轻城区过境交通压力,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环境,符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有效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项目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通过配套铁路建设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有利于XX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促进XX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项目的负面影响很小,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评价结论:项目可行。

1.3 存在问题和建议该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经济上可行,建议抓紧项目前期工作,尽快予以实施。

XX大道(XX国道)项目经过空地、园地、林地和部分耕地,以及居住建筑物。

必须做好农民群众的协调工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本项目应结合当地乡镇的规划,早规划、早控制。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XX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XX大道(XX国道)交通量猛增,导致该段道路与XX市区道路互相干扰,影响了这一重要的对外交通应有的基本功能。

因此,为了适应XX市城市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XX大道(XX国道)全线进行整治改造。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要求,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减轻城区过境交通压力的需要XX大道(XX国道)穿城而过,给XX市交通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国道沿线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已逐渐成为城市闹市区所在,两旁有政府机关、学校、银行、厂区、酒店宾馆、货运站场等等,住宅建筑林立,居民密集,双向4车道的道路车流拥挤,交通负荷过重,时有交通事故发生,道路通行功能降低,同时,密集车流导致的空气污染和噪音严重地影响附近居民的工作生活秩序。

《XX市城市交通规划》(1997-2010)提出,城市交通应该注重旧城道路改造规划,按照新旧兼容的原则,既要寻求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与提高,又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

根据XX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道路网发展格局,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XX大道(XX国道)(K3584+250~ K3589+345段)建设起点市标,止于交警站场路口。

建设后将成为南北向主要通道,并作为XX市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城区南北联系的便利。

项目建设对于带动连接道路的建设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调整土地的使用和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2.2.2 项目建设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和铁路建设配套发展的需要XX火车站是粤海铁路的重要中转站,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必须加大力度建设铁路货物快速集散,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将大大改善XX市的交通状况,提高XX市作业广东省西部物流主要的地位,在交通运输网中起到重要作用。

2.2.3 项目建设是XX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步,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XX市的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首先要建立和规范运输市场,发展物流产业,逐步建成XX大型物流中转基地,接受珠三角辐射和服务大西南,加快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形成。

在商贸流通方面,构建一批立足XX资源与产业优势的市场,同时提高相应的仓储运输能力及供求信息发布能力。

地处亚热带的XX,三面环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以其独特的风光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吸引了众多中外旅游者。

XX旅游业,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日益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为加强重点旅游景区项目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2.4 项目建设是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有利于全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按照“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方针,发挥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我省东西两翼地区和粤北山区的发展步伐。

“十一五”期末,广州、深圳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迈出更大步伐,东西两翼地区达到宽裕小康水平,山区全面实现小康。

东西两翼地区以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为总任务,以调整经济结构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三高”农业、特色工业、海洋产业、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壮大经济总量。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工业园区,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水、电、路的建设,注重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国民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而XX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是该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XX市作为我国华南西部区域的主要城市,是大陆与海南联系的必经之地,其区位优势优越。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加速广东省“加快东、西两翼和带动山区”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且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项目所在地目前属于城郊结合部地带,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城区和乡镇的交通往来,可以推动道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沿线居民的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1 XX市经济社会现状和发展规划3.1.1 XX市经济社会现状XX市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三面临海,海岸线长460公里,史称“天南重地”。

全市陆地面积3532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3个街道办,456个行政村,人口147多万。

是海南岛通往大陆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大西南主要出海通道。

XX市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

在改革开放中,XX市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努力实施港口经济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已建有农作、水果、畜牧、渔业,形成以矿产开采、制糖、食品、冷冻、建材、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外经、外贸、文教、科技、卫生、体育等各方面也迅速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