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宪法基础
第二章
宪法基础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三节 我国四次宪法修正案的 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与国籍 二、基本权利概述 (一)基本权利的含义 (二)基本权利的特征 三、基本权利的效力
一、公民与国籍
(一)公民 1.公民: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公民: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2.公民与人民 (二)国籍 1.国籍: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 国籍: 律上的身份 。 2.国籍的取得方式
1.德国的实践 德国的实践 魏玛宪法首度将宪法基本权利条款明 确规定用来规范私人之间契约自由的私人 关系。 关系。 (1)“直接效力”理论 (尼伯代) 尼伯代) 直接效力” 【案例】单身条款案 案例】 杜立希) (2)“间接效力”理论 (杜立希) ) 间接效力” 【案例】吕特事件案 案例】
公民的基本权利
彭水诗案
1.案情 1.案情 2.秦中飞所编短信《沁园春 彭水 彭水》 2.秦中飞所编短信《沁园春·彭水》 秦中飞所编短信 3.问题: 3.问题: 问题 本案涉及到秦中飞的哪些宪法权利? 本案涉及到秦中飞的哪些宪法权利?
秦中飞所编短信 沁园春·彭水 彭水》 《沁园春 彭水》
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看今日彭水, 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看今日彭水,满眼 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 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 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 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 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中学, 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中学,空 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竟落虎口, 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竟落虎口, 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 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 做贼心虚,欲盖弥彰,小丑跳梁。看彭水公仆, 做贼心虚,欲盖弥彰,小丑跳梁。看彭水公仆,貌似 堂皇,实则败类,为虎作伥。自涂丑态,却怪水脏, 堂皇,实则败类,为虎作伥。自涂丑态,却怪水脏, 妖狐藏尾称大王。切莫忘,蚍蜉难撼树,犹有金棒。 妖狐藏尾称大王。切莫忘,蚍蜉难撼树,犹有金棒。 官场如此黑网,引魑魅魍魉齐登场。惜如画江山, 官场如此黑网,引魑魅魍魉齐登场。惜如画江山,如 今肮脏。贪腐霸抢,民心背向。一方水土, 今肮脏。贪腐霸抢,民心背向。一方水土,难把一方 人来养。须奋起,法制路遥遥,斩尽豺狼。 人来养。须奋起,法制路遥遥,斩尽豺狼。
2.国籍的取得方式
(1)出生国籍 ) (2)加入国籍 ) 第一,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面取得; 第一,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面取得; 第二, 第二,根据法律规定的一定事实的 出现而取得国籍 国籍( 婚姻、收养、 出现而取得国籍(如婚姻、收养、领土转 移等)。 移等)。
(1)出生国籍
第一,血统主义原则: 第一,血统主义原则:即确定一个 人的国籍以他出生时父母的国籍为准, 人的国籍以他出生时父母的国籍为准, 不问他的出生地为何国; 不问他的出生地为何国; 第二,出生地主义原则: 第二,出生地主义原则:即一个人 的国籍是以他的出生地方所属的国家为 不问他的父母属于何国国籍; 准,不问他的父母属于何国国籍; 第三,混合主义原则 第三,混合主义原则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人身自由 五、社会经济权利 六、文化教育权利 七、监督权与请求权 八、特定主体的权利
一、平等权
(一)平等的宪法地位 (二)平等权的性质 (三)平等的含义 1.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平等 2.程序性平等和实体性平等 3.平等与合理差别
【案例1】 宪法平等权第一案 案例 】 【案例2】 乙肝歧视第一案 案例 】 【图片1】 就业歧视怪门槛多 图片1 【图片2】 地域歧视 图片 】
2 .公民与人民
(1)内涵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和 内涵不同: 无国籍人相对的法律概念; 无国籍人相对的法律概念;人民是相对 于敌人而言的政治概念。 于敌人而言的政治概念。 外延不同: (2)外延不同:公民是具有一国国 籍的自然人: 籍的自然人:人民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 范围,公民的外延大于人民。 范围,公民的外延大于人民。 逻辑属性不同: (3)逻辑属性不同:公民是基本权 利的享有主体,是一个个体概念, 利的享有主体,是一个个体概念,而人 民是国家权力的归属主体, 民是国家权力的归属主体,是个整体概 念。
“任何不能表达意见的现象本身意味 在政府方面是赤裸裸的暴政, 着,在政府方面是赤裸裸的暴政,在被统 治者方面则是无知的奴性。 治者方面则是无知的奴性。” ——雪莱:《人权宣言》 雪莱:《人权宣言》 雪莱:《人权宣言 宪法第35条 宪法第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乙肝歧视第一案
23岁的安徽青年张先著,2003年某大学环境专业毕业, 并于6月30日参加了我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和面 试的成绩在近百名竞争者中排第一位,然而在随后的 体检中却被检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9月26日,芜湖 市人事局正式宣布张先著体检不合格不被录取。11月 11 10日,张先著一纸诉状正式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 告芜湖市人事部门“歧视乙肝患者”。今年4月2日, 芜湖市新芜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被告芜湖 市人事局取消张先著进入考核程序资格的行政行为证 据不足,法院同时不支持张先著的其他诉讼请求。4 月19日,芜湖市人事局不服一审判决,向芜湖市中级 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一)传统的宪法基本权利效力理论: 传统的宪法基本权利效力理论: 无效力说 (二)宪法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 宪法基本权利的“第三人” 1.德国的实践 2.美国的“国家行为”理论 美国的“国家行为”
