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2010级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
实 验 报 告
(检测技术实验)
姓名王松华学号专业班号1001
同组者黄晨辉学号专业班号1001
指导教师徐雁
日 期
实验成绩
实验评分表
基本实验
实验编号名称/内容(此列由学生自己填写)
实验分值
评分
了解相敏检波器工作原理
10
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
10
2:PT100设计参数
PT100铂电阻A级在0℃时的电阻值R0=100±Ω;B级R0=100±Ω,PT100铂热电阻各种温度对应阻值见分度表23-1。PT100R允许通过的最大测量电流为5mA,由此产生的温升不大于℃。设计时PT100上通过电流不能大于5mA。
表2-PT100铂电阻分度表
温度℃
0
1
2
2.掌握测量温度的电路设计和误差分析方法。
3.掌握实验中各种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4.培养自身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求知探索的欲望。
5.深化对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实验内容
1.设计PT100测温实验电路方案。测量PT100的温度与电压的关系。
2.要求测量范围为室温~65 ,温度测量精度为2 以内,输出电压为0~4V
2、高次谐波分量主要是由导磁材料磁化曲线非线性引起,由于磁滞损耗和铁磁饱和的影响,使激励电流与磁通波形不一致,产生了非正弦波(主要是三次谐波)磁通,从而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处非正弦波的电动势。在试验中,激励电压和电流都很小,铁磁材料还未明显饱和,故差分放大器的输出中谐波分量不是很明显。
实验四.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原因分析:
1、基波分量是由于差动变压器两个次级绕组因材料或工艺差异造成等效电路参数(M、L、R)不同,线圈中的铜损电阻及导磁材料的铁损,线圈中线间电容的存在,引起的,这其中的一些参数是无法完全得到补偿的。在电路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当调整差分放大器的输出趋近最小的过程中,输出值不但幅值在变化,它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也在变化。可以推测出,两个次级线圈的输出不但幅值有不同,相位也有不同,故基波分量无法完全消除。
差动变压器零残电压的补偿
20
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40
设计性实验
实验名称/内容
实验分值
评分
PT100 铂热电阻测温实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0
创新性实验
实验名称/内容
实验分值
评分
教师评价意见
总分
实验一了解相敏检波器工作原理
实验二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
实验三差动变压器零残电压的补偿
实验四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实验五PT100铂热电阻测温实验
四.实验结果:
图2-3输入输出同相
图2-4输入输出反相
五.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图中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到在调节衔铁与二次绕组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输入输出相位差发生改变,变为反相。若不能过零翻转,则表明二次级线圈是顺串的,此时需要将二次级线圈的同名端调换,使二个次级线圈反向串联,调换之后可以实现过零翻转。
五.实验结果:
图1-2同相输入的整流波形
图1-3反相输入的整流波形
图1-4整形电路5端的输出
图1-5 整形电路6端的输出
六.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所得图形,可以看到通过相敏检波电路,我们得到全波整流波形。相敏检波器的的5,6端整形电路的作用是将输入的正弦波转换为方波,使相敏检波器中的电子开关能正常工作。
实验三.差动变压器零残电压的补偿
一.实验原理:
差动变压器零点补偿时,在补偿电路法中有加串联电阻,加并联电容等,先采用并联电阻法。通过调整WA和WD的阻值调整,可以达到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二.实验步骤:
图3-1差动变压器的零点补偿电路
1.根据上图接线,差动放大器增益调到最大,音频LV端输出VP-P值2V,调节音频振荡器频率,使示波器二通道波形不失真。
注意:示波器CH1、CH2 通道分别接入相敏检波器1、2 端口,用手将衔铁位置压到最低,调节电桥、移相器,当CH1、CH2所观察到的波形正好同相或反相时,则系统输出可做到正负对称。
4.旋动测微仪,带动衔铁向上5mm,向下5mm 位移,每旋一周()记录一电压值并填入表格。
表一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位移mm
1
一.实验原理:
差动变压器的灵敏度定义为输出电压与衔铁位移的比值。灵敏度与二次线圈的匝数成正比,与激励电压的幅值以及频率(低频时)成正比。研究差动变压器的灵敏度对研究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图4-1差动变压器的标定电路图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操作方法。
2.将已补偿之后的差动变压器进行刻度数值标定。
3
4
5
6
7
8
9
电阻值(Ω)
-40-30-20-100
010203040
5060708090
二.PT100设计参数
PT100铂电阻A级在0℃时的电阻值R0=100+Ω,各温度对应电阻值见上表
注意事项:PT100上通过电流不能超过5mA!
