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操作手册——盲人摸象1 项目概况道具板共计36块,(6色,每色6块),培训师提前随机抽走3-4块,将剩余的道具板发给已经带好眼罩的学员。

学员拿到道具板后,不得打开眼罩观察,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向培训师提问,最终要完成教练给出的任务。

1.1培训目标1) 培养团队成员主动沟通的意识,体验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法2) 强调团队的信息与资源共享3) 通过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提高整体价值4) 培养团队成员系统化思考能力,关注局部到关注整体的战略提升5) 提升参训学员的计划与分析能力,对信息的细节的敏锐度6) 体会团队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主动合作意识7) 体会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于团队完成任务的影响和重要作用1.2培训教具道具板36块(6色,每色6块)眼罩匹配人数(参训人员都要戴眼罩,一般10-20人)2 项目执行2.1项目操作基本思路道具板共计36块(6色,每色6块),培训师提前随机拿走3-4块,将剩余的道具板发给已经带好眼罩的学员。

学员拿到道具板后不得打开眼罩观察;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向培训师提问(但是只允许问“我手中的这块板子是什么颜色?”这个具体的问题);除此之外,培训师将不回答其他任何问题。

学员们通过相互讨论以及与培训师的沟通,最终要完成以下任务(教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完成以下任务中的某几项或全部任务)1.道具板共有几种颜色(答案:6);2.道具板共有几种形状(答案:5);3.分析出培训师提前取出的道具板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4.用相同颜色的道具板拼成一个完整图形,描述并判断这个图形(最高难度)。

2.2项目操作分解1)提前准备好项目器材(眼罩及已经抽数数块的道具板)2)组织团队成员到达场地3)按照规定的方式就座,最好是要求学员围坐成椭圆形4)发眼罩,并要求学员检查好眼罩戴好。

5)宣布培训目标(教练话术):现在我们正在演绎的是团队中不同岗位成员的角色,马上我会发给大家一些道具板,已知这些板有若干套,我已提前从中随机抽走了几块,大家拿到道具板后,在不打开眼罩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与沟通,完成以下任务:(教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完成以下任务中的某几项或全部任务)1.道具板共有几种颜色(答案:6);2.道具板共有几种形状(答案:5);3.分析出培训师提前取出的道具板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4.用相同颜色的道具板拼成一个完整图形,描述并判断这个图形(最高难度)。

6) 宣布项目规则:a)严禁私自打开眼罩,保证项目期间的盲目状态b)严禁在场地内走动,有特殊情况举手向教练示意c)所有成员可且仅可触碰自己的道具板d)项目过程中,每位学员都可就自己手中道具板的颜色向培训师询问7)确认大家是否明白规则8)将道具板随机分发给学员9)项目正式开始,随时记录团队表现2.3经验提醒1)注意监控学员不要相互触摸其他队员的道具板2)注意监控学员不要离开自己的座位3)团队成员一开始一般都只问自己手中的板是什么颜色这一问题4)留意记录学员中的精彩发言或对话5)一般学员的描述和理解都会不很准确6)提醒学员时刻注意——在看不到外面的情况下要保证自己的安全7)如果是硬质材料做成的道具板,需要提醒学员注意棱角、避免划手3 交流分享在项目分享正式开始之前,教练可以先发问:问题一:我们刚才体验的这个项目叫“盲人摸象”,有谁可以为大家讲一讲“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呢,我们先鼓掌鼓励一下,希望大家不要有顾虑,踊跃发言。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心地善良,很乐意帮助别人,对臣民们更是如此。

有一次,几个盲人相携来到王宫求见国王,国王问他们说:“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们的吗?”盲人们答道:“感谢国王陛下的仁慈,我们天生就什么也看不见,听人家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很是好奇,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大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国王欣然应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说:“你去牵一头大象来,让这几位盲人摸一摸,好了结了他们的心愿。

”大臣成遵命去了。

不一会大臣便牵着大象回来了:“象来了,象来了,你们快来摸吧!”于是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向大象走了过去,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几个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得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细细的摸索和思量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国王问道:“现在你们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明白了!”国王说:“那你们都说说看。

”摸到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

”摸到象耳朵的盲人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

”摸到象牙的盲人驳斥说:“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摸到象身的盲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嘛?摸到象腿的盲人也发表意见道: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

