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原因,学习行为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
学习效果通常是指学习成绩的好与坏。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通常有着正相关性。
例如:学习动机是我要学到更多的知识,我要用我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等等,有了这种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往往会大幅度提升。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性。
例如:学习动机是学习成绩好,以后长大就可以赚大钱,或者是学习成绩好了就可以唯我独尊等等这样,这样有不好的学习动机却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矛盾性与偶然性,因而在错误的学习动机支配下取得的好成绩是不会长久的。
还有呈负相关性的可能是学习动机好,但是学习效果不好。
例如: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是自身懒惰等等因素。
都可能导致不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但却绝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
学习效果受到意志力的影响。
形成好的学习动机时,雄心勃勃,但是意志力不够坚强,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的出现,学习就坚持不下去了。
学习的效果也会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
有了好的动机却经不起挫折成绩意识的下降导致了情绪低落,甚至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学习效果也就难以提升。
学习的效果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有了好的学习动机,然而身边的人不支持的学习行为,甚至唾弃这种行为,或者是家庭和学校的学习条件不好,对学习的效果都会有很大影响。
学习效果还会受到智力水平的影响,例如:一个智力还未成熟的小学生让他去学大学生的知识时,他的学习效果往往是很差的。
学习效果还受到学习基础的影响,例如:一个学生背不出简单的数学公式,让他去算解出复杂的数学问题,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是难以达到理想的。
学习效果还会受到课外指导的影响,例如:一学生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外还找到老师帮自己补课,这样可以学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或者是加强了课堂上的所学到的知识,这样他的学习效果会比没有找课外指导的学生要好。
学习效果还受到学习方法、健康状况、人格特点等等主观和可观的因素影响,但是学习的动机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也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变量的。
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亦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