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1、为每组准备: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1套,酒精灯1盏,火柴一盒,饮料瓶1个,气球
1个,量杯1个,水槽1个,暖壶(实验中用到的热水要课前准备好)
2、课前提醒学生注意:
①分组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家就停止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如果时间允许,要把实验再做一遍,认真观察和做实验记录。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课前通过PPT给同学展示几幅精美的糖画作品。

学生被美丽的糖画所震撼。

教师讲述糖
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艺术瑰宝之一。

2、提问:糖画是如何制作的呢?糖画的制作过程就涉及到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从而
引出本课课题: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学生讲述糖画制作过程。

教师展示糖画艺人制作糖画的照片,接着讲述糖画的制作过程。

(重点点出糖画制作过程中糖形态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并不被我们注意。

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糖一样加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固成固体?
学生举例回答(多找几个同学补充)。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几种具有这一性质物体。

教师补充小资料: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它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室温时又会变回到气体状态。

科学中有一重要规律:性质决定用途。

教师介绍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制作舞台烟雾。

(二)研究加热与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刚才我们讲到加热与冷却对物体的形态会产生影响。

那在现实生活中,加热与冷却对物体的体积有没有影响呢?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大胆的提出猜测。

(多找几名同学进行猜测,同学之间会产生分歧)刚刚我们同学的猜测产生了分歧。

到底谁说的正确呢?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用实验说话,实验最具有权威性。

1、固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以下器材。

大屏幕展示铁圈、铁球、酒精灯、水槽。

接下来请小组讨论,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刚才我们自己的猜测。

然后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师PPT展示学生的实验方案。

确定好实验方案后,师生一起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教师温馨提示实验注意事项(PPT展示温馨提示)。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找小组分别介绍实验结果。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固体具有加热后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的性质。

2、气体的热胀冷缩
将准备好的一些实验材料打在大屏幕上。

如:饮料瓶、气球、水槽等。

接下来请小组讨论,根据所需选取适当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空气是否具有加热后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的性质。

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步骤,PPT展示实验注意事项,教师播放音乐然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相应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倒热水后进行巡视指导。

音乐停止,实验结束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空气也具有加热后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的性质。

这个教学环节是在学生们观察实验、模拟实验基础上的一个升华。

通过所给的材料,经过思考、讨论、分析,最终做到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学的
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尝试,真正做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3、热胀冷缩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固体,气体都具有当加热的时候体积会变大,冷却后体积会变小的性质。

实际上不只是固体气体有这种性质,液体也同样具有当加热的时候体积会变大,冷却后体积会变小的性质。

物体具有的这一性质,我们把它称作热胀冷缩。

4、总结
以上两组实验完成以后,此时我会总结:通过以上三组实验我们知道,气体和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此时设疑,并举出反例:水在低于4℃时,体积逐渐变大,最后变成体积更大的冰。

以此来告诉学生们科学的严谨性。

5、温度计的发明利用。

教师提示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3页,然后教师简单介绍温度计的发展历程。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2、提问: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教师课件展示几个例子,并适当的讲解点播。

(四)当堂检测,浅谈收获
1、当堂检测
(1)水具有热胀冷缩缝的性质,但其他液体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夏天架电线时要架得松一些,以防止冬天电线遇冷收缩时绷断。

()
(3)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缩拉断。

()
2、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起来谈收获。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受热→体积膨胀
热胀冷缩
受冷→体积收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