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廓如亭
十七孔桥
南湖岛
尤其在严冬,当树叶凋谢后,游人可在万寿山脚昆明湖畔清晰 地看到这组拟对称均衡的画面。其均衡的原理恰似中国传统古 称,秤锤和物体之间不对称均衡的原理一样。
廓如亭面积130㎡,为八角重檐特大型木结构亭,亭子的柱子内 外三圈等建筑
古典园林中常常石竹并存,以立竹配卧石,以卧竹配立 石。在方向对比中,往较高的一方占主要地位,较矮的一方
作为陪衬。
方向对比:在园林空间的构图中,柱形、条形物体和大面 积的草地、广场、水面结合,往往具有线的方向特征,显示物 体的方向个性。园林中常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 林景物的形象。 如园林中常把山水互相配合在一起,使垂直方向上高耸的 山体与横向平阔的水面互相衬托,避免了只有山或只有水的单 调;广场的水平横向与乔木的竖向对比等。
体现在山水方面,山为实、水为虚,水中有岛, 岛中又有池,这就是“实中有虚,虚又有实”。另 外,如粉墙为实,而门窗、月洞门为虚。
(三)疏密对比 所谓“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提法就是讲究疏密对比 的艺术手法。在园林艺术中,这种疏与密的关系突出表现在 景点的聚散上,聚处则密,散处便疏。
例如苏州留园,其建筑分布很不均匀,疏密对比极其强 烈,它的东部以石林小院为中心建筑高度集中,景观内容繁 多,步移景异,因而人的心理和情绪必将随之兴奋而紧张。 但有些部分的建筑则稀疏、平淡,空间也显得空旷和缺乏变 化,人的心情自然恬静而松弛。
如两种近似的体形重复出现,可以使变化更为 丰富并有协调感。如方形与长方形的变化,圆形与 椭圆形的变化都是近似协调。
三、均衡与稳定
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宇宙组成的五大要素:金、木、水、 火、土,其字形基本是左右对称、上小下大的。而在西方“对 称”一词与“美丽”同义。构图上的不稳定常常让欣赏者感到 不平衡。当构图在平面上取得了平衡,我们称之为均衡;在立 面上取得了平衡,我们称之为稳定。
(4)形状对比
主要表现在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的形状对比。 如在圆形的广场中置圆形的花坛,因形状一致显得 协调,而采用差异显著的形状时易取得对比,可突 出变化的效果,如在方形广场中布置圆形花坛或在 建筑庭院布置自然式花台。
(五)方向的对比 山势高耸是垂直方向,水面平坦是水平方向,山水结合 形成方向的对比。颐和园中长廊和佛香阁,北海的白塔与延 楼一横一立,同处一个画面中,更突出了自己的个性。 现在园中攒尖亭周围不主张用雪松、龙柏等尖顶状树, 以免产生亭尖、树冠争夺高度的弊端。
(五)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一块综合性质的公共园林,内容比较多样,如 前苏联倡导的“文化休息公园”,就是以各种文化 活动供人们得到动或静的休息。所以各个局部具有 一定的比较明确的主题。其中,可以有儿童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等。各区均有它的特殊内 容,但相互的协调也必须达到“协调统一”,决不 能在安静休息区设有喧闹的 “旱冰场”等。
而在自然式的园林中,园林建筑必须围绕“自然”的性 质,作为自然式布局、自然的池岸、曲折的小径、树木的自 然式栽植和自然式整形,即便在旧有自然式花园中,出于某 种经济要求而建造的大楼,也在其墙基采取了“自然化”的 补救措施,一环绿水,数块碎石,以求得风格的协调统一。
(二)材料的统一
园林中非生物性的布景材料,以及由这些材料形成的 景物,也要求统一。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布局中运用统一与变化的基本规律,创作 景物形象的具体表现。
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 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 景象。对比是采用骤变的景象,以给人生动鲜明的印象,从 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空旷的绿茵草坪,由于竖向高耸的密林对比,水平或缓 坡的草坪显得更加广阔和爽朗。 园林设计中,对比手法主要应用于空间对比、虚实对比、 疏密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色彩对比、布局对比、质 感对比等。
常绿树前的白色大理石雕像,无论色彩或质地都是恰当 的对比,使主题十分突出。以常绿树为背景衬托花灌木,体 形色彩均能产生对比,效果很好。
德国斯莱思海姆宫殿和花坛
(八)质感的对比
磨砖对缝的厅堂和乱石砌筑的山居在游客未能 环顾其周围环境时本身就已提供了足够的信息。颐 和园乐寿堂西北面的“扬仁风”位于华丽的建筑庭 园和山林的交界点上,靠近乐寿堂的西墙面采用细 磨过的青砖,与东面的虎皮石墙隐含出各自背景特 点,“扬仁风”和两侧围墙的上半部均是白色粉墙, 使其在对比之中略有调和之意。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 下几种: 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 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 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冠云峰 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 楼阁作为陪衬和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
2、调和—即协调,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 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 中的统一。
在园林中协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体 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都可 作为协调的对象。
1、相似协调 如形状相似而大小或排列上有变化称为相似协 调,当一个园景的组成部分重复出现,如果在相似 的基础上变化,即可产生协调感,例如一个大圆的 花坛中排列一些小圆的花卉图案和圆形的水池等, 即产生一种协调感。 2、近似协调
