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前身为私立复旦大学国文部,正式成立于1925年,当时的名称为中国文学科。
经陈望道、郭绍虞、朱东润、刘大杰、赵景深、陈子展、蒋天枢、王欣夫、张世禄、吴文祺等前辈的辛勤耕耘,为中文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目前的中国语言文学科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四个单位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俗学等教育部规定的二级学科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写作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影视文学等自设学科,学科齐全,于2007年通过教育部审定的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成为复旦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科之一。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目前共有教职员工128人,其中高级职称将近一百人,有强大的学术队伍,而各学科也都有深孚众望、成就卓越的学科带头人,如中国古典文学的章培恒、王水照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陈思和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的游汝杰、刘钊教授、文艺学的朱立元教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张汉良教授、杨乃乔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裘锡圭、陈尚君教授、文学写作学的王安忆教授。
各学科都有较好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学术布局,目前拥有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思和、张涌泉、刘钊,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王德威,6名新世纪优秀人才陈引驰、傅杰、陈广宏、陈正宏、张新颖、陈剑教授。
中国文学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同时也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出版了大量著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进入新时期以来,如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得了多种奖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十五”期间,有更多的研究专著获奖,如蒋孔阳、朱立元教授主编的《西方美学通史》、许宝华教授等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辞典》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运熙、黄霖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游汝杰教授的《西方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陈尚君教授的《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分别获上海市第六、七、八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陈思和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而近年出版的重要著作有朱立元教授主编的《西方美学范畴史》、王振复教授主编的《中国美学范畴史》、贾植芳、陈思和教授主编的《中外文学关系史资料汇编(1898-1937)》、章培恒、骆玉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黄霖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王水照教授编录的《历代文话》、刘钊教授编录的《新甲骨文编》。
这些著作或填补空白(如十卷本的《历代文话》),或代表了同类著作的最高水平(如《中国文学史新著》),出版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本学科还拥有《修辞学习》和《中国文学研究》两份CSSCI来源期(集)刊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集刊》等。
本学科共有12个博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今文学演变、中国文学批评史、现代汉语语言学、影视文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14个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国文学批评史、现代汉语语言学、文学写作、电影学、民俗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培养了众多的研究生。
这些研究生分布在国内外的各行各业,有不少仍在从事专业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做出了优秀的成绩。
除留在本校任教者外,他如中山大学的吴承学教授、四川大学的雷汉卿教授、南京大学的王彬彬教授和黄发友教授、上海大学的王光东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宋炳辉教授、香港岭南大学的汪春泓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张伯江研究员等都是从本学科点毕业的博士研究生。
有的研究生在读期间即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语文》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近年来,本学科更以一级学科为中心,整合本科、研究生的教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尤其是2002年以来在中国语言文学系进行的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目前已出版了《庄子精读》、《史记精读》等教程十余种,“中国语言文学原典精读”课程获教育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在2008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在研究生培养中,我们还尽力扩大学生视野,除广邀欧美、日本等国际知名学者来校授课,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努力把他们培养成高端学术人才。
中国语言文学系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
(联系电话:65643246)
说明:本系拟招收70%左右推免生。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招生人数
030304 民俗学 1
050101 文艺学 9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12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10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10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0
050120 中国文学批评史 4
050121 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 2
050122 现代汉语语言学 3
050126 文学写作 2
050406 电影学 2
055102 (专业学位)戏剧 20
共计 95
招生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院系说明:本系拟招收70%左右推免生。
专业代码 050104 专业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招生人数 5
研究方向 07 中国文献学史
08 古文字学
09 古文献与古文字
10 文字学
11 敦煌学
考试科目 07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④810目录版本学
08、09、10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07古汉语与上古史④812古文字学
11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35敦煌文献学④891古代汉语
复试科目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考试方式口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二考试方式笔试
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一考试方式笔试
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 50%
备注 1.含“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3名,其招生方向为08-11。
2.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招生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院系说明:本系拟招收70%左右推免生。
专业代码 050105 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招生人数 10
研究方向 01 先秦两汉文学
02 魏晋南北朝文学
03 唐宋文学
04 元明清文学
05 佛教与中国文学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④808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
复试科目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考试方式口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二考试方式笔试
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一考试方式笔试
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 50%
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招生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院系说明:本系拟招收70%左右推免生。
专业代码 050106 专业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 10
研究方向 01 中国近现代文学演变
02 中国现当代文学
03 现当代中外文学关系
04 世界华文文学
05 中国当代文学
06 当代文化研究与批评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④808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
复试科目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考试方式口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二考试方式笔试
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一考试方式笔试
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 50%
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报考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2《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主编复旦大
3《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
4《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5《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6《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1《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中国史纲要(修订本)》翦伯赞人民出版社
3《文献学讲义》王欣夫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4《古籍整理概论》黄永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5《古籍印本鉴定概说》陈正宏等上海辞书出版社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1《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等复旦大学出版社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4《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5《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等北京三联书店
6《现代西方美学史》朱立元上海文艺出版社
050125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1《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等复旦大学出版社3《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5《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等北京三联书店
6《现代西方美学史》朱立元上海文艺出版社
7《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