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模拟卷B一、单项选择题1、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强调无论是哪项改革或措施,都应该不仅包括实施过程,还要有监督、反馈过程,这反映了管理的哪项原则:()A.管理的整分合原则B.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C.管理的能级原则D.管理的动力原则2、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这实际上意味着: ()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3、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直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A.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B.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C.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D.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满足感。
4、现代大型公司广为采用的组织形式是:()A.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B.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C.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形式D.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5、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A.工作能力B.工作环境C.工作情绪D.工作内容和性质6、“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预先控制B.实时控制C.反馈控制D.前馈控制7、在管理决策中,应该同时有几套被选方案,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这反映了:()A.管理的反馈原则B.管理的弹性原则C.管理的效益原则D.管理的价值原则8、以下哪项不包括在经济环境的分析中:()A.利率B.贸易赤字和赢余C.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D.就业人口的种族划分9、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是:()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B.丰厚的薪水和福利C.职务晋升D.领导赏识10、从组织内部提拔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空缺职位有很多优点,以下所列举的各条哪一条错误的: ()A.有利于鼓舞士气B.有利于受聘者更快地开展工作C.有利于平息与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D.有利于节约招聘费用二、简答题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什么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社会和心理对工人的影响很大。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组织,它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3、工人的生产效率主要是取决于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和工人的工作态度。
4、领导的责任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2、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赫茨伯格把多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其中,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
赫茨伯格认为,具备保健因素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维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但不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
他认为,激励因素的存在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有相互对应关系,马斯洛提出的高层次需要即赫茨伯格所谓的激励因素,而马斯洛列举的为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次需要则相当于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明确划分了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界限,为更好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
3、什么是矩阵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矩阵结构是把按照职能组合业务活动,以及按照产品(或工程项目、规划项目)组合业务活动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组织设计,即在同一组织内部,既设置具有纵向报告关系的若干职能部门,又建立具有横向报告关系的若干产品部门(或项目小组),从而形成纵向和横向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矩阵的组织结构形式。
优点是: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3、由于矩阵结构内部都有两个层次的协调,这样就能够减轻上级主管人员的负担,有利于高层管理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以及对执行情况的监督。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缺点是:组织的稳定性较差;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4、简述现代组织发展的趋势。
(1)扁平化:把原来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扁平化,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增强组织的适应能力;(2)柔性化:把刚性组织柔性化,表现为集权与分权及稳定和变革的统一,变分工和等级制度为合作和协调;(3)网络化: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组建由小型、自主和创新为特征的经营单元,构成以横向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组织结构;(4)分立化:一个公司中再分离出几个小的公司,把公司总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内部性的上下级关系变为外部性的公司之间的关系;5、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上下级双方的素质状况职权的授予。
管理的方式。
管理者持Y理论幅度得以加大,实行X 理论管理方式,结果必然相反。
,人员的培训。
下级所受的培训越好,管理幅度可相应地加宽。
面对问题的种类/组织变革的速度。
在一个变革缓慢的环境下工作,允许具有更大的管理幅度。
控制的客观性。
如果计划规定明确,控制标准客观化程度高,管理幅度就可以适当放宽。
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者如具备简明扼要地下达计划和指示的才能,也有助于扩大管理幅度。
此外,企业的规模、职能相似性、助手的配备、目标和谐性等等,也是管理幅度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集体决策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仅提供提纲,答题时可自行发挥]优点主要表现在:(1)提供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相比个人决策,集体决策参与者因为每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识见,可以汇总到个人无可比拟的丰富的信息,使决策建立在信息准全的基础上。
(2)虑事广博: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以全面丰富的信息为思考对象,各抒己见,交换、比较、相互激发,不难形成更多的备选方案。
;(3)提供更多样的经验和观点,充分发扬民主,避免个人决策可能出现的主观片面性(4)可以开发更多的可行方案;(5)提高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6)增加正当性。
可能存在的问题:(1)时效差,需费时进行沟通和讨论,情况紧急亟须当机立断时,反复磋商讨论会延误决策时机。
(2)少数人垄断;(3)服从的压力;(4)“从众现象”,即压抑不同的、少数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以建立一致的表像;(5)模糊的责任。
集体决策的制度导致权责分散,可能会出现决策时七嘴八舌,执行中无人负责或推卸责任的情况集体决策要发挥它的优点,一有赖于注意它的适用领域,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有赖于规范它的运作,“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三要掌握集体决策的方法。
2、分析X理论和Y理论对人性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评价这两种理论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
[参考教材41页:倒数第三段“X理论和Y理论……”开始,到42页第二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管理学中关于人们工作源动力的理论。
有关人性的两种载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本上消极的X理论;另一种是基本上积极的Y理论。
通过观察管理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麦格雷戈发现,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塑造他们自己对下属的行为方式。
X理论以下面四种假设为基础:A、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B、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C、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D、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Y理论基于这几种假设:A、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B、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作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
C、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D、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X理论把人的行为视为机器,需要外力作用才能产生,Y理论把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其行为不但受外力影响,而且也受内力影响。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
当然并无证据证实某一种假设更为有效,也无证据表明采用Y理论联系的假设并相应改变个体行为的做法,更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采用X理论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案例。
例如,丰田公司美国市场运营部副总裁鲍勃.麦格克雷(Bob Mccurry)就是X理论的追随着,他激励员工拼命工作,并实施“鞭策”式体制,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种做法使丰田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所谓X理论,反映的是经理人对员工的不信任,主张对员工严加看管。
而Y理论却认为员工都是善良的,完全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使其自觉地为企业工作。
属于X理论的经理认为,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不可能是同一的,企业要求员工刻苦工作,而人天生都是好吃懒做的,因此在公司上班都容易讨厌工作,尤其是逃避艰苦困难的工作。
因此,要想企业各项工作得以完成,惟有对员工制订严格的纪律,采取强制、监管、惩罚等措施。
在这种氛围中,俯首帖耳、老老实实工作的员工便是好员工。
信奉X理论的管理者对属下的行动非常警觉,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
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军队的管理方法,要求属下对上级的指令一位地服从,否则就要对他们实行责罚。
Y理论跟中国古代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很是相似,认为人都是有良心和自觉性的,只要条件合适,员工一般会卖力地工作。
要求员工很好地工作,不能仅靠苛刻的管理制度和惩罚措施。
如果企业能够采取正确的激励措施,员工不仅能够在工作中约束自己,自觉地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而且还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持有这种信念的管理者往往采用松散诱导的管理方式,通过与员工一起制订目标的方式,促使员工参与管理,从而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
Y理论在近几十年中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和应用。
日本推行的美国学者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就是建立在Y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从表面上看,Y理论和X理论是相互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不是互不兼容的必选其一的对立关系,一位地强调一个方面显然是片面的。
我们也可以说,X理论和Y理论是统一价值杠杆上的两个不同终端。
我们从两者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怎样看待员工,对员工提出目标并进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既要尊重员工,诱导他们自觉地工作,又要制订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
在这个价值杠杆上,左端是X理论式管理,而右端是Y理论式管理,管理的标点应根据员工素质、公司管理基础和工作特点等条件灵活机动地进行滑动。
在员工素质比较差、公司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的公司,管理标点应该滑向左端,反之应向右端滑动。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员工的素质特点,善于运用这个杠杆,讲究管理艺术,将员工管理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