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盆地天然气

四川盆地天然气

·1·
营销与经济 天 然 气 工 业 2008 年 4 月
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环境变化和国家经济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家对川渝天然气出厂 (井口)价 格进行了多次调整 。 由图 2 可知 ,20 世纪 80 年代以 前 ,川渝天然气井口价长期保持较低水平 ;90 年代 后 ,经过几次较大幅度的调整 ,价格形式由单一井口 价改为分类用户结构价 ,最终演变为井口价与净化 费合并为出厂价 ,国家定价也改革为国家指导价 。
年 份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合 计
表 1 四川盆地主要天然气生产企业天然气产量统计表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12 13 .36 15 .01 17 .01 19 .10 21 .00 22 .00 79 83 .59 87 .61 91 .88 97 .77 116 .29 131 .28 91 96 .95 102 .62 108 .89 116 .87 137 .29 153 .28
一 、天然气价格的上升是刺激投资 , 增加储量 、产量的动力
四川盆地可供勘探开发的面积为 18 × 104 km2 。 至 2007 年底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公司累计获得天然气探 明地质储量 10 240 × 108 m3 ,资源发现率 19 .34% ,探明 率 11 .72% ,四川盆地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见图 1) 。
图 2 川渝地区天然气出厂(井口)价格的历年走势图
1 .气价上升使天然气企业有能力增加投资 ,发 现更多的储量 随着天然气价格不断上调 ,供应商有了更大的 积极性和更强的经济能力加大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 度 。 从图 3 可以看出 ,1984 年以前 ,由于天然气井口 价格极低 ,川渝气田的年新增探明储量未超过 100 × 108 m3 ,在 70 年代末使天然气储采比降至 10 以下的 历史最低水平 。 1992 年开始实行用户结构气价并相 继 提高价格水平后 ,川渝地区天然气勘探形势逐渐
第 28 卷第 4 期 天 然 气 工 业 营销与经济
气价是促进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 并合理使用的杠杆
夏晓莉 许 鹏 何素华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
夏晓莉等 .气价是促进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并合理使用的杠杆 .2008 ,28 (4) :117‐120 . 摘 要 通过研究川渝地区天然气产业发展与天然气价格 、投资的关系 ,深入分析了天然气产业形势 ,提出了 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建议 :一是结合枟天然气利用政策枠 ,遏制不合理的用气需求 ;二是理顺不同用气类型间的天 然气比价关系 ;三是积极推进天然气能量计价 ;四是适当提高川渝地区管输费率 ,确保天然气安全供应 ;五是逐步 实现天然气市场定价 。 希望通过论述 ,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争取机会 ,使其有能力发现并开采更多的天然 气资源 ,合理开发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保障供给 ,并通过价格的调节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 主题词 天然气价格 改革 四川盆地 勘探 开发 利用
明显走好 ,年新增探明储量保持在 300 × 108 m3 以 上 。 进入 21 世纪后 ,年均新增探明储量更是超过了 600 × 108 m3 。 2 .气价上升使天然气企业有能力增加投资 ,提 高产量 与此同时 ,天然气价格调整也推动川渝地区天 然气产量步步走高 。 在 1981 年前 ,由于价格太低 , 川渝地区天然气产量不增反降 。 通过 1982 年及其 以后的井口价格调整 ,天然气产量止住了下滑趋势 并开始逐年回升 。 先后于 1994 年和 2005 年突破 70 × 108 m3 和 100 × 108 m3 大关 。 2007 年 ,四川盆地 天然气产量突破了 173 .72 × 108 m3 。 其中 ,中国石 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为 27 .02 × 108 m3 ,中国石油西南 油气田公司为 144 .7 × 108 m3 (含四川石油管理局产 量 ,见图 4) 。 从表 1 可以看出 ,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四 川盆地的天然气产量近几年增长很快 ,中石化每年 增幅达到 2 × 108 m3 左右 ,年平均增长在 10 % 以上 ; 中石油的年均增幅也在 9 .5% 左右 。 川渝地区天然 气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
图 4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价格 、投资与年 产量变化曲线图
图 3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价格 、投资与年新增 探明地质储量的变化图
从天然气价格 、投资与新增储量 、产量的关系可 以看出 :天然气价格的调整 ,为天然气勘探开发增大 投入提供了可能 ,投入的增加直接促进了油气工业 的发展壮大 。 天然气价格调整是支撑川渝油气工业 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
这些年来 ,四川盆地有许多资源因没有资金不 能被发现 ,发现了因价格原因不可采或因亏损而没 有投资进行开采 。 笔者通过分析天然气产业形势 , 提出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建议 ,使有关部门给石 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一个机会 ,使其有能力发现 并开采更多的资源 ,合理开发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 率 ,以保障供给 ;同时提出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
