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DC钻头命名:1、M1963钻头各字母和数字的意思?M:胎体PDC钻头(MS:刚体PDC钻头)19:切削齿尺寸,¢19mm(13--¢13mm,08--¢8mm)6:刀翼数3:冠部形状,变化范围1~9,1---冠部抛物线最长;9---冠部抛物线最短2、FS2663的含义?FS:刚体(FM:胎体)2:2000系列6:6刀翼(5:5刀翼)6:复合片尺寸,6/8″--19mm(2:8mm;4:13mm,8:25.4mm)3:布齿密度和位置。
3.G535的含义?G:金系列5:复合片尺寸:19mm(4:1/2″--13mm)3:冠部形状:1---9:尖---平5:布齿密度。
二、PDC钻头选择原则1、钻头冠部形状确定原则不同冠形PDC钻头的攻击性依次为:长抛物线型>中等抛物线型>短抛物线型;按照岩石硬度分类,推荐的钻头冠型如下:按照岩石硬度分类,推荐的钻头冠型:岩石硬度抗压强度(psi) 冠部形状很低硬度0-8000 长抛物线中等硬度8000-16000 中等抛物线高硬度16000-32000 短抛物线•针对软硬交错地层,采用多种抗回旋设计2、切削齿尺寸选择原则:岩石硬度抗压强度(psi) 切屑齿尺寸很低硬度0-8000 19-24mm中等硬度8000-16000 16-19mm高硬度16000-32000 13-16mm极高硬度32000-50000 8-13mm(超强齿)3、布齿密度原则岩石硬度抗压强度(psi) 布齿密度很低硬度0-8000 低布齿密度中等硬度8000-16000 中等布齿密度高硬度16000-32000 高布齿密度极高硬度32000-50000 高布齿密度(超强齿)三、地层硬度分级牙轮钻头机械钻速(h/m)地层硬度岩石类型抗压强度(Mpa)111/124 15~30 很软粘土、粉砂岩、砂岩〈25116/137、437 9~15 软粘土岩、泥灰岩、砂岩25~50126/139517/537 4.5~9 中软粘土岩、褐煤、砂岩、粉砂岩,凝灰岩50~75211/217517/537 2.5~6 中等泥岩、灰岩、硬石膏砂岩(钙质)75~100211/236537/617 1.5~2.5 中硬灰岩、硬石膏砂岩(钙质)100~200311/347627/637 1~1.5 硬泥岩(钙质)、砂岩(质)粉砂岩100~200637、737、837 1 极硬石英石、火成岩〉200岩石的可钻性在岩土钻掘工程设计与实践中,人们常常希望能事先知道所施工岩石的破碎难易程度,以便正确选择合理的钻(掘)进方法、钻(钎)头的结构及工艺规程参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岩土钻掘工程生产定额。
岩石的可钻性及坚固性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岩石的可钻性是在一定钻进方法下岩石抵抗钻头破碎它的能力。
它反映了钻进作业中岩石破碎的难易程度,它不仅取决于岩石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质,还与钻进的工艺技术措施有关,所以它是岩石在钻进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综合性指标。
由于可钻性与许多因素有关,要找出它与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十分困难,目前国内外仍采用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岩石的可钻性。
不同部门使用的钻进方法不同,其测定可钻性的试验手段,甚至可钻性指标的量纲也不尽相同。
例如,钻探界在回转钻进中以单位时间的钻头进尺(机械钻速)作为衡量岩石可钻性的指标,分成12个级别,级别越大的岩石越难钻进;在冲击钻进中常采用单位体积破碎功来进行可钻性分级。
而在石油钻井部门则以机械钻速与钻头进尺的乘积或微型钻头的钻时作为衡量指标,分成10个级别。
几种有代表性的划分岩石可钻性级别的方法是:1. 力学性质指标法采用单一的岩石力学性质来划分岩石的可钻性级别。
据压入硬度值把岩石分成6类12级(表1-4),据摆球的回弹次数把岩石分成12级(表1-5)。
如果用上述两种方法确定的可钻性级别不一致,可按包括压入硬度值Hy和摆球硬度值Hn 的回归方程式(1-17)来确定可钻性K值。
(1-17)表1-4 按压入硬度值对岩石的可钻性分级表岩石类别软中软中硬硬坚硬极硬岩石级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2 硬度(MPa) ≤100 100~250 25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6000~7000 >7000 表1-5 按摆球硬度计的回弹次数对岩石的可钻性分级表岩石级别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回弹次数≤14 15~29 30~44 45~54 55~64 65~74 75~84 85~94 95~104 105~125 ≥125 2. 实际钻进速度法在规定的设备工具和技术规范条件下进行实际钻进,以所得的纯钻进速度作为岩石的可钻性级别。
这种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必须实时修正。
原地质矿产部曾制定了适合于金刚石钻进的岩石可钻性分级表,如表1-6所列。
表1-6 适合于金刚石钻进的岩石可钻性分级表岩石级别钻进时效(m/h) 代表性岩石举例金刚石硬合金1~4 >3.90 粉砂质泥岩,碳质页岩,粉砂岩,中粒砂岩,透闪岩,煌斑岩 5 2.90~3.60 2.50 硅化粉砂岩,滑石透闪岩,橄榄大理岩,白色大理岩,石英闪长玢岩,黑色片岩 6 2.30~3.10 2.00 黑色角闪斜长片麻岩,白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大理岩,白云岩,角闪岩,角岩7 1.90~2.60 1.40 白云斜长片麻岩,石英白云石大理岩,透辉石化闪长玢岩,混合岩化浅粒岩,黑云角闪斜长岩,透辉石岩,白云母大理岩,蚀变石英闪长玢岩,黑云角石英片岩8 1.50~2.10 0.80 花岗岩,矽卡岩化闪长玢岩,石榴石矽卡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角闪岩,黑云母斜长角闪岩,混合伟晶岩,黑云母花岗岩,斜长闪长岩,混合片麻岩9 1.10~1.70 混合岩化浅粒岩,花岗岩,斜长角闪岩,混合闪长岩,钾长伟晶岩,橄榄岩,斜长混合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似斑状花岗岩,斑状花岗闪长岩10 0.80~1.20 硅化大理岩,矽卡岩,钠长斑岩,斜长岩,花岗岩,石英岩,硅质凝灰砂砾岩11 0.50~0.90 凝灰岩,熔凝灰岩,石英角岩,英安岩12 <0.60 石英角岩,玉髓,熔凝灰岩,纯石英岩 3. 微钻法采用模拟的微型孕镶金刚石钻头,按一定的规程,对岩心进行钻进试验。