(一)空间对比
(二)虚实对比 所谓虚,也可以说是空,或者说是无;所谓实 就是实在、结实或质实,或者说是有。后者比较有 形,具象,容易被感知;前者则多少有些飘忽无定、 空泛,不易为人们所感知。但虚与实又是相辅相成 又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虚实之间互相穿插而达到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园林的景观变化万千、玲 珑生动。
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 冠云峰的高度,在其旁 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 知的亭子和楼阁作为陪 衬和对比,来显示其 “冠云”之高
人的习惯尺度法 习惯尺度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 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 如亭子、花架、水榭、餐厅等尺度,就是依据人的 习惯尺度法来确定的
(一)形式的统一 (二)材料的统一 (三)线条的统一 (四)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五)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一)形式的统一
首先,应当明确园林的主题与格调,然后决定切合主题
的局部形式,选择对这种表现主题最直接、最有效的素材。 比如,在西方规则式园林中,常运用几何式花坛,修剪成整 齐的树木来创造园林,元素与园林、局部与总体之间便表现 出形状上的统一。
例如堆假山的石料,指路牌、灯柱、宣传画廊、坐椅、 栏杆、花架等,常常是具有功能和艺术两重效果,点缀在园 内都要求制作的材料是统一的。 美国明尼苏达州有一座“风景树木园”,从人口处的 告示牌到内部的许多指路牌、荫棚、花架、眺望台、灯柱、 栏杆、格子架等,一律用木料构成,造型上一律用方形斜尖 的柱头,全用棕色涂料,但在高矮、大小、粗细等方面,依 功能的需要变化十分丰富,看起来朴素大方有明显的统一感。 国外许多名园都十分遵循这个用材统一的原则。
(六)体量对比
体量对比:实际是大小的对比与谐调,并包括粗细与高低的 内在因素。 在园林布局中常常用若干较小体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较大体 量的物体,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 如颐和园的佛香阁与周围的廊,廊的规格小,显得佛香 阁更高大,更突出。
(六)色彩的对比
“万绿丛中一点红”,例如纪念性构筑物、园林雕塑的 色彩宜与四周环境或背景的色彩成对比,因为这些景物一般 色块较小,对比虽强烈,但也容易调和。 互为补色的色相如红和绿、蓝和橙、黄和紫等能产生强 烈的对比。例如我国皇家园林的红色宫墙和绿色树木的对比 往往给人以鲜明印象。在中国一般只有皇家宫苑才能使用纯 黄琉璃瓦,它和红色的墙面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便 是红、黄、蓝成功搭配的一例。
四、比例与尺度 如“黄金分割”的比值是0.618 1、比例 园林中的比例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景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尺关 系; 二是景物与景物、景物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两种关系并不一定用数字来表示,而是属于人 们感觉上、经验上审美概念。
2、尺度 尺度则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 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
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一、多样统一原则
又称统一与变化原则。园林艺术应用统一的原则是指 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 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 感觉。 由于一致性的程度不同,引起统一感的强弱也不同。 十分相似的一些园林组成部分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 但过分一致又觉呆板、单调、乏味。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 中有变化,或是变化中有统一,才使人感到优美而自然,而 “自然”则是构图的最终要求。 纪念公园、陵园、墓园、寺庙等场所,常在主干道两旁 种植成列的松柏树,使人肃然起敬,产生一种庄严的统一感。
(一)空间对比 (二)虚实对比 (三)疏密对比 (四)形状的对比 (五)方向的对比 (六)大小的对比 (七)色彩的对比 (八)质感的对比 (九)布局的对比
(一)空间对比 苏州留园出人口的处理,是空间对比的一个佳例。留园 的人口既曲折又狭长,且十分封闭,但由于处理得巧妙,充 分利用其狭长、曲折、忽明忽暗等特点,应用对比的手法, 使其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的反差,使游人经过封闭、曲 折、狭长的空间后,到达园内中心水池,感到空间的豁然开 朗。同时,由于人园门以后,内厅的暗与天井的亮的对比, 小院天井与曲廊的明与暗的对比,还有园门后游览路线西一 北一西北-西一北一西……不断的方向变化,加上大天井、 小曲廊、小天井、小院、内院……之间空间大小的变化,使 游人处于明暗对比、方向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之中, 从而没有沉闷、单调的感觉。相反,通过对比的原理,最终 进入主空间时,顿觉留园中心水池的主空间明朗而宽阔。
(三)线条的统一
在堆石假山上尤其要注意线条的统一,成功的 假山是用一种材料堆成的,它的色调比较统一,外 形比较接近,但是互相堆叠在一起,就要注意整体 上的线条问题。 自然界的石山,表面的纹理相当统一。如云南 石林各峰的纵线条十分明显、人工假山也要遵循这 个规律,求得线条的统一。无锡一个杜鹃园全部用 黄石堆叠,在横线条的统一上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