为 2 .63% ,国民经济平均社会贡献率为 1 .14% ,提 供就业近 100 万个岗位 。 4 .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突出贡献 (1)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 2000 ~ 2007 年 两家公司共销售天然气 978 .62 × 108 m3 ,相当于替 代用煤 11 883 .38 × 104 t ,减少 CO2 排放 15 105 .86 × 104 t 、SO2 排放 1 132 .94 × 104 t 、粉尘排放6 060 .53 × 104 t 。 极大地促进了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 不仅造福于当地老百姓 ,也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经济发展 ,造福于长江中下游广大人民群众 。 如 地处“天下第一山”峨眉山和世界自然 、文化“双遗 产”乐山大佛所在的区域使用天然气后 ,消除了 200 余根大型烟囱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大气环境 。 (2)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 中石油西南油气 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采用世界银行课题组将污 染危害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方法计算 ,四川省成都市 每利用 1 × 103 m3 天然气在当前的环境效益大于 1 381 .3 元 。 2000 ~ 2007 年该公司销售的天然气对 环境的直接贡献逾 577 .35 × 108 元 ,对改善空气质 量的贡献为 530 .32 × 108 元 ,对农作物和林业的贡 献为 47 .03 × 108 元 。
三 、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 ,提高天然气 资源利用效率
1 .结合天然气利用政策 ,遏制不合理的用气需求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 天然气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远远超出了国内天然气 生产与供应的增速 。 自 2004 年冬季起 ,北京市 、江 苏省 、河南省 、西安市等省市 ,甚至川渝等天然气主 产区 ,相继出现了“气紧”或“气荒” 。 面对这种局面 , 2007 年 9 月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枟天然气利用政策枠 (以下简称枟政策枠) ,旨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 控制并规范天然气利用 ,“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 、优 化天然气使用结构 、促进节能减排” 。 事实上 ,天然气价格背离其市场价值并与其替 代能源价格相比过低 ,是造成我国天然气需求盲目 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 按等热值计 ,枟政策枠出台时 我国工业用天然气出厂价不到国内中质原油价格的 25% (国际市场上通常是 60% ~ 80 % ) ,有的国家甚 至与原油等价 。 可见 ,调整气价水平 ,改革气价形成 机制 ,利用价格扛杆和市场手段才是解决我国天然 气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 。 近几年 ,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 虽然枟政 策枠没有明确提出 ,但其隐含的重要提示之一便是国
图 1 四川盆地勘探开发形势图
注 :图中白色区域为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登记的勘探区域
作者简介 :夏晓莉 ,女 ,1963 年生 ,会计师 ,本科 ;现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销售结算部 主任 。 地 址 : (400021)重庆市江北区南桥寺龙山路 。 电话 :(023)67313801 。 E‐mail :xup@ petrochina .com .cn
108 m3
2007
小计
27 .02 144 .70 171 .72
146 .50 83Leabharlann .12 978 .62·2·
第 28 卷第 4 期 天 然 气 工 业 营销与经济
·3·
营销与经济 天 然 气 工 业 2008 年 4 月
二 、储量 、产量的快速增加有力地支持了 川渝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1 .优化了川渝地区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川渝地区的公司 (简称两家 公司 )天然气生 产优 化并 丰富 了该 地区 一次 能 源 生 产结构 ,打破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一花独放的局面 , 不仅弥补了区域内缺乏石油资源的困境 ,而且天然 气发电和取暖还可解决水电的枯水期问题并使电力 生产结构多元化 ,确保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两家公司年外供商品气从 2000 年的 91 × 108 m3 增至 2007 年的 173 .7 × 108 m3 。 8 年累计产气 978 .62 × 108 m3 ,相当于 7 180 .96 × 104 t 原油 (或 11 883 .38 × 104 t 标准煤) 。 商品气量的大幅增加 ,减轻了川渝地区能源消 费对煤炭的依赖程度 ,极大地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 。 目前 ,四川省和重庆市是全国各省市能源消费结构 中天然气所占份额最高的两省 、市 。 2005 年 ,四川省 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 13 .6% , 重庆市为 13 .3 % 。 远高于同期 2% 的全国平均水 平 ,超过日本 、韩国 、法国 、西班牙等一些经济发达国 家的水平 。 2 .加快了川渝地区天然气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盆地用气量较大的企业有 600 余家 。 有全国最 大的 6 家氮肥生产企业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氮肥 产量约占全国的 60% ;有全国唯一的天然气化纤厂 和规模较大的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氯碱企业 ;有重钢 和攀成钢等大型冶金企业 ;有国内特大型的机器制 造厂和电机制造厂 ;天然气化工产品如甲醇 、醋酸 、 乙炔 、化纤等产品在川渝地区化学工业中占据重要 地位 。 天然气的广泛利用加快了川渝地区天然气产 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有力地支撑了川渝经济的发 展和结构调整 。 另外 ,由于天然气价格低 、气质好 、环保 、热效率 高 、使用方便 ,吸引了外地许多用天然气作原燃料的 企业入川兴业 ,涉及电子 、轻工 、陶瓷 、IT 等产业 ,带 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 。 如许多来自广东的企业在眉 山 — 夹江 — 乐山 — 峨眉山市一线形成了全国最大的 建陶生产基地 。 3 .推动了川渝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川渝地区的 GDP 增长与该地区天然气消费量 增长强相关 。 据国家统计 局 经 济 景 气 中 心 计 算 , 2000 ~ 2007 年 ,西南油气田公司对川渝地区财政收 入平均贡献率为 3 .62% ,居民收入增长平均贡献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