传统的宪法理论认为, 传统的宪法理论认为,宪法只以国家权 力作为约束对象, 力作为约束对象,基本权利仅仅是公民个 人对抗国家公权力的“防卫权” 人对抗国家公权力的“防卫权”,宪法基 本权利条款只涉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本权利条款只涉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不能适用于私法领域。 不能适用于私法领域。 【案例】美国民权系列案 案例】
中国宪法平等权第一案
2001年12月23日,原告蒋韬看到成都某媒体刊 登的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的招录公务员广告,其中 规定招录对象条件之一为“男性身高168公分,女性 身高155公分以上”,原告认为这侵犯了公民的宪法 权利,于是向武侯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原告在 起诉中写道:被告招考国家公务员这一具体行政行为 违反了宪法第33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的规定,限制了他的报名资格,侵犯了其 享有的依法担任国家机关公职的平等权和政治权利, 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他请求确认“含有身高歧 视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停止发布该内容的广告等。 此案2002年1月7日一经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受理, 就立即成为一个法律界、学界和新闻媒体关注和争论 的话题。而蒋韬的代理人,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 伟将本案称为“中国法院受理的宪法平等权利的第一 案”。
(一)基本权利的含义
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 可以享有的权利。 可以享有的权利。 作为“ 宪法上的权利” 作为 “ 宪法上的权利 ” , 各国宪法 学有不同的用语。一般而言, 学有不同的用语。一般而言,英美学者 倾向于将之称为“人权” 倾向于将之称为“人权”,德国学者则 习惯于称为“基本权利” 习惯于称为“基本权利”,我国学者大 多根据宪法典上的用语,称为“ 多根据宪法典上的用语,称为“公民的 基本权利” 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的概念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它包括两种形式: 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公民参与国家管 理的权利,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基础; 理的权利,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基础; 二是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由地发表 意见、表达意见地自由。 意见、表达意见地自由。
•
原告:王勇,四川大学98级在校学生。 原告:李红卒,四川大学98级在校学生。 原告:陈青松,四川大学98级在校学生。 被告:成都家家快餐有限公司粗粮王红光店(下称粗粮王红光店)。 2000年5月17日,原告三人到被告粗粮王红光店就餐,发现该店门口的灯箱广告中写明: “每位18元,国家公务员每位16元;1.3米以下儿童9元;当天生日者凭身份证免费就餐一 次”。三原告每人交纳了18元就餐。事后,三原告以被告的广告中关于“每位18元,国家公 务员16元”的规定是对非公务员的消费者的歧视,违反了宪法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给其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为理由,于2000年6月向成都市青羊区人民 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返还多收的人民币6元,撤除广告中对消费者歧视对待的内容,并向原 告赔礼道歉。 被告粗粮王红光店辩称:对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优惠是商家经营促销的一种手段, 没有违反宪法关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其设置灯箱广告有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 局青羊分局东下工商所颁发的成都市临时广告经营许可证,其灯箱广告从形式到内容均是合 法的。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判】 青羊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当公务员进行消费时,商家不能给予优 惠;也没有明文规定对不同的消费者商家不能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因此,对原告返还费用、 撤销广告和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 八条之规定,该院于2000年6月26日判决: 驳回三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三原告不服,以粗粮王红光店的收费行为确系对非公务员消费者的歧视,同 时也违反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平等权为理由,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上诉人在其灯箱广告上标明服务方式与价格,并以 此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要约,没有强迫消费者的意图与行为。上诉人作为消费者,有权根据自 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是否消费,其平等权并没有受到侵犯。而且被上诉人就同种服务针对不同 的消费群体以不同的价格发出要约,实为适应市场需要的一种竞争手段,其行为并没有违反 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因此,对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返还费用和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不应支持。 关于撤销广告有关内容的问题,虽然该广告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但客观上对国家公务员的 确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社会公众对国家公务员的议论,同时也给社会的其他消费群 体以不良感受,应予消除。鉴于被上诉人已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撤除了有关广告词,故原审判 决应予维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 该院于2000年11月9日判决: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