三.实验目的
1.自行设计PT100热电阻测量温度,验证温度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图1-1相敏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目的
1.用示波器二通道观察相敏检测器5、6的波形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波形。
2.了解相敏检波器整形电路的作用。
三.实验设备
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器;相敏检波器;LPF;电压表;示波器;测微仪。
四.实验步骤:
1.调节音频振荡器输出频率为5kHz,输出幅值为2V,将音频振荡器0端接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1,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连接,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20V。相敏检波器的交流参考电压输入端2分别接0 , 180 ,使相敏检波器的输入信号和交流参考电压分别同相或者反相,用示波器两通道观察相敏检测器输出端3的波形变化和电压表电压值的变化
总结
参考书目
实验二十二.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一.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差动变压器由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骨架等组成。初级线圈作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次级线圈由两个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相同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差动变压器是开磁路,工作是建立在互感基础上。由于零残电压的存在会造成差动变压器零点附近的不灵敏区,电压经过放大器会使放大器末级趋向饱和,影响电路正常关系,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补偿。
实验二.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
一.实验原理:
差动变压器中有衔铁,通过上下移动衔铁改变衔铁的位置可以改变差动变压器的第二通道中的感应电压,当两绕组的同名端连接适当时,根据输出电压的正负可以判断两绕组产生的电压大小。
图2-1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差动变压器的性能。
2.掌握研究差动变压器性能的方法。
2、选用合适的测量电路,如采用相敏整流电路,既可以判别衔铁移动方向又可改善输出特性,减小零点残余电动势。
3、选用补偿电路减小零点残余电动势。如在差动变压器二次侧串、并联适当数值的电阻电容元件,当调整这些元件时,可使零点残余电动势减小。
实验一了解相敏检波器工作原理
一.实验原理:
相敏检波电路如图所示,图中1 为输入信号端,2为交流参考电压输入端,3 为输出端。4 为直流参考电压输入端。5、6为整形电路将正弦信号转换成的方波信号,使相敏检波器中的电子开关正常工作。当2 、4 端输入控制电压信号时,通过差动放大器的作用使D 和J 处于开关状态,从而把1 端输入的正弦信号转换成半波整流信号。
答:根据相敏检波器的原理,当两个输入端的相位刚好相同或者相反(即相差180°)时,输出为正极性(或者负极性)全波整流信号,电压表才能只是正极性最大值(或者负极性最大值)。所以在差动变压器的标定电路中加入移相器,作用是保证2端输入的参考交流电压与1端输入的电压同相或反相,从而使系统输出可以做到正负对称。
2.差动变压器的标定的含义,为什么要标定
答:标定的主要作用是:
1)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值,本实验中标定为差动变压器的灵敏度;
2)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3)消除系统误差,改善仪器或系统的正确度。
4)在科学测量中,标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步骤。
故差动变压器的标定即为给该仪器的表盘标刻度,使差动的位移与刻度盘上的标值一一对应,从而能通过读值来确定测量量。
2、高次谐波:主要是由导磁材料磁化曲线非线性引起,由于磁滞损耗和铁磁饱和的影响,使激励电流与磁通波形不一致,产生了非正弦波(主要是三次谐波)磁通,从而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处非正弦波的电动势。
四.减少零残电压的办法有:
1、尽可能保证传感器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和磁路的对称。磁性材料要经过处理,消除内部的残余应力,使其性能均匀稳定。
三.实验步骤:
1.按下图接线,差动变压器初级线圈必须从音频振荡器LV端功率输出。
图2-2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电路原理图
2. 音频振荡器输出频率5KHz,输出值VP-P值2V。
3. 用手提变压器磁芯,观察示波器第二通道的波形是否能过零翻转,以判断两个次级线圈的联接方式,如不能过零翻转,则需改变两个次级线圈的串接端,使两个次级线圈反向串联。
实验二十四PT100铂热电阻测温实验
一.实验原理
1:铂热电阻工作原理
铂热电阻元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在温度作用下,铂电阻丝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和电阻的关系接近于线性关系,偏差极小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偏差可以忽略,具有可靠性好、热响应时间短等优点,且电气性能稳定。铂热电阻是一种精确、灵敏、稳定的温度传感器。铂热电阻元件是用微型陶瓷管、孔内装绕制好的铂热电阻丝脱胎线圈制成感温元件,由于感温元件可以做得相当小,因此它可以制成各种微型温度传感器探头。可用于-200~+420℃范围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