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
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2.1 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2.3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罗音。

2.4 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 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有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
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2.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3.风寒闭肺证:咳嗽气急,鼻煽,恶寒发热,无汗不渴,痰稀色白,喉中痰鸣,鼻塞流清涕,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紫滞于风关。

4.毒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5.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啰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散)剂或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外治法
1. 中药汤剂
(1)风热闭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

或者桑菊饮加减。

(2)痰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炙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葶苈子、鱼腥草、瓜蒌壳、桑白皮等。

(3)风寒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小青龙汤或三拗汤加减,炙麻黄、细辛、杏仁、甘草、桂枝、白芍、干姜、法夏、五味子等。

(4)毒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甘草、知母等。

(5)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推荐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等。

(6)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
治法: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贝母、甘草等。

2. 中药散剂(根据病情,辩证论治)
按照肺炎喘嗽分型辩证原则,选用散剂、颗粒剂等冲服,日2~3次。

3. 中成药
辩证选择院内制剂平喘口服液、龙贝合剂、杏苏合剂、甘草祛痰合剂等,及院外中成药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猴枣散、肺力咳等。

4. 中药注射液
痰热清、热毒宁、喜炎平注射液等,根据说明书按儿童年龄及体重计算用量。

5. 外治法
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艾灸、中药雾化吸入、药物敷脐、中药灌肠、推拿、拔罐、天灸、熏蒸、沐足、耳穴等。

(二)西医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必要时吸氧,一般采用40%~50%氧气湿化后经鼻管或面罩给氧。

2.抗感染:一般选择一种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青霉素、阿奇霉素等,若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可联合用药,如头孢类与阿奇霉素联合;若考虑MRSA、MRCNS首选万古霉素。

3.化痰:可选择沐舒坦或富露施。

4.雾化: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

5.其他治疗:如补碱、皮质激素抗炎平喘、血管活性药物、丙球的支持治疗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等。

(三)护理
1.室内通风,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
2.给予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
4.控制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免速度过快、液体过多,以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三、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

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

3.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中医肺炎喘嗽及西医肺炎标准;
2. 可同时具有其他疾病,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

3. 新生儿除外。

五、退出路径标准
1. 治疗期间出现或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血症、休克、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 有先天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3. 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

六、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检查项目:
血常规、粪便常规、尿常规、生化八项、CRP、胸片。

2. 可选择项目:
血沉、心酶、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痰培养、血培养、血气分析、
结核抗体、PPD、呼吸道病毒检测、胸部CT、心电图、B超、心脏彩超等。

七、标准住院日≤14天。

八、出院标准:
1. 咳嗽明显减轻,无气急,无气喘,一般状况良好。

2. 24小时以上腋温低于37.5℃。

3. 听诊肺部啰音消失,或肺部散在不固定干、湿啰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