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课件

第12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课件


• 1.B 2.C 3.C 4.C 5.D 6.A 7.C 8.A 9.D
练习题
• (7~9基于以下病例) • 患儿,女,4个月。因发热3天抽搐一次入院,体温波动于38~39.5℃
,无咳嗽,1天前出现频繁抽搐,伴喷射性呕吐。体格检查:精神萎 靡,易激惹,右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凯尔尼格征和巴宾斯基征阳性 ,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 • 7. 该患儿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的原因可能是 • A. 体温过高所致 B. 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C. 中耳炎所致 • D. 频繁抽搐所致 E. 频繁呕吐所致 • 8. 目前该患儿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 A.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剌激 B. 让患儿侧卧位休息 C. 密切观察抽搐表 现 • D. 监测患儿体温和呼吸变化 E. 准确记录呕吐物的量和性状 • 9. 患儿病情好转,出院前健康指导应强调 • A. 介绍本病的病因 B. 说明本病的预防方法 C. 介绍腰椎穿刺安全性 • D. 介绍观察有无智力障碍的方法 E. 介绍中耳炎的护理方法
一、护理评估
(二)临床表现
3、预后
多数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 能障碍等后遗症
一、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一、护理评估
脑脊液类型
外观
细胞数(×106/L)
蛋白(g/L)
糖 (mmol/L)
氯化物 (mmol/L)
其他
正常脑脊液
清亮透明
0~10
化脓性脑膜炎
2、防受伤护理 3、供给充足热量 4、密切观察病情 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第五节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 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是指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 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主要累及脑实质时,为病 毒性脑炎,累及脑膜时则为病毒性脑膜炎。
一、护理评估
肠道病毒多见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病因
其他
疱疹病毒、麻疹 病毒、水痘病毒、 腮腺炎病毒等
一、护理评估
并发症 惊厥发作伴有呼吸肌痉挛、喉痉挛或分泌物阻 塞气道而窒息;因咀嚼肌痉挛牙关紧闭致舌咬伤 ;突然惊厥发作时意识不清而坠床、跌倒摔伤或 家长对患儿肢体约束不当导致脱臼、骨折。
一、护理评估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二、治疗原则
1、迅速控制惊厥 止惊药物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也可用10%水合 氯醛灌肠,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百会、涌泉 等穴位。新生儿首选苯巴比妥钠。 2、对症治疗 颅内压增高时,给予20%甘露醇、呋塞米以降低 颅内压;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3、病因治疗
3、高热惊厥: ①多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男孩多于女孩,有显 著遗传倾向;②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 时之内;③发作时多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在 10分钟之内,发作后短暂嗜睡;④一次发热性疾 病过程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但可以在以后的发 热性疾病中再次发作;⑤惊厥缓解后无神经系统 异常体征。热退后1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韦(丙氧鸟苷),静脉滴注 4、促进脑功能恢复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2、营养失调 3、急性意识障碍 4、身体移动障碍 5、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 6、知识缺乏
四、护理措施
1、高热的护理 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给予物 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保证营养供给 3、观察病情 脑疝 4、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护理措施
5、意识障碍护理 患儿上半身抬高15°~30°,利于降低颅内压。 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每2h翻身、拍背 各1次 6、肢体移动障碍护理 7、健康教育
练习题
• 1. 小儿出生时即存在且终生不消失的反射是 • A. 觅食反射 B. 角膜反射 • C. 腹壁反射 D. 提睾反射 E. 吸吮反射 • 2. 提示8个月小儿有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为 • A. 角膜反射阳性 B. 吞咽反射阳性 C. 颈肢反射阳性 • D. 腹壁反射阴性 E. 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 3. 高热惊厥的好发年龄是 • A. 新生儿 B. 6个月 C. 6个月~3岁 • D. 4~7岁 E. 8~14岁
三、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 2、有受伤的危险 3、体温过高 4、知识缺乏
四、护理措施
1、预防窒息 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让患儿去枕仰卧,松
解衣扣,头偏向一侧,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 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护理措施
2、预防外伤 专人守护,保持安静,勿强力摇晃、牵拉、按
压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防止舌咬伤,必 要时在上下臼齿间放置牙垫;移开周围可能伤害 患儿的物品,防止坠地跌伤;遵医嘱给予止惊药 物。
第12章 神经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首都铁路卫生学校 李砚池 制作
知识体系框架图
脑 脊髓
解剖 生理 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脑脊液
常见疾病及急症
神经反射
化脓 性脑 膜炎
病毒 性脑 炎脑 膜炎
小儿 惊厥
急性 颅内 压增

