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度调节剂
酸味剂与甜味剂之间有消杀作用,两者易互相抵消; 合适的酸味与甜度比例,具有协调果香作用。 故食品加工中需要控制一定的糖酸比
二、酸度调节剂在食品中作用
味辅助剂
广泛应用于调香 酸中得味
控制体系的酸碱性
护色及助剂
防
腐
抗氧化剂的增效
柠檬酸的酸味可以掩蔽或减少某些异味; 酒石酸可以辅助葡萄的香味; 磷酸可辅助可乐饮料香味; 苹果酸可辅助许多水果和果酱的香味。 酸度调节剂能平衡风味、修饰蔗糖或甜味剂的 甜味。未加酸度调节剂的糖果、果酱、果汁、 饮料等味道平淡,甜味也很单调。 加入适量的酸度调节剂来调整糖酸比,就能使 食品的风味显著改善,而且会使被掩蔽的风味 满意地再现,使产品更加适口。
酸度调节剂 (Acidity Regulators)
酸度调节剂指可调节食品pH值,维持或调节食品酸味感的添加剂。
功能类别代码,01;CNS:
酸系列
01.1◇◇
碱系列 盐系列
01.2◇◇ 01.3◇◇
酸味,是食品的风味之一,且与其它味觉有协调作用,位于几大 风味之首。
酸味剂除风味的调节作用外,它还有抗氧化,防腐,防褐变,软 化纤维素,溶解钙,磷等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故,酸味剂是食品 添加剂中比较重要、用量较大(比之乳化剂,不分仲伯)的种类。
酸味
有酸味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食品pH值在5~6.5,一般无酸味感觉,如果pH 值小于3时,则酸味感较强
品名 柠檬 苹果 橘子 樱桃 葡萄 胡萝卜 菠菜 食醋 面粉 牛乳
pH 2.2~2.4 2.9~3.3 3.0~3.4 3.2~4.1 3.5~4.5 4.9~5.2 5.1~5.7 2.4~3.4 6.0~6.5 6.4~6.8
pK1=3.14, pK2=4.77,pK3=6.39。 酸味柔和、爽快,入口即达到最高酸感,但后味延续时间较 短。 与柠檬酸钠复合使用,可缓和它的酸感锐利,酸味更好。
使用
范围
酸度调节剂、酸味剂、螯合剂及抗氧化增效ຫໍສະໝຸດ ,在各类食品中按 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清凉饮料0.13%~0.3%; 果汁、果冻、果酱、冷饮、糖果约1%。
酸
令人愉快的、兼有清凉感的酸味,但味觉消失迅速 酸味柔和,具后酸味,可提供柔和的风味
醋 酸 和 丁 酸 较强刺激味,有强化食欲的功能
酒石酸
强葡萄、柠檬风味,比柠檬酸感强10% ;较弱涩味。
琥 珀 酸 兼有海扇和豆酱类风味
磷
酸
无机酸,但其解离度不比有机酸高多少,而所产生
酸味强度约为柠檬酸和苹果酸的2~2.5倍;较弱涩味。
一、柠檬酸(Citric Acid) CNS:01.101
概述
柠檬酸,3-羟基-3-羧基戊二酸
分子式C6H8O7·H2O
性状
柠檬酸有无水和单水物2种,有强酸味。
溶点153℃(无水)和135℃(单水)。 水合物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无水物在潮湿空气中可吸湿。 易溶于水、乙醇,也可溶于乙醚。 1%水溶液的pH值为2.31,
注意事项
要注意配料时的添加顺序,应在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糖 精钠等溶液之后添加,以防止形成难溶于水的山梨酸及苯甲酸、糖精 的结晶。
它的无水物多用于粉末制品,酸度强,用量均可比单水物少10%。
二、苹果酸(Malic Acid)
CN:01.104
概述
羟基琥珀酸、羟基丁二酸; 分子式为C4H6O5,相对分子质量134.09,化学结构式如 上:
同一浓度比较不同酸的酸味强度,其顺序为: 盐酸>硝酸>硫酸>蚁酸>醋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 ── 浓度表达,柠檬酸刺激阈值:25~80ppm。
同一浓度比较不同酸的酸味强度,其顺序为: 盐酸>硝酸>硫酸>蚁酸>醋酸>酒石酸>柠檬酸
>苹果酸>乳酸 ── 浓度表达,柠檬酸刺激阈值:25~80ppm。
(三)其他味觉
甜味与酸味易互相抵消。 酸味与苦味、咸味一般无消杀现象。 酸度调节剂与涩味物质或收敛性物质(如单宁)混合,会使酸味 增强。
2.常用的酸度调节剂
一、柠檬酸(Citric Acid) 二、苹果酸(Malic Acid) 三、酒石酸(Tartaric Acid) 四、乙酸(Acetic Acid) 五、乳酸(Lactic Acid) 六、磷酸(Phosphoric Acid) 七、Vc 主要讲一下前六个
酸味的阈值,是指味觉器官能尝出酸味的最低强度
── pH值表达,无机酸酸味阈值pH值3.4~3.5, 有机酸3.7~3.9。
而对缓冲溶液来说,即便是离子浓度更低也可感觉 到酸味
(二)温度
酸味与甜味、咸味及苦味相比,受温度的影响最小 酸以外的各种味觉常温与0℃时的阈值相比,各种味觉变钝。 例如:
盐酸奎宁的苦味约减少97%; 食盐的咸味减少80% ; 蔗糖的甜味减少75% ; 而柠檬酸的酸味则仅减少17%。
水解与缓冲作用
在糖果生产中可用于蔗糖的转化
复合膨松剂的成分
遇碳酸盐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见第九章。
三、影响酸味的因素
影响酸味的因素,包括以下三方因素: (一)酸酸味剂的强度与刺激阈 (二)温度影响 (三)其他味觉
(一)酸的强度与刺激阈
酸味的强弱不能单用pH值来表示。弱酸所具有的未解离的 氢离子(与pH值无关)与酸味也有关系。
无机酸
有机酸
3.0
4.0
无机酸和有机酸的酸感阈值范围
pH
5.0
在同一pH下,有机酸比无机酸的酸感强。
但酸味感的时间长短并不与pH成正比。解离速率慢的有机酸酸味感 维持时间久,而解离速率快的无机酸酸味会很快消失
[味感特征]
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酸味、敏锐度和呈味速度:
柠檬酸、Vc L-苹果酸
乳
从三个方面介绍: 1.酸度调节剂概述 2.酸度调节剂各论 3.调节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酸度调节剂概述
一、酸度调节剂的种类及味感特征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是有机酸。作为酸味剂使用的主要为有机酸,是 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无机酸使用较多的仅有磷酸。
[常用的酸度调节剂]
目前在食品中常用的酸度调节剂有以下几类: 磷酸、枸橼酸、酒石酸、偏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抗坏血酸、 乳酸、葡萄糖酸、乙酸及琥珀酸; NaOH、K2CO3、Na2CO3、NaHCO3; 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一钠、乳酸钙等
性状
有L-、D-、DL-苹果酸3种异构体,天然存在的苹果酸都是L- 型的。带有特殊愉快的酸味,酸味较强,呈味缓慢,保留时间较长,酸味 爽口,但稍有苦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