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第六章 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课
地表覆盖 + 与土地利用
+
第六章: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第六章 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教学目的 • 1. 较系统地掌握和理解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 遥感变化检测的方法; • 2. 全面理解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驱 动力分析方法。
+ 第六章 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基本概念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概念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概念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概念
两种变化的关系:
单一的土地利用形式往往与某一种土地覆盖类型相 对应(放牧-草地)。一种土地覆盖类型支持多种 利用方式,如森林可用于木材的开采、采伐或火烧 后用于耕种、狩猎和采集、燃料木收集、娱乐活动、 野生生物保护,水土保持等。
用于变化检测的遥感数据的选择需要遵循以原 则: 光谱: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类型以及相应的波 段;
维度:选择相同维度(二维、三维)的遥感数 据。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用于变化检测的遥感数据的选择需要遵循以原 则:
另还要注意大气状况、土壤湿度状况、物候特 性等,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变化检测的可靠 性。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图像差值法:
将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按照波段进行逐像素的相 减,从而生成一幅新的代表两个时相间光谱变化 的差值图像。
假设辐射值的显著变化代表了土地覆盖变化,在 差值图像中接近于零的像元视为无变化,大于或 者小于零的象元表示覆盖状况发生了变化。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变化信息提取方法: 通常要求采用两种以上变化信息发现方法, 有效防止变化信息的遗漏。 阈值法 手工描绘法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阈值法:
遥感图像中,各类地物都对应特定的灰度域。 在变化信息特征增强的图像上,变化区域的灰 度值与其它区域的灰度值一般是明显不同的。 因此可以根据直方图和影像特征,交互确定变 化存在区灰度域的上下限阈值;然后利用阈值 将变化发生的区域从图像中提取出来。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概念
研究意义: 1.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以及可持 续发展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多方面的问题。 在这方面加强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 已成为两大学科领域诸多学者的共识。
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地表覆盖与土地 利用变化可以说是自然和人文过程交叉最 为密切的问题。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基本概念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基本概念
两种变化的关系:
单一的土地利用系统可能包含不同的土地覆盖类 型共同存在,如一个农业系统兼有耕地、林地、 已开发的牧场、村落(居民地)。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概念
两种变化的关系:
土地利用的变化很可能引起土地覆盖变化,但是 在土地利用不变的情况下,土地覆盖也可能发生 变化。如当木材生产或耕作的常速超过了森林的 更新能力时,森林讲不断缩小。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概念
两种变化的关系:
现在大多数的土地覆盖变化是为人类的土地利用 所驱动,土地覆盖的变化时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 响应。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全球变化-遥感技术 应用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对土地覆盖与土 地利用进行识别和提取成为遥感研究的重 要方面,并形成了一些变化识别和检测的 方法。
多波段主成份变换法;
主成份差异法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假彩色合成法:
将两个甚至三个时相的同一波段分别放入红、绿、 蓝影像处理面板中,合成后的图像,可以显示出 高亮度的变化。
以SPOT为例:首先将两个时相的SPOT全色影像进 行匹配并重采样,将前一时相的影像赋予绿、蓝 波段,后一个时相的数据赋予红色波段,若地表 未被破坏,即影像灰度接近,合成后将是黑色或 者白色,而出现红蓝区域,则可能是变化的区域。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概念: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 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些列生物和技术手 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它是有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 生态系统的过程。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包括一种利用方式向另一种利 用方式的转变以及利用范围、强度的改变。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自动提取: 通过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如分类或取阈值法, 自动确定变化图斑的范围。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自动发现方法: 光谱特征变异法; 主成分分析法(PCA); 假彩色合成法; 图像差值法; 分类后比较法; 波段替换法;
遥感影像 (时相1)
分类
分类图像 (时相1)
遥感影像 (时相2)
分类
分类图像 (时相2)
遥感影像 (时相…)
遥感影像 (时相n)
分类
分类
分类图像 (时相…)
分类图像 (时相n)
空间比较分析 (逐像元类别比较)
变化信息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优点: 直接获取变化的类型、数量和位置; 进行两个时相以上的遥感影像的变化分析。 缺点: 无法发现同一地类内部的小变化; 精度较低,变化提取的精度大致等于各时相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光谱特征变异法:
同一地物反应在SPOT影像上的信息与其在TM那个 的光谱信息一一对应。因此,将二者融合时,将 如实的显示出地物的正确光谱属性。但是如果两 者信息表现不一致时(地物发生变化),融合后 的影像上就会出现光谱突变(变异),并与周围 地物在光谱上失去协调性,从而检测出变化信息。
地表覆盖变化概念: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转化(Conversion), 另一方面是改变(Modification),前者是土地 从一种覆盖类型向另一种覆盖类型转化,后者是 一种土地覆盖类型内部条件(结构和功能)的变 化。当然,转化和改变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明 确的,长期的、经常性的改变最终会导致完全的 转变。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手工描绘法:
通过人机交互解译,从变化特征增强的图像中手工 描绘出变化范围。
解译的基本要素包括色调/颜色、大小、形状、纹理、 结构、高度、阴影、组合构型和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地理位置等。
在PHOTOSHOP软件下,当变化图斑颜色单一时,可用 魔棒直接选择;反之则需进行勾绘,勾绘必须在大于1: 1的状态下,沿着融合图像的光谱与纹理变异分界处以 两个象素宽度向外勾绘图斑边界线。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变化信息判读原则: 按照区位分布、类型特征、时相差异以及光
谱与纹理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特征,判读变化 类型。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变化信息判读原则: 变化图斑一般分布于人类活动频繁与经济发
展快速 的地带,例如城乡结合部、村庄周围、 开发区附近、公路铁路两侧、工矿与机场等 人工建筑物附近。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基本概念
地表覆盖变化概念:
地表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 覆盖的地表诸多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 被、土壤 、冰川 、河流 、湖泊 、沼泽湿地 及各种建筑物,主要侧重描述地球表面的自 然属性,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特性。
6+.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概念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缺点: 发生光谱特征变异的地物要有足够的几何尺 寸才能被人工目视发现,同时该方法的效率 还受到监测区地物光谱特征的限制。故丢失 图斑尤其是小图斑较多,而且效率低。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主成份分析(PCA)是基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 系,在尽量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利用线性变换 的方法实现数据压缩。在使用主成份分析法时, 一般要求对不同的时相的数据做主分量变换, 以压缩数据中的信息,突出主要的信息部分, 根据做PCA变换的具体操作的不同,该方法有 以下两种方式:
影像分类精度的累积。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波段替换法:
首先融合前一时相的多光谱影像(TM) 与全色影像(SPOT),然后将融合影像 与后一时相的全色影像作匹配,将融合影 像分解为红、绿、蓝三个波段,用新的全 色波段代替融合影像的红波段,生成新的 影像。在新影像上能够容易地发现红色区 域为发生变化的区域。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变化信息: 指在确定的时间段内,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位置、 范围、大小以及变化类型。 变化信息提取: 通过遥感手段,对统一地区不同时间的两个数据 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与比较,并结合目视判读解 译,以获取该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如:遥感系统因素的影响以及数据源的选 择。
6+.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变化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