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化学键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 化学键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共价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使学生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4)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离子键?哪些类型物质含有离子键?
(2)练习: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请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学生回答并做练习
【引入】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化合时形成离子键。

那么,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一般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例举】尺子和铅笔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如HCl 的形成) 【观看动画】演示HCl 的形成过程
【师】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象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师】比如H 2的形成过程 H 〃 + 〃H →H : H
【师】从氢气形成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对共用电子绕着两个氢原子核运动,而且我们也说过质子和电子有吸引作用,那么这两个氢原子核对一对公用电子的吸引力那个更强呢?请同学们讨论。

【提示】拔河,
【学生讨论】由于两个原子核所具有的质子数是一样的,所以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一样 【师】吸引力一样,电子对就不发生偏移,
【板书】特点: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师】再比如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H 〃 【师】结合HCl 的形成过程,大家考虑一下HCl 中的共用电子会不会发生偏移?
【生】学生分析,由于H 原子中只含有一个质子,而Cl 原子中有17个质子,核电荷数比H 的要大,进而对电子的吸引力强,所以共用电子会发生偏移,
·· · Cl ·· :
+ → Cl ·· ··
H ·· ··
【师】回答的很正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边(氯原子). 【师】好,刚才我们讲到H2中的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HCl中的却发生了偏移。

像这样的电子对发生偏移的,我们叫做具有极性,不发生偏移的就叫做不具有极性。

所以,共价键又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师】我们还把用“-”代替一对共用电子的式子叫做结构式。

如H-H,H-Cl 等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碘:
水:
氨:
二氧化碳: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做。

【师】下面我们对共价键做一总结!
【板书】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原子
3、相互作用:公用电子对
4、成键元素:
非金属元素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式子:
氢氧化钠晶体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在氢氧根离子中,氢与氧以共价键结合。

过氧化钠晶体中,过氧根离子(O 2 )2-与钠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在过氧根离子中,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师】接下来,我们对化学键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板书】三、化学键
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金属键。

【讨论】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提示】 【学生讨论】
【结论】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

【作业】p24、 1、3、5、7
同种或
不同种 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
共价键
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极性共价键
【练习】
1.下列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HI B.NaOH C.Br
2
D.NaCl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
2
分子间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
B.CO
2
分子内存在着极性共价键
C.SO
2与H
2
O反应的产物是离子化合物
D.盐酸中含有H+和Cl-,故HCl为离子化合物
3.含有下列键型的物质,可能为单质的是()
A.只有离子键的物质 B.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C.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的物质 D.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