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质量分析

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质量分析

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质量分析
一、试卷特点:
1.知识覆盖面较广,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试题的覆盖面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考查内容均是高三语文的主体内容,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关注社会与现实,紧扣时代脉搏。

无论在客观题的选材上,还是在阅读理解的主观题的选材上以及语言运用材料的选择上,始终注意选取富有时代特点的材料,使语文试题与时代同步。

3.突出文化蕴含和审美情愫。

本份试卷的选材,注意突出了材料的文化蕴含和审美情愫,体现了较强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4.试卷模式和结构模拟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

二、答卷得失分析:
本质量分析抽取闽侯一中理科班学生,平均分为100分,最高分117.5分,最低分为76分,及格率为91 %。

由于本次评卷为网上阅卷,根据确切的统计数据,统计出各题的平均分和得分率,以及根据向各评卷题组老师了解的情况,评卷过程中学生答题的得失情况进行分析。

不足之外,敬请指正、补充。

(一)默写部分:平均分为5.65, 得分率为94%。

出自高中必背课文的内容得满分的学生较多。

主要错误出现在第(2)题将“羁”下右边的“马”写成“鸟”,第(4)题“萧”写成“潇”,第(6)题“潜”写成“浅”。

(二)文言文阅读部分:平均分为11.83, 得分率为78.9%。

第2、3、4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得满分的学生较多。

第5题文言文断句和翻译部分。

第(2)小题翻译,对“然后”没有翻译,“于”字翻译不到位。

句式判断句没有翻译。

(三)诗歌鉴赏部分:平均分为2.63, 得分率为43.8%。

得分率不高。

第(1)小题不懂从“构思”角度答题,许多学生只是翻译全诗。

对中间两联的意思没弄明白。

部分考生答非所问。

第(2)小题表现手法较多,除了对比、用典外,许多学生写有抒情方式中的直抒胸意,修辞中的借代、比喻。

(四)文学名著和经典:
文学名著:平均分为7.86, 得分率为78.6%。

第7题选择题,得满分的学生较多。

但部分学生不注意审题,没有注意到题目中要求选正确的两项,凭习惯去选错误的两项,不该失分而失分。

第8题填空题,完成较好平均分为4.29分。

主要失分在于将“赵伯韬”的“韬”字写错。

少数学生将“官渡”写成“赤壁”,将“长房长孙”写成“最大的孙子”。

第8题《论语》选段,《论语》平均分为3.59,得分率为59.8%.
第(1)选择题,错误比较明显,基本上都能得分。

第(2)题理解题,大部分学生只能得1分,少部分学生得2分,得3 分的几乎没有。

大部分学生只能答出“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已任”。

(五)现代文阅读题(必考部分):平均分为6.61, 得分率为73.4%;
第10题平均分为2.94, 绝大多数的考生全对。

第11题,平均分为1.81,学生认为B项是正确的,因为原文中有“情感是人之为人的最为深刻的心理因素,是人之为人之根本”,所以认为“情感是第一位的中”。

C顶是错误的,因为原文有“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最能满足人性的”,而C项只提到“山水园林城市”。

(六)现代文阅读题(选做部分):
文学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难度值有一定的差异,(甲)选文,设题相对难,平均分为7.83, 得分率为52%;。

第13题,B项绝大多数学生选对,D项选对的学生较少。

第14题,学生不能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第15题,结合文本较紧,基本上不能离开文本谈自己的理解。

(乙)设题相对易,平均分为9.11, 得分率为61%;。

第13题,A项绝大多数学生选对,C 项选对的学生较少。

第14题,绝大多数学生摘抄原文的句子,不能概括回答。

第15题,既要结合文本谈看法,又可以谈自己的理解。

(七)语言文字运用题:平均分为5.89, 得分率为58.9%;
第16题得满分的不多,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成语“多如牛毛”感情色彩不了解。

第17题第(1)题概括材料内容,较多学生没有看出两则材料是包容性的关系,把看作是并列关系,去寻找两则材料交织处“告示”,从告示角度归纳,得分率较低。

第(2)题答题较规范,观点+ 分析,但得分率不高,分析角度较单一。

(八)作文部分:平均分为45.18, 得分率为64%;
本次作文为新材料作文,要求自选一个角度构思,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大部分学生虽能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但角度太多,如青于蓝、后生事畏、批叛倚老卖老。

批叛权威、过分高估自己、打破思维定势、成绩与年龄不成正比、创新、质疑、谦虚、谨慎,学会思考等,有许多不够切题。

也相当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好些学生只在开头提到材料,中间主体部分转而写其他的;切题的不多,很好的作文极少。

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缺乏可调遣的相关素材,故得分平平。

文体选择上,大部考生写议论文,或散文式的议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