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的方法

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的方法

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的方法
一、饲养环境
小鼠临界温度为低温10℃,高温37℃,温度中性范围30~33℃。

饲养环境控制应达到如下要求:温度18~29℃;相对湿度40~70%;
最好控制在18~22℃,湿度50~60%。

一般小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
高1~2℃,湿度高5~10%。

要保持温度、湿度相对稳定,日温差不超过3℃,否则会直接影
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甚至导致小鼠发生疾病,从而影响
实验结果。

温湿度的相对稳定对于建筑条件较差的地方可用空气调
节器、加湿器、在北方用暖气进行调节。

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氨浓度不超过20ppm,换气次数应达到10~20次/小时。

垫料是小鼠生活环境中直接接触的铺垫物,起吸湿(尿)、保暖、做窝的作用。

因此垫料应有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气味、无粉尘、不可食,并使动物感到舒适。

垫料必需经消毒灭菌处理,除去潜在
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一般垫料以阔叶林木的刨花或锯末为宜,也
可用玉米芯加工粉碎除尘后使用。

在实验中切忌用针叶木(松、桧、杉)刨花做垫料,这类刨花发出具有芳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可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使药理和毒理方
面的实验受到极大干扰。

国外有专门的垫料生产企业,进行垫料的生产,而我国的垫料产业尚需开发。

目前我国实验动物部门大部分采用木材加工副产品如
锯末、刨花等,其来源、树木种类很难控制,给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二、饲料和饮水
1.饲料(feed)
不同种类的小鼠有不同的营养标准,如纯系小鼠和种鼠的饲料所含蛋白质成分高于一般小鼠,DBA小鼠需要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饲料。

2.饮水(drinkingwater)
小鼠的水代谢相当快,应保证足够的饮水。

一级动物饮水标准应不低于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

二级动物的饮水须经灭菌处理。

也可用盐酸将水酸化(PH2.5~3.0),使小鼠饮用酸化水,酸化水在
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并杀死它们,其灭菌效果可达到要求。

三、四级动物饮水用高压高温方法灭菌。

三、一般饲养管理
小鼠的饲养管理非常繁琐,要求饲养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随时检查小鼠状况,出现问题立即加以纠正。

为了使饲养工作有条不紊,必须将各项操作统筹安排,建立固定的操作程序,使饲养人员
不会遗漏某项操作,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检查。

1.饲喂
小鼠胃容量小,随时采食,是多餐习性的动物。

成年鼠采食量一般为3~7克/天,幼鼠一般为1~3克/天。

应每周添料3~4次,在
鼠笼的料斗内应经常有足够量的新鲜干燥饲料,在小鼠大群饲养中,每周应固定两天添加饲料,其它时间可根据情况随时注意添加。

根据小鼠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应有不同的给饲标准。

由于种鼠群和生产鼠群交配繁殖频繁,尤其生产种母鼠的负担重,能量
消耗大,因此除供给足够的块料外,还要定时饲喂少量葵花籽、麦
芽和拌有鸡蛋的软料。

葵花籽供应量为0.5~1克/天/只成年鼠。


麦牙和软料由于微生物条件较难控制,目前趋于淘汰不用,而致力
于颗粒料的全价营养,即用维生素合剂代替。

2.给水
用饮水瓶给水,每周换水2~3次,成年鼠饮水量一般为4~
7ml/天,要保证饮水的连续不断,应常检查瓶塞,防止瓶塞漏水造
成动物溺死或饮水管堵塞使小鼠脱水死亡。

小鼠在吸水过程中,口
内食物颗粒和唾液可倒流入水瓶。

为避免微生物污染水瓶,换水时
应清洗水瓶和吸水管。

严禁未经消毒的水瓶继续使用。

3.清洁卫生和消毒
每周应至少更换两次垫料。

换垫料时将饲养盒一起移去,在专门的房间倒垫料,可以防止室内的灰尘和污染。

一级以上动物的垫料
在使用前应经高压消毒灭菌。

要保持饲养室内外整洁,门窗、墙壁、地面等无尘土。

坚持每月小消毒和每季度大消毒一次的制度。

即每月用0.1%新
洁尔灭喷雾空气消毒一次,室外用3%来苏尔消毒,每季度用过氧乙酸(0.2%)喷雾消毒鼠舍一次。

笼具、食具至少每月彻底消毒一次,鼠
舍内其它用具也应随用随消毒。

可高压消毒或用0.2%过氧乙酸浸泡。

应有周转用房,在饲养室使用一年时,将小鼠全部移入,原饲养室彻底整修消毒。

这是检查动物健康状况的一项常规工作。

外观判断小鼠健康的标准是:①食欲旺盛;②眼睛有神,反应敏捷;③体毛光滑,肌肉丰满,活动有力;④身无伤痕,尾不弯曲,天然孔腔无分泌物,无畸形;⑤
粪便黑色呈麦粒状。

