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考察之行总结1.引言 introduction 新加坡从一个土地资源匮乏、城市问题繁杂的城市蜕变成为现如今的“花园城市”,其在城市规划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验能否对我们产生更多的借鉴意义,是我们可以追寻的一个课题。
2014年8月22日至8月26日,我院组织员工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开展了一次细致的考察。
我们考察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观了圣淘沙度假区,走访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浏览了河川生态公园、滨海公园和小印度特色街区等许多地区。
作为设计考察的重要成果,也作为我院未来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参考,我们编制了这份考察报告。
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以下校名简写为ntu)是新加坡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东南亚民间发动筹款而创办起来的南洋大学,其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
学校现设有工、理、商、文四大学院,并拥有国立教育学院及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两个自主机构。
ntu在新加坡设有两个校区。
主校区是占地200公顷、坐落在新加坡西南部的南大云南园校区。
另一新设的校区——南大纬壹校区,设立在纬壹科技城——新加坡的研发新区。
我们的考察队伍到访的是云南园校区,刚刚抵达正门口,满目便被郁郁葱葱的植物覆盖了。
学校与自然保护区毗邻,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宁静。
校园内地形以平缓的山地为主,西高东低,在东面的部分地形较为平坦。
在校园中部沿南北方向,可以大致将校园分为两大功能区,西面为教学、行政区;东面为生活配套区。
教学、行政区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山地上,以教学楼、行政管理楼、科研楼和辅助用房为主,建筑结合地势沿山坡地形展开。
教学楼以组团形式组织,既有几个学院楼组合的组团,也有一个大的学院本身教学楼组成的组团。
每个教学组团配套有餐厅、咖啡厅、书店、商店和一些学生活动场地,这些配套功能结合不同的场地灵活布置。
教学楼外围或建筑下面的架空层设有停车场。
展示墙和立柱将可供学生休憩的活动空间与停车场地分隔开来。
自行车的停放提供了立体停放的支架,大限度的节约了停放空间。
生活配套部分位于校园东面较为平坦的区域。
由数幢宿舍楼结合餐厅组成一个个生活单元——hall ,若干个hall 呈新月形环绕着位于校园西面的教学、行政区。
这样布局的好处是几乎所有师生穿梭于教学和生活区之间都十分便利。
校园内主要交通以环路和十字型交叉干道相结合的方式组织。
一条环路与东西向、南北向干道将校园大致划分为教学和生活的各个区域,同时也将环路上的各个区便捷的联系起来。
学校师生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和搭乘巴士。
由于新加坡地处热带,雨水较多,学校建设了大量的风雨廊联系校园内各处。
这些风雨廊方便了步行出行并提供了导向性。
艺术、设计和媒体楼(art,design&media)是ntu 内比较有特色的建筑。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两片与地面相接、种植有草地的缓坡屋顶。
草坡旁留有给人攀登的台阶,可顺其到到达建筑顶部。
建筑整体似两道弧线相交,围合了中间庭院的特色空间。
整体感觉ntu的校园内处处都能体现出精细化管理和细致服务的理念,各种配套都比较完善,优化利用各类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再加上学校内植物遍布的绿意盎然,花卉的良好打理,都给ntu增添了不一样的活力。
3.圣淘沙sentosa 圣淘沙位于新加坡本岛南部,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四面环海,北面连新加坡本岛,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中部是丘陵,东南西三面为沙滩。
“圣淘沙”在马来文里的意思是“和平安宁”,这个小岛最初是一个渔村,二战时作为英军的军事基地,70年代新加坡政府决定将圣淘沙从旧时的军事要地转型为现在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成为区域的商业中心。
圣淘沙的历史,就是新加坡历史的缩影。
总体布局:景区+地产+休闲游乐的旅游度假岛规划理念:圣淘沙的设计充分汲取了全球各地的理念精华,打造了一些完美的度假海岛。
色拉蓬升涛湾旅游开发策略:通过打造旅游吸引物、创建休闲度假区、构建拓展产业群这三个方面来搭建起圣淘沙岛旅游系统。
一、打造旅游吸引物圣淘沙作为一个资源禀赋并不出众的海岛,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创新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来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圣淘沙的旅游吸引物主要由观光系统和游乐系统构成,这是大部分游客前往圣淘沙游览的区域。
观光系统一大标志:为鱼尾狮塔。
它坐落在圣淘沙中部,高37米,是新加坡的旅游标志。
塔顶将呈现360度无阻挡的视野,欣赏新加坡的市貌及周围小岛的美景。
三大海滩:丹戎海滩、巴拉湾海滩、西乐索海滩。
所有海滩娱乐和运动设施,可骑车,划艇,玩直排轮或在沙滩酒吧里悠然小酌。
景观系统:以西乐景区和莫比亚天然保护区为主。
分别是五个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看点的公园,分别是莫比亚山天然保护区、西乐索炮台公园、蝴蝶与昆虫王国、滨海儿童公园、音乐喷泉公园。
