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秦国商鞅变法精选课件PPT
高三历史秦国商鞅变法精选课件PPT
卫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年 的魏国。他投身于魏国丞相公叔痤门 下,公叔痤赏识卫鞅的能力,曾向魏 惠王举荐卫鞅,并表示如果不重用此 人就趁早杀掉他,免得成为魏国的祸 患。可是,魏惠王没有理睬公叔痤的 建议。
此时秦孝公到处招揽人才,于是,卫 鞅带着李悝的《法经》离开魏国,只 身入秦。 卫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 监,见到了孝公。开始两次,卫鞅向 孝公讲述尧、舜之道,孝公听得直打 瞌睡。
这次变法以__经__济___改革为主,辅之以 相应的政治改革,把变法全面引向深 入,加快富国强兵的进程。 2.措施 (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 __井__田__制__。
明确和保护农户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 用权,允许土地买卖。这从法律上维 护了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 发展。
(2)改革赋税制度,实行“舍地而税 人”,不按土地亩数而按_户__口___征收 户赋和口赋。
(2)改革浪潮的冲击 ①战国初期,秦国开始实行“初租禾”, 按土地的多寡征收租税。 ②秦献公即位后,开始实行一些改革, 宣布“止从死”,废除落后的_人__殉___制 度,重新编制户籍,并将都城迁至栎阳。
③秦孝公决心继承秦献公的改革,彻 底改变秦国卑弱的局面,并发出 _求__贤__令__,将商鞅召到秦国。 二、商鞅第一次变法 1.实施: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以 _政__治___改革为主,辅之以相应的经济 改革。
重农抑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以法律 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起 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影响最深远的 改革。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
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 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 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 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 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要点二
如何看待商鞅重农抑商和对社 会风尚习俗的改革?
1.重农抑商 (1)商鞅在新法中,重视农业生产,抑 制(限制)工商业发展。 (2)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
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 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 源,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 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规 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 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商鞅实行分户而居的目的是增加政府 的财政收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要点三 商鞅变法的特点
1.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 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的改革。废 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 所有制,顺应了经济基础变革的需要;
(3)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 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 仍然推行此政策,
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明朝 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 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影响中国近代 化进程。
(4)启示: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 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 何一方;
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不应该人为地禁锢它的发展。 2.商鞅对社会风尚习俗的改革 商鞅改革时,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 也进行了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 同居一室;
实行这种赋税制度,目的是为了鼓励 发展个体小农经济,奖励开垦荒地, 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3)“平斗、桶、权、衡、丈、尺”, 统一秦国的_度__量__衡___。 (4)普及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5)改革秦国风俗。 3.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兵革大强,诸侯畏 惧”,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对 _东__方__六__国__的兼并战争。
经典例题探究
例1 下列各项描绘的是公元前345年 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的发迹故事, 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 ) ①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 到100亩土地的赏赐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 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 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 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第二节 商鞅变法
第二节
教材研读学案 要点轻巧突破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 1.秦立国 (1)地理位置:长期居于西陲之地,与 _戎___、狄等民族杂处。 (2)受封为诸侯:公元前771前,秦襄公 拥立_周__平__王__,被封为诸侯。
2.秦国的发展:秦穆公时成为诸侯大 国,与楚国结盟,参与中原地区的争 霸活动;__城__濮__之__战__后,秦国转而向 西发展。 3.改革的必要性 (1)与中原各国相比比较落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公元前345年前后,关中地 区处于秦国的控制之下。根据商鞅变
法,秦国的基本政策是重农抑商,奖
励耕战。
因此,弃农经商,是政府严格限制的 事情,不可能得到政府的奖励,④的 叙述不正确。 【答案】 A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著名改革家商鞅
商鞅原名公孙鞅,出生于卫国没落贵族 家庭,又称卫鞅。良好的文化熏陶,风 云激荡的时代政治,使卫鞅热衷于法家 学说,有从政愿望。
2.措施 (1)颁布法律,制定_连__坐___法。 (2)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4)“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 _儒__家__思__想___的诗书,加强思想统治。
3.结果:变法使“秦民大说,道不拾 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 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国力日 益强盛,对外战争接连取得胜利。 三、商鞅第二次变法 1.实施:公元前350年,主持第二次 变法。
要点轻巧突破
要点一
商鞅变法如何体现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意志?
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 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 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 主旧贵族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 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 “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 治保障。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 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