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PPT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PPT


错因分析 本题易误选A项,错因在于没有很好地

解“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历史概念。当时允许广州
一地与外通商,并不是禁绝外贸。
纠错心得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近代史上非 常重要的历史概念,而教科书中却没有明确解释,故 学生对此概念的内涵并不完全理解。鸦片战争前夕清 政府虽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对外贸易的口岸并没 有完全关闭,对外交往并没有禁绝,当时只允许广州 一地与外国贸易。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把重要历史概 念理解全面。
知识点一 两汉时期 1.与朝鲜的往来
两汉时朝鲜半岛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 汉武帝和光武帝,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其中的辰 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 称 谓与秦相似,有人因此称之为“秦韩”。当时,中 国 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2.与日本、越南的交往 (1)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国家和汉朝往来;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
一、选择题
1.《后汉·东夷传》载:辰韩“其名国为邦,弓为弧,
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上
述材料表明 A.张骞通西域传播了先进文化
(B)
B.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C.秦朝语言中有外来词汇
D.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辰韩的语言称谓皆与
关于唐朝与清朝对外政策的比较
(1)对外政策: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清朝对 外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对外贸易。 (2)产生原因:①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疆域 辽阔,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唐朝统治者比较开明, 注重发展对外交往。②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得到迅 速发展,不断骚扰我国边境地区;清朝统治者的愚昧 无知。 (3)不同影响:①唐朝的对外交往扩大了唐朝的对 外交流,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增强了唐朝的国力。 ②清朝的闭关自守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了 中国的落后,为19世纪中期中国被动挨打局面的出 现埋下了隐患。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2)和印度半岛: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 往大大加强。
(3)与中亚、西亚:中亚一些国家同隋唐往来密 切,一再遣使前来,带来名马、异药等物产。其中 与波斯的交往尤为密切,大食与中国通使持续了一 个半世纪。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
(4)与欧洲: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往还,东罗马的 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 欧洲。
北,朝鲜国;正东偏北,日本国;西南,安南
国……
——《皇明祖(明太祖)训箴戒章》
材料二 自嘉靖元年(1522年)罢市舶,凡番(指 日本)货至,辄赊于奸商。久之,奸商欺冒,不肯偿。 番人泊近岛,遣人坐索不得,出没海上为盗。久之, 百余艘,盘踞海上,日掠我海隅不肯去。 ……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 得志,群不逞者,皆为倭奸细,为之向导。
2.汉朝时期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 始走向世界。举史实说明以上结论,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说明:政治方面,与朝、日往来密切,东汉光 武帝还赐给日本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东汉甘 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加强了与西亚的友好往 来;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把 象牙等礼物送给汉桓帝。经济方面,中国的冶金等 一些生产技术传到朝、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 丝和丝织品传到西亚、大秦,中西商贸发展起来。 文化方面,汉朝先进的科技文化远播西亚、欧洲, 并对东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原因:经济发展、国 力强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对外政策开明; 张骞开辟中外交通新纪元。
(1)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 (2)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城市设有“新罗坊”“新 罗 馆”,接待新罗商旅。 (3)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 (4)新罗与唐朝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新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 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交往 (1)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唐朝时,日本十多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本讲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对外交 往、 对外交通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对外开 放,通过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博采众长,是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 原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 国,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外关系也逐 渐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
4.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1)安息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还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 手贸易,大获其利。 (2)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 行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 (3)《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 的使者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 往来的最早记载。
——傅衣凌主编《明史新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的对外政策及制定政策 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对外关系发生的变化及 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朝对外关系又面临着 怎样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内外原因。 解题指导 此题是典型的归纳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信 息解答问题的材料解析题。这类题目的答法为 (1)先浏览材料、粗略了解材料信息。(2)审读 设问,逐问作答。(3)凡设问为“根据材料X,指 出(归纳概括)……形式”,主要从材料中得出答案。 答案(1)睦邻友好,永不侵犯。周边国家地少人稀, 得之无甚价值。 (2)东南沿海出现“倭寇之患”。明中期,海防松 弛,倭寇以中国商人不守信用为借口,侵犯沿海地 区;中国一些奸民与倭寇勾结。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1)条件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 ②对外交通畅通。 ③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等。 (2)途径 ①官方和民间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 交流。 ②官方派遣留学生和使节,隋唐时期表现较为突出。 ③宗教传播,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利玛窦来华 等。
知识点二 隋唐时期 1.和新罗的往来
考向二 从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特点的角度命题 立意分析: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 的特点,并出现了一些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如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闭关自守政策等。 命题角度应着眼于这些带有时代特色的历史现象方面。 3.(1)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什么?概述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 (2)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哪些 新变化? 答案 (1)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政策的显著特 征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材料三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番舶托言舟 触风涛,愿借濠镜(即澳门)地曝诸水渍货物,海道 副使汪柏许之。……番人之居澳,自汪柏始。
——《澳门纪略》
材料四 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退出 澎湖后,遁入台湾……宋克(荷兰殖民者头子)以甜 言蜜语和十五匹粗棉布骗取新港社平埔族人的大片土 地,把势力伸入台湾本岛,以后在此建筑普罗文查堡, 即赤嵌城……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基本上完成对台湾 南部的占领。
秦相似这一信息可判断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2.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
(2)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 的,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3)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4)日本的各级学校教授儒学。 (5)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 (6)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 备和中国的鉴真等。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 往 (1)和东南亚:隋唐时,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 家有往来。彼此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4)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5)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2.清朝前期 (1)郑成功收复台湾:①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 兰殖民者。②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①明清之际,俄国强占 了我国的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②1685年和1686 年,康熙帝两次组织自卫反击战。③1689年,中 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主要内容是以使节往来、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 (2)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表现在: ①欧洲殖民者对我国开始侵略活动。葡萄牙殖民者 占据澳门;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沙俄侵入我国黑 龙江流域。②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斗争。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组织 自卫反击战,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东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 流,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欧洲先进 的水利方法。④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中 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发展 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 潮流。
知识点三 明清时期 1.明朝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次航 海,出使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2)华侨开发南洋: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 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勾 结倭寇,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率戚 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并与俞大猷相配合,重创倭寇。 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3)开始遭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随着资本主义的
兴起、发展,欧洲殖民者东来,侵略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中国仍“闭关锁国”的含义。
【示例2】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B策
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考向一 从丝绸之路和东亚文化圈等秦汉对外关系 的角度命题 立意分析:秦汉时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时期,丝绸 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两条重要通道。 秦汉时期也是东亚文化圈形成的时期。所以丝绸之路 和东亚文化圈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读下图: 请回答: (1)汉代西域包括哪些地方?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 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