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
学生学习、
操作(主体)活动
时间
分配一、
二、
三、
组织教学与引入前言
问候同学,组织课堂教学,强调课堂纪律。
复习、提问
1、复习两直线各种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的投影特
性和判别方法。
2、结合作业讲解直角投影定理的应用。
导入新课
平面图形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常见的有三角形、
矩形、正多边形等直线轮廓的平面形。
另外,还有一些由直线
或曲线围成的平面形。
平面投影的实质,就是求平面形轮廓上
的一系列的点的投影(对于多边形而言则是其顶点),然后将
各点的同面投影依次连线。
(一)平面的表示法
在投影图上表示平面有两种方法。
1、一组几何元素的投影表示平面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如图2-37(a)
(2)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如图2-37(b)
(3)相交两直线,如图2-37(c)
(4)平行两直线,如图2-37(d)
(5)任意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如图
2-37(e)
(a)(b)(c)(d)(e)
图2-37 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
注意:为了解题的方便,常常用一个平面图形(如三角形)
表示平面。
2、迹线表示法
迹线——空间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如图2-38(a)所
示。
平面P与H面的交线称为水平迹线,用P H表示;
平面P与V面的交线称为正面迹线,用P V表示;
平面P与W面的交线称为侧面迹线,用P W表示。
P
H
、P
V
、P
W
两两相交的交点P
x
、P
Y
、P
Z
称为迹线集合
点,它们分别位于OX、OY、OZ轴上。
师生问好,强调课堂
纪律。
提问学生到黑板完成
练习题
详细讲解平面图形的
特点。
详细讲解平面图形的
表示法。
一组几何元素的投影
表示平面。
详细讲解迹线法表示
平面。
3
5
10
10
20
20
教
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
学生学习、
操作(主体)活动
时间
分配
由于迹线既是平面内的直线,又是投影面内的直线,所以迹
线的一个投影与其本身重合,另两个投影与相应的投影轴重合。
在用迹线表示平面时,为了简明起见,只画出并标注与迹线本身
重合的投影,而省略与投影轴重合的迹线投影,如图2-38(b)
所示。
(a)(b)
图2-38 用迹线表示平面
(二)平面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空间平面相对于一个投影面的位置有平行、垂直、倾斜三种,
三种位置有不同的投影特性。
1、真实性当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则平面的投影为实形,如
图2-39(a)所示。
2、积聚性当平面与投影面垂直时,则平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
直线,如图2-39(b)所示。
3、类似性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则平面的投影是小
于平面实形的类似形,如图2-39(c)所示。
(a)(b)(c)
图2-39 平面的投影特性
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详细讲解平面对于一
个投影面的投影特
性。
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布
置课后作业。
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