我国原地质矿产部的规范是以微钻的平均钻速作为岩石可钻性指标,其分级情况如表1-7所列。
而原石油部1987年颁布的岩石可钻性分级办法是用微钻在岩样上钻三个孔深2.4mm的孔,取三个孔钻进时间的平均值为钻时t,对式(1-18)的结果取整后作为该岩样的可钻性级别Kd,据此值可把各油田地层的可钻性分成10个等级,等级越高的岩石越难钻。
(1-18) 4. 破碎比功法用圆柱形压头作压入试验时,可通过压力与侵深曲线图求出破碎功,然后计算出单位接触面积破碎比功AS,根据破碎比功法是对岩石进行可钻性分级的方法,如表1-8所列。
表1-7 按微钻的平均钻速对岩石可钻性分级表岩石级别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微钻钻速(mm/min) 216~259 135~215 85~134 53~84 34~52 21~33 14~20 9~13 6~8 ≤5 表1-8 按单位面积破岩比功对岩石可钻性分级表岩石级别1 2 3 4 5 6 7 8 9 10 破碎比功AS (N·m/cm2) ≤2.5 2.5~5.0 5.0~10 10~15 15~20 20~30 30~50 50~80 80~120 ≥120 岩石的坚固性系数由俄罗斯学者于1926年提出的岩石坚固性系数(又称普氏系数)至今仍在矿山开采业和勘探掘进中得到广范应用。
岩石的坚固性区别于岩石的强度,强度值必定与某种变形方式(单轴压缩、拉伸、剪切)相联系,而坚固性反映的是岩石在几种变形方式的组合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因为在钻掘施工中往往不是采用纯压入或纯回转的方法破碎岩石,因此这种反映在组合作用下岩石破碎难易程度的指标比较贴近生产实际情况。
岩石坚固性系数f表征的是岩石抵抗破碎的相对值。
因为岩石的抗压能力最强,故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极限的1/10作为岩石的坚固性系数,即(1-19)式中:--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f是个无量纲的值,它表明某种岩石的坚固性比致密的粘土坚固多少倍,因为致密粘土的抗压强度为10MPa。
岩石坚固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简洁明了,f值可用于预计岩石抵抗破碎的能力及其钻掘以后的稳定性。
根据岩石的坚固性系数(f)可把岩石分成10级(表1-9),等级越高的岩石越容易破碎。
为了方便使用又在第Ⅲ,Ⅳ,Ⅴ,Ⅵ,Ⅶ级的中间加了半级。
考虑到生产中不会大量遇到抗压强度大于200MPa的岩石,故把凡是抗压强度大于200MPa的岩石都归入Ⅰ级。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客观性质。
但它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1) 岩石的坚固性虽概括了岩石的各种属性(如岩石的凿岩性、爆破性,稳定性等),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属性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 普氏分级法采用实验室测定来代替现场测定,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因应力状态的改变而造成的坚固程度上的误差。
表1-9 按坚固性系数对岩石可钻性分级表岩石级别坚固程度代表性岩石 f Ⅰ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
20 Ⅱ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
15 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
10 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矿,不坚固的花岗8 岩。
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 6 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
5 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石。
4 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
3 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
2 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
1.5 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
1 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
0.8 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
0.6 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
0.5 Ⅹ流沙状流沙,沼泽土壤,含水黄土及其他含水土壤。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