5.性别鉴别
成年鼠性别很易区分,雄鼠的阴囊明显;雌鼠可见阴道开口和五
对乳头。

幼鼠或仔鼠则主要从外生殖器与肛门的距离判定,近者为雌,远者为雄。

另外,雌鼠肛门和生殖器之间有一无毛小沟,而雄鼠则在
肛门和生殖器之间长毛。

再者,雌鼠有比雄鼠明显很多的乳头。

作为实验动物,实验前应健康无病,所以应积极进行疾病预防工作,而一旦发病则失去了作为实验动物的意义。

饲养繁殖过程中应
注意以下几点:
(2)为了保持动物的健康,必须建立封闭防疫制度以减少鼠群被
感染的机会。

即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新引进的动物必须在隔离室进行检疫,观察无病时才能与原鼠群一起饲养。

②饲养人员出入饲养区必须遵守饲养管理守则,按不同的饲养区要求进行淋浴、更衣、洗手以及必要的局部消毒。

③严禁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区。

④严防野生动物(野鼠、蟑螂)进入饲养区。

一、按实际用途分类
2.经济动物(Economicalanimals)或称家畜家禽(domesticanimalsanddomesticfowl)是指作为人类社会生活需要(如肉用、乳用、蛋用、皮毛用等)而驯养、培育、繁殖生产的动物。

转为实验用的有:产业家畜(猪、马、牛、羊、鸡、鸭、鹅、鸽、兔、鱼类等)和社会家畜(犬、猫、金鱼等),其中一部分虽已培育成能达到作为实验动物的目标,但同具有高标准水平的鼠类相比,其品质还不能说是很高的。

4.观赏动物(Exihibitinganimals)是指作为人类玩赏和公园里供人观赏而饲养的动物,如踏车小白鼠、玩赏犬和猫等。

二、遗传学控制分类
1.近交系动物:近交系动物即一般称的纯系动物。

此类动物是指采用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繁殖20代以上的纯品系动物。

2.突变种纯系动物:是指实验动物正常染色体中某个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突变品系动物。

3.纯杂种动物:是指无计划随意交配而繁殖的动物,即一般动物室供应的杂种动物。

三、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
1.无菌动物:这种动物无论体表或肠道中均无微生物存在,并且体内不含任何抗体。

2.悉生动物:是给无菌动物引入已知5~17种正常肠道菌丛培育而成的动物。

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又称屏障系统动物。

5.常规动物:指一般在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带菌动物。

1.骨骼构成方面许多动物与人类一样,形成躯干的椎骨有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不同种类动物间椎骨有很大差异。

哺乳类
动物椎骨以胸椎和尾椎较大。

尽管哺乳动物和人类颈部外观有长短
之差,但颈椎都是7个。

灵长类动物中,原猴类几乎都是在树上生活,椎骨很小。

真猿类的椎骨差异很大,从外观体型上即可一目了然。

齿式与动物的食性有密切关系,草食类和肉食类差异最为显著。

草食类的臼齿上面扁平而且稍有一点凹状,而肉食类与此相反,呈
凸状,面积小,这可能与咀嚼方式有关。

草食类中,反刍动物没有
上颚切齿,而兔的切齿外突,十分独特。

杂食类动物,如猪的齿式
与人类的情况一致。

3.脏器形态方面消化道各部分不仅大小因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其形状、构造也因动物种类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反刍动物有复胃,
由多个胃构成。

单胃动物之间胃的形状类似,但胃食管部(前胃部)
所占比例不同。

动物种类不同,肝的分叶方式也存在差异。

啮齿类
动物肝的构成最为复杂。

马和大鼠肝的特征是缺少胆囊。

肺的形态因呼吸方式不同也有所不同。

哺乳类和鸟类之间差异显著。

肺的分叶情况因动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脑的形态方面,
越是低等动物嗅球所占比例越大,越是高等动物嗅球功能越弱。


类和哺乳类的脑活动中,睡眠与觉醒是不断交替的,前者睡眠有深
睡眠和动眼睡眠之分。

一般来说,睡眠方式与行为类型有关.穴居生
活的动物深睡眠期较长。

脑的新皮质与旧皮质的关系也因动物种类
不同而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