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易错点精析一、勒夏特列原理内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又称之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该原理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重要依据,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等。
1)浓度: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减少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反方向进行。
反之亦然。
2)压强:增加某一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减少某一气态生成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反之亦然。
3)温度:升高反应温度,则反应向着减少热量的方向进行,即放热反应逆向进行,吸热反应正向进行;降低温度,则反应向着生成热量的方向的进行,即放热反应正向进行,吸热反应逆向进行。
4)催化剂:仅改变反应进行的速度,不影响平衡的改变,即对正逆反应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二、勒夏特列原理应用的易错点1.改变条件却没有改变平衡【例1】某密闭容器,放入一定量的SO、0,发生反应2S0+0 2S0 (正反应放热),在达到平衡后,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得平衡向右移动的为()A .通如NB .升温C.减少体积 D .加入S0【易错选】A【错选原因】A 选项中通入氮气之后,因为是密闭容器,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向右移动。
【错选分析】在影响平衡的条件中,压强改变平衡是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来改变的,通入氮气后,反应物的浓度并没有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是在平衡移动的成立,平衡不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就不适用。
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改变条件能导致平衡移动的反应。
【正确选项】B【总结】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如:N 、稀有气体等,平衡并没有移动,此时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
2.只有一种反应物【例2】在恒温时,一固定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0 (g) NO (g)(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若分别单独改变下列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能使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是( )A .通入NeB .通入NOC .通入NOD •降低温度【易错选】B【错选原因】通入NO 后,NO 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但是不能消除这种改变,故NO 的体积分数最终还是增大的,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错误分析】在2N0 (g) NO (g)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即:NO ,再通入NO后,相当于压强变大,平衡向右移动,NO 的体积分数最终会变小,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正确选项】A【总结】在多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之后,加入其中的一种反应物,重新达到平衡后,可以使得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本身的体积分数变大。
但是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平衡要区别对待。
3.发生其他反应【例3 】浅绿色Fe(NO) 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2++2HO Fe(OH)+2H +,若向该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A .变黄B .变深C .变浅D •无变化【易错选】B【错选原因】加入盐酸后,溶液中的H +的浓度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Fe2+的浓度增大,所以溶液的颜色要变深。
【错误分析】Fe(NO)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2^H NO —,加入盐酸后,NO —在大量H+的作用下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因为Fe3+在溶液中显黄色,所以溶液要变黄。
【正确选项】A【总结】在有多个反应发生时,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主反应,抓住主要因素。
4.溶液的稀释【例4】已知:草酸( HCO )是二元弱酸,0.1mol/L 的KHCO 溶液中存在如下的平衡:HCO+HO HCO+OH ,若向该溶液中加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c(HCO)和c(OH)都减小B .溶液中c(OH)增大C. HCO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D •溶液的pH增大【易错选】B、D【错选原因】加入水后,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水的参与使得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OH) 增大。
【错误分析】加入水后,造成了溶液的稀释,而溶液稀释的话,平衡就向溶液中粒子数量增多的方向移动,因而平衡是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但是整个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是减小的,因为溶液增加的倍数大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的倍数。
【正确选项】A 【总结】在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不仅要考虑平衡的移动,还要看溶液存在的各种离子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如果可以发生反应,那么并非仅仅是平衡的移动的问题了。
三、勒夏特列原理应用过程中的注意点1、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条件:勒夏特列原理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它对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包括物理平衡)都是适用的,但必须注意,它只能应用在已经达到平衡的体系,对于未达到平衡的体系是不能应用的。
2、勒夏特列原理对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的改变才是有效的,若改变的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无效。
例如:对于化学平衡CO(g)+HO (g) CO(g)+H(g) ,你改变系统的总压,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因为总压不是维持这一平衡状态的因素。
同样,你若改变催化剂的用量或组成,也不会引起平衡移动,因为催化剂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的因素。
3、只能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对于一个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N(g)+3H(g) 2NH(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如果既增大压强,又升高温度,我们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向哪个反应方向移动了。
因为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又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我们无法判断出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4、“减弱”并不等于抵消和消除。
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如对于反应a(g)+b(g) c(g) ,增大a 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此时我们都知道a、b 浓度减小,c 浓度增大,达到新平衡时,要使平衡常数不变,a 浓度会不会降低到等于或小于原平衡浓度呢?根据K=c(c)/c(a) c(b) 可知,新平衡中a 浓度应大于原平衡浓度,由此可见,平衡移动的结果,仅仅是减弱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四、纠错练习1、 在CHCOOH CHCOO —+H +的电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 取的措施是() A.加入NaOHB.加入盐酸C.加水D.升高温度2、 一定温度下,存在下列平衡: Ca ( OH )( s ) Ca 2+( aq ) +OH ?( aq ),当向一定量石 灰乳悬浊液加入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 2+离子数目减少B.溶液中c (Ca 2+)增大C.溶液中pH 增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3、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 (g ) bB (g )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 一倍,当达到新 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4、 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 2NO (g ) NO (g )+Q 在测定NO 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 中较为适宜的是 ()A.温度 130C 、压强 3.03 WPaB.温度 25 C 、压强 1.01 WPaC.温度 130C 、压强 5.05 WPaD.温度 0C 、压强 5.05 WPa5、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2HI H+I (正反应吸热),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 加深,可采取的 措施有()A.减小容器体积B.升高温度C.加入催化剂D.恒容下充入HI 气体6、 勒沙特列原理是自然界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
下列事实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NO 气体受压缩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 对2HI (g ) H (g )+I (g )平衡体系加压,颜色迅速变深C. 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防止氧化7、 下列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事实是A. 压缩盛有I 和H 混合气体的针筒,气体颜色变深B. pH 均为4的盐酸和NHCl (aq )中水的电离度后者大C. 打开汽水瓶盖,即有大量气泡逸出D.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8、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制取氨气B.加热蒸干AlCl 溶液不能得到无水 AlClC.工业上SO 和O 在常压下生成 SOD.水中的c (H +)比0.1 mol/LNaOH 溶液中的大9、 下列实验事实或数据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0 ”隸化i 内白色鸭邑C 港寢涼建沉讹 10、有以下描述的事实:① 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②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③ 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 在可逆反应中,使用催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⑤ 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 Na(l)+KCl(l) K(g)+NaCl(l) ;⑥ 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其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①③④⑤【参考答案】1.D2.A3.C4.C5.D6.A7.A8.C9.B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