”最后,摸到象尾巴的盲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像一条绳子。

”盲人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

问题二:那有谁可以为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呢?我们同样先鼓掌鼓励一下,希望大家踊跃发言,畅所欲言。

(如果有人发言,每次发言后都要由教练带领大家全体鼓掌,表示感谢。

如果没有人发言,教练可以简单的就这个寓言故事总结如下: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全面的了解;如果只知道个局部,就以为自己已经全部明白了,从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都会闹出盲人摸象这样的笑话。

)我们在这里进行体验式培训活动,是为了它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积极帮助。

那现在我们就围绕着大家在项目中的体会与感悟、结合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来相互交流分享吧。

(教练在交流分享阶段,一定是通过对某一位学员就项目中的具体表现提出问题后,再由此步步剖析、深入到实际的工作与生活当中的。

)分享一:职业生涯规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先对某一位学员,提出一个他在项目体验中有武断表现行为的问题)说到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词“跳槽”。

这种现象尤其是在新入职员工、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更为普遍。

在对2012-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在已经就业的大学生人群中,大约有61%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内发生过离职,而高职高专生有79%。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离职的大学生中有98%是学生炒雇主鱿鱼,而非雇主主动提出解聘。

大学生主动离职的最主要原因是“觉得个人发展空间不够”,但实际上动辄跳槽未必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最好途径。

还有一个数据是:调查显示,在已就业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三年中发生过离职的人薪资收入远低于未发生过离职的人。

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从“新人”走过来的,不知道有多少伙伴在三年内有频繁跳槽的经历,那大家在有了这些跳槽经验、尤其是频繁跳槽的经验后,回过头来是如何看待自己当初的选择的呢?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由此看来,他对我们的一生确实很重要。

不过,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防止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频繁换工作。

任何一个职业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与其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行业的轻言放弃,不如静下心来,真真切切的去感受、认识它。

古语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最好不要仅凭一时的兴趣、或者不能说出来的权宜之策而轻率的做出职业抉择、又很快的离开这个职业。

如果我们陷入这个恶性循环,等有一天暮然回首时,自己必然有一种“重头再来”的失落感与现实的差距。

分享二:人际关系中要意识到对别人“尊重、欣赏”(先对某一位学员,提出一个他在项目体验中有观点偏颇、明显争论表现行为的问题)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这几个盲人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群盲人呢?我们在回过头来看,其实我们不能责怪任何一位盲人:他们都是“在他们自身能力的范围内作出的判断”,他们都没有胡说八道;仅凭这一点,我们就没有理由责怪他们。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他们又是不同的个体,在学识、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我们了解了他们自身的情况后,又有什么好争论和抱怨的呢?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同样也如此。

我们大家在一起共事老员工与新员工、领导与下属、男生与女生,因为大家的职位和个体差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自然不同,于是因为某一个具体问题的不同意见而发生争论是很正常的。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争论中的彼此。

如果大家是就事论事,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这种争论就是良性的、积极的。

有句俗语“理越辩越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如此。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要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尊重与欣赏与我们的观点、行为处事方式不一样的伙伴。

当然,我们对待那些明显敌意、不善良的行为,“避而远之”即可,也大可不必与他“争高论下”。

分享三:沟通协作要积极主动,方法总比困难多(先对某一位学员,提出一个他在项目体验中有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表现行为的问题)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我们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同时,也更多地强调“沟通协作”。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说难处与挑战无处不在。

在家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工作中是接连不断的大问题小问题,我们常常听别人说,或者自己也有切身体会,比如“忙死了,烦死了”,“无语了、受不了啦”,等等。

这些说明,我们正在经受着各种各样挑战。

在挑战面前,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太多的经验,这也是我们感受到压力的直接原因。

这种状况,我们就好像故事中的盲人。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好比那个大象。

问题很大,我们知道的却很有限,怎么办。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积极主动地去获得帮助。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有良好的沟通协作方式方法,同时端正心态,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戴上眼罩去完成这个游戏尚且如此困难,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困难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但是,我们不要惧怕困难。

当我们有意识并让自己的选择也更有意识时我们就朝着成长的方向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