护理评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护 理 问 题
护理措施
三、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 2、有窒息危险 3、潜在并发症 4、恐惧
脑疝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及时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
物、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床头15° ~30°,以利于头部血液回流,怀疑有脑疝者以 平卧为宜;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一切刺激,各种 护理及治疗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应轻柔。
一、护理评估
新生儿--2月内婴儿
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病因
3个月—3岁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3岁以上年长儿
脑膜炎萘瑟菌 肺炎链球菌
一、护理评估
血行感染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感染途径
直接感染
一、护理评估
(二)临床表现
面瘫
1、感染中毒症状
2、颅内压增高表现
3、意识障碍
4、惊厥
5、颅神经受损:失明、斜视、面瘫、耳聋等
一、护理评估
临床表现
若惊厥持续发作30min以上或2次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称惊厥持 续状态,为惊厥的危重型,可因脑组织缺氧导致脑损伤、脑水肿、颅 内压增高。
2、非典型表现: 新生儿和小婴儿惊厥发作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有两眼
凝视、口角、眼角抽动,呼吸暂停、发绀、眨眼或单侧肢 体抽动
一、护理评估
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二)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膜炎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婴儿有 烦躁、惊厥,可有前囟隆起、脑膜刺激征阳性, 少数有意识障碍。
一、护理评估
(二)临床表现
2、病毒性脑炎
①不同程度的发热;②意识障碍:反应迟钝、淡 漠、嗜睡、谵妄或昏迷等;③瘫痪:部分患儿伴 肢体瘫痪或不自主运动,可出现病理反射阳性; ④精神异常:如躁狂、幻觉、定向力、计算力障 碍等;⑤颅内压增高
四、护理措施
2、预防窒息 3、观察病情 有无脑疝 4、用药护理
用甘露醇前要检查有无结晶,防止阻塞血管, 按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应在15~30min内静脉 输入,防止漏出血管外 5、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第四节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是指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 脑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和脑脊液改变为特 征。多见于婴幼儿,病死率较高,约1/3幸存者可 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护理评估
病因
颅内 感染
颅外 感染
颅内 疾病
颅外 疾病
一、护理评估
颅内感染 脑膜炎、脑炎
脑脓肿等
颅外感染 高热惊厥 中毒性脑病
感染性 疾病
一、护理评估
颅内疾病 癫痫 脑肿瘤
脑积水等
颅外疾病 代谢性
心、肾疾病 中毒等
非感染 性疾病
一、护理评估
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突然发生全身肌肉不自主地强直性 或阵挛性抽搐,头向后仰,双眼凝视、斜视或上 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常伴有意识障碍。严 重者出现颈项强直,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 禁。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在数秒至数分钟, 发作后因疲劳而入睡。颅内病变者可以反复发作.
6、脑膜刺激征:3个月以内婴儿因前囟未闭,故脑
膜刺激征不明显
一、护理评估
(三)并发症
• 硬脑膜下积液 最常见,多见于婴儿。
• 脑室管膜炎
• 脑积水
脑积水
一、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一、护理评估
脑脊液类型
外观
细胞数(×106/L)
蛋白(g/L)
一、护理评估
其他
病因
一、护理评估
(二)临床表现
1、头痛: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清晨尤甚,咳 嗽、哭闹、大便用力或低头时加重。
2、呕吐:常无恶心先兆,呈喷射性 3、意识改变 4、惊厥 5、视乳头水肿 6、脑疝: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意
识障碍加重、呼吸节律不整、肌张力增 高、惊厥、颈强直等
清亮
10~300,淋巴细胞为主
正常或轻度增高
正常
正常
病毒抗体阳性
二、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 使用抗生素,原则是静脉给药、早期、联合、
足量、足疗程、选择对病原体敏感且容易透过血 脑屏障的药物。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选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等;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应 选用氨苄青霉素或头孢三代;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选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头孢三代;大肠埃希 菌感染选用氨苄青霉素或头孢三代。应用抗生素 2~3天后复查脑脊液。
二、治疗原则
2、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 (2)控制惊厥 (3)维持水、电、酸碱平衡,保证能量供给
3、治疗并发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