游乐系统海底世界亚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馆,有将超过2500种的海底生物,这里也可亲近可爱的粉红色海豚;摩天塔亚洲最高的观景塔,碟形望箱可容纳72个人一起观景,望箱环绕着塔轴360度旋转,缓缓上升,游客可欣赏7分钟的美景;动感影院是新加坡第一间触感、影像与声响于一体的电影院。
环球影城:东南亚唯一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一大主题乐园为环球影城,投资43亿美元,是东南亚唯一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总共设有24个游乐设施和景点,其中18个是专为新加坡设计或改造。
新加坡环球影城拥有古埃及、失落的世界和好莱坞大道等七个主题区,让电影世界的神奇,为游客掀开探险旅程的序幕。
除了游乐设施与景点,新加坡环球影城内还设有30家不同风味的餐饮设施,以及20个零售店和摊位。
二、创建休闲度假区休闲系统度假系统启动区:升涛湾。
以法国滨海度假胜地”里埃维拉“为设计蓝本,竣工后近2600栋高档住宅,包括世界一流的游艇俱乐部、豪华度假酒店。
北部居住区域北部居住区内拥有私人滨海公寓,三个海岛居住住宅等;南部居住区域南部居住区内同样拥有大面积的,滨海住宅和海岛住宅,内有两个小岛;中央游艇区域三、构建拓展产业群商业系统地产系统4.城市规划展览馆(重建局) singapore city gallery 新加坡重建局也就是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裙房为展馆主体,高层建筑为新加坡重建局办公楼。
通过这次的考察,发现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对于城市规划这个专业的价值认知以及宣传利用的水平要远远高于国内一般城市。
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对于规划成果的展示方面,知情权与法规严肃性并重。
没有大量的效果图,取而代之的是实体模型。
让想了解城市未来的人,可以直观感受到具体的空间尺度与生态环境;动画片多用来展示模型所不可替代的一些运转动作与工作原理;对于法定规划的成果以及范例直接展示出来,既可以看到城市的未来走向可以看到地块规划管理的具体规定,给人强烈的指示,规则很明确,请自助获取信息,自觉遵守规则。
二、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强力输出对于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经验与模式现场我们了解到新加坡每年都有若干个内地的市长团、局长等类似取经团队到新加坡学习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经验,这与新加坡的国家经营密切相关,新加坡正在不断的向外输出关于城市建设管理、各种生态城建设的领先经验。
包括我们了解到的新加坡邦城等外籍公司正是这种大方向生力军,而正是这种强力输出为新加坡城市影响力、城市品质、城市形象甚至是新加坡产业发展体系(尤其是旅游业、会展业、新兴产业)都带来非常良好的效益。
篇二:新加坡考察报告从“花园城市”迈向“花园里的城市”——新加坡考察报告一、新加坡生态城市发展概况新加坡于1965年获得独立,当时面积581.5km2,当时它并不是一个生态城市,经过46年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现在的新加坡已经是一个世界公认的生态城市。
那么作为一个生态城市的转型,主要是通过3个阶段。
1、生存阶段(1965-1984)这个阶段城市的主要发展目标为解决基本生活所需。
新加坡获得独立时,需要预留足够的土地以设置军事防御建设。
同时,提供每个人的住房成为一个高度优先事项及公共房屋必须快速建起。
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以提供就业。
建立园林城市,给城市一个新的面貌。
政府优先发展的项目包括国防、房屋、新经济和花园城市。
可以看到花园城市的建设从建国之初就被提上重要日程。
2、保护阶段(1985-2010)这个阶段城市的主要发展目标为科技突破。
继新加坡满足其基本需求之后,把目标转向大型工程方案以尝试解决长期基础设施的需求。
这个时期新加坡的国土面积达到710.2 km2。
主要需求之一是确保足够的饮用水供应,迅速建立集水和再生水解决方案,再加上废物处理和处置的发展。
住房需求和外来人才的涌入带来了对房屋的需求和新的高层高密度的解决方案的挑战。
在众多的挑战中,城市也必须保持活力和吸引力。
该阶段政府优先发展的项目包括清洁饮用水供应、废物处理、600万人口的房屋、一个宜居城市。
在2008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7项重要的城市工程项目,包括清洁河流运动、滨海堤坝、深层隧道的污水处理系统、回收垃圾填埋场、高层高密度、海湾花园、滨海湾。
新加坡的住房主要靠政府组屋解决,在新加坡住房的基本原则是“居者有其屋”。
政府规定月收入少于3500新元(新加坡人均平均月收入约3000新元)的新加坡居民都可以申请组屋,这基本上保证了80%以上中等收入的家庭能够得到廉价的组屋。
截止目前(2010年),85%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建造的“政府组屋”,其中,93%的居民拥有其房屋的产权,7%的低收入家庭是向政府廉价租赁;另外15%的高收入家庭住的是市场上购买的高档商品房.。
3、栽培阶段(2011-未来)这个阶段城市的主要发展目标为建立社会团结。
现在的新加坡已经没有更多的海上空间填海,它必须要在主要的土地上保持其可持续性。
新加坡正寻求解决一系列的挑战,如社区粘连,基础设施的升级,社会凝聚力和经济挑战,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政府优先发展的项目包括经济增长的机会、优质生活环境、一种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加坡、一个可爱的家。
新的综合性的生态城市,需要考虑以下的双整合,包括规划+增长(如何创造空间,鼓励天才的培养)、自然+城市(要保持生态和城市之间的平衡,同时面临楼价上升的问题)、旧+新(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三名老龄化最快的国家,65岁及以上的比例将在2020年将增加一倍达到20%)、维持+创造(新加坡不能停止经济的增长,但必须寻找新的技术,克服制约因素)、国+家(新生态城必须要为公民创造一个归属感,忠诚度和道德观,这是在传统城市规划中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