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瘦肉精事件

瘦肉精事件

黄荷
市场营销081
080803103
分数:
你对双汇集团在瘦肉精事件处理的看法。

3.15,央视报道瘦肉精猪流入双汇后,股民出现恐慌性抛售双汇股票,随即双汇便狂跌至跌停。

从昨日新闻爆出开始,各大媒体、宏观研究、金融机构纷纷打电话问及此事影响,是否会像当初"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一样,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一场"地震+海啸+核爆"般的影响。

最先措施:广州部分卖场下架双汇火腿肠
“双汇肉品可能含有瘦肉精”的消息传出后,各大超市卖场一片紧张,对其场内销售的双汇猪肉产品进行紧急排查并急召供应商。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公司先将双汇火腿肠下架了。

”昨天,广州某大型连锁超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超市没有销售双汇的冷鲜猪肉,但有双汇火腿肠销售,虽然供应商方面解释,供应给该超市的双汇火腿肠非央视曝光的问题厂家生产,但为了消费安全,该公司还是决定先行下架。

目前农业部、河南省畜牧局等政府部门也已经派人对“瘦肉精”事件展开调查。

同时河南相关部门也采取行动,河南省焦作市、新乡市、商丘市党委政府已经组织纪检、监察、公安、畜牧等多个部门,对涉案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截至目前,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户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

经过调查,河南省畜牧局已经对6名涉及此事的违纪人员作出停职或开除公职处理,其中沁阳柏香镇动检站站长王二团、开票员王明利已被开除公职;孟州市涉案的防疫员田伟斌和检疫员李正付也被开除公职;商丘芒山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检疫员江光辉、谢学燕已停职检查。

3月31日上午,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

之后双汇具体做了哪些行动呢?
行动之一: 生猪逐头检验,确保100%安全
从3月16日起,双汇集团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旨在从源头上确保100%安全。

近日,笔者应邀在双汇集团股份屠宰厂生产车间参观中看到,生产流水线多道工序前双汇员工各司其职,生产线运转井然有序,一切如常。

笔者在一个“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的标识牌前停了下来,只见工作案上摆放着试剂条,检验检疫和品质管理人员在忙碌的进行“瘦肉精”的头头检验。

检验检疫人员告诉笔者,为适应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的需要,3月16日以来,厂里又新增加了不少的技术人员和设备。

据双汇集团的一位高管告诉笔者,改生猪屠宰“瘦肉精”“抽检”为“在线逐头检验”,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个多亿。

为安全不惜成本,不计代价,双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毫无疑问,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后,双汇的产品将更加安全、放心。

行动之二: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双汇集团引入独立监督机构,建立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制。

目前,双汇集团与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食品安全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当今国内同行业最大的跨国公司,曾是北京奥运会、上
海世博会唯一的商品检测机构。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将对双汇集团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内控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第三方监督审核和检测检验,并定期向企业和社会反馈结果,以期走出一条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督模式,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

有关专业人士认为,双汇集团引入独立监督机构,建立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制,不仅是对本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内控体系的一个完善,同时,对国内食品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也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行动之三:建立索赔机制把好上游关
近日,双汇集团向广大供应商重申了旨在强化源头控制的索赔制度。

制度规定,双汇集团生猪收购头头检验,原辅料进厂批批检查。

供应商供应的生猪和原辅料要确保安全,供应前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保证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猪,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猪,凡提供有毒有害等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问题生猪”或“问题商品”价值的两倍进行索赔;供应商供应的各类物资,必须证件真实有效齐全,如弄虚作假,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的职工,都要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决不让一头“问题猪”和“问题原料”流入双汇。

行动之四:警钟长鸣设立企业安全日
牢记教训,警钟长鸣。

双汇集团将今后每年的3月15日设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并同时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公共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专家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企业食品安全奖励基金,并于每年3月15日“双汇食品安全日”期间,对坚守食品安全的供应商、销售商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举报制度,彻查、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责任者。

以此让“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企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广大职工的脑海中,落实到行动中,确保食品安全长治久安。

行动之五:发展养殖业,上下游联动保安全
“双汇集团将加快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完善双汇产业链。

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

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言之凿凿。

在大力发展自有养殖业的同时,双汇集团宣布还将进一步调整采购渠道。

采购重点要向规模化养殖场转移,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同时签订生猪交售承诺书,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在原辅物资采购方面,与实力强、质量好、讲信誉的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并由集团公司的技术、品管、采购、生产、管理等部门组成认证小组,到供应工厂进行供方评审,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等符合双汇的产品质量要求,确保进厂原辅料安全可靠。

我对双汇集团在瘦肉精事件处理的看法
首先,不管瘦肉精事件与双汇总部有没有关系,我想说的是瘦肉精事件绝非偶然,而且都查出来双汇这个中国牌子最响亮的肉类品牌都存在瘦肉精,那么其他公司呢?绝对不可能仅仅一家有,而且还是最应该注重质量的公司有,其他一些比双汇次之的公司居然都没有,这不符合逻辑。

既然很多养猪人用瘦肉精,又怎么可能只往双汇送呢?
双汇在第一时间撤下自己有问题的产品彻查,是很明智的选择,虽然当时激起很多民愤,双汇算是一个出头鸟,肉制品行业也会因为双汇事件洗礼彻查一下。

其实在双汇事件中,受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受害更多的是双汇集团。

瘦肉精事件不仅仅是双汇事件,而是所有猪肉行业的事件。

16日凌晨2点半,万隆从北京紧急赶回到漯河,立即主持召开全集团高管参加的专题会议,会议一直持续到清晨6点。

会议决定,立即发表声明,第一时间向消费者道歉。

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并派出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及相关人员进驻济源工厂进行整顿和处
理。

17日,双汇再发声明,除表示将收回济源工厂产品,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理外,还提到,自3月16日起,对下属所有工厂的生猪屠宰进行“瘦肉精”的在线逐头检验。

双汇集团并没有封锁消息,或者没有机会封锁消息,是央视曝光,完全想借“万人大会”之机,改变一直以来外界对于双汇“不透明”的指责和看法。

本身瘦肉精的的检测十分困难,耗时很长,而且具备检测资质的设备并不多,不是为双汇开脱,这是事实,作为双汇,从商业角度,不可能每批监测瘦肉精。

作为双汇一个大型的肉制品企业,他已经在努力控制猪肉的源头,就是自己养殖,双汇目前已经拥有20w余头的母猪养殖规模,但是仍然远远供不上市场的需求,没办法,只能收购散户的生猪,这一点上,双汇的宣传的夸大,与收购的不慎,绝对难辞其咎。

下一步,双汇的“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实现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要是双汇真的这样做的话,我会信任双汇,假如双汇还会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其他企业也不可能完全不出问题,双汇只是牺牲品,或者是某个阴谋的惨物,如果能够通过这个事情,促使国家认识食品安全,立法更加完善,帮助畜牧业规范发展,也不一定是件坏事情。

据万隆介绍,由于“瘦肉精”改为逐头检验,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个多亿。

这3个多亿怎么消化就是一个问题:如果转嫁到下游,带动产品价格提高,影响到双汇的竞争力。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觉得,有竞争才有进步,没有人希望涨价,假如真的能提高产品质量,时间久了消费者也能体会到双汇的不同。

总体说来,我看好双汇的发展,双汇这样的决策行动也是对的,犯了错误没有必要一棒打死,这个事件的发生并不是不好,至少没有像三聚氰胺那样弄死人,对于双汇而言更是一个警示的作用,之后才能对自己产品质量严把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