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年龄分期 ppt课件
.
16
青春期生理变化大,社会接触增多,易引起 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不稳定,应根据这一特 点,加强教育与引导,使之心理平衡。对于月经 来潮、乳房发育等生理变化要有正确的认识,心 理上、生活上适应这些变化。对于这个阶段易于 出现的月经不调、甲状腺肿、高血压及心理失调 等病态,采取防治措施。青春期体力增长,知识 和技能增加,社会适应及机体抗病能力明显增强, 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对于他们成长为对社会 有用的人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小儿年龄分期。 2.掌握现代小儿年龄分期及其
临床意义。
.
1
[教学内容]
1.简介古代小儿年龄分期方法。 2.讲解现代小儿年龄分期及其临床意义。 (1)胎儿期的正常发育。 (2)新生儿期正常发育。 (3)婴儿期正常发育。 (4)幼儿期正常发育。 (5)幼童期正常发育。 (6)儿童期正常发育。 (7)青春期正常发育。
迅速成长,功能也渐成熟,但肺的发
育较缓,早产难以存活。妊娠晚期13
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
体重增加快。至妊娠10月五脏具备,
六腑齐通,形神咸成,则一朝分娩而
面世。
.
7
所谓“先天之本,一生之基”, 指的就是胎儿期,这一时期的保 健对于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古代一向重视胎儿保健,称 之为“护胎”、“养胎”、“胎 教”。尤其是胚胎期的护养,若 有不当则易于伤胎而造成流产、 死胎、先天性畸形等不良后果。
.
2
[具体内容]
古代小儿年龄分期方法
现代小儿年龄分期及其临床意义
胎儿期 时间、发育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期 时间、发育及临床意义
婴儿期 时间、发育及临床意义
幼儿期 时间、发育及临床意义
幼童期 时间、发育及临床意义
儿童期 时间、发育及临床意义
青春期 时间、发育及临床意义
.
3
儿童生命的开始,起于阴阳两精相互交 结而形成的胚胎,《灵枢·本神》说:“故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新的生 命产生之后,不断生长发育,直至成年。对 儿童年龄上限的认识,历代医著不一,《灵 枢·卫气失常》说:“十八以上为少,六岁 以上为小。”是以18岁为上限,现代则一 般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论》的说法:
势利导,进行早期教育。幼童期抗病能力虽较前
增强,但活动范围大,仍要防止时行疾病和意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事故,做好预防隔离工作。加强锻炼,提高身体
素质。
.
14
六、儿童期
自7周岁后,至满12周岁为儿童期,也称学龄期。
儿童期体格发育继续稳定增长,除生殖系统外, 其它器官的发育至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更换 乳牙、长出恒牙。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 同,智能发育更为成熟,能够读书上学。要培养 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端正姿势, 保护视力,防治这一时期易于发生的肾病综合征、 痹证、紫癜等疾病。
.
11
三、婴儿期
自出生28天后,至满1周岁为婴儿期。
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各系统器官继续发育和完善,对饮食营养的要 求特别高,而脾胃功能尚不完善,因而称“脾 常不足”。婴儿抗病能力弱,卫外未固,先天 性免疫力下降,自身免疫力又未发育成熟,易 患时行疾病和肺系疾病,称为“肺常不足”。 1周岁时,体重为出生时3倍,身长为⒈5倍。 婴儿期保健,当特别注意乳食喂养,按时预防 接种,重点预防脾胃病、肺系疾病和时行疾病 的发病。
.
8
近30多年来,围产医学发展很快。 国际上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 定为围产期。围产期死亡率、婴儿死 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卫生水平的重要 指标。我们应当注意研究中医学中的 这部分内容,使之为优生优育服务。
.
9
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 后足28天,为新生儿期。
.
10
新生儿期,小儿刚刚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 《小儿药证直诀·变蒸》说:“小儿在母腹中,乃 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 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新生儿的生活环境发生 巨大变化,而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因 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发达国家约占婴儿 死亡率的2/3,尤以第一周为高。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 特点在新生儿期表现突出,所以,新生儿期的护养 保健也需引起特别的重视。
.
15
七、青春期
青春期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女孩自11~12 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 岁。青春期开始阶段仍属于儿童范围。青春 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其显著特点 是肾气盛,天癸至,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 女孩行经、男孩遗精,体格生长也出现第二 次高潮,体重、身长增长幅度加大。近几十 年来,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 趋势。
.
12
四、幼儿期 自1周岁以后,至满3周岁为幼儿期。
幼儿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尤其在 体格发育方面,智能发育则较前突出,语 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饮食从 婴儿以乳食为主转为普通饮食,乳牙渐出 齐,学会走路后活动范围扩大。因此,幼 儿期保健应注意预防营养性疾病、时行疾 病和意外伤害等。
.
13
五、幼童期
自3周岁后,至满7周岁为幼童期,也称学龄前期。
这一时期体格发育又减慢,形成稳步增长。智能
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爱问、喜模仿,
知识面不断扩大。能做较复杂的动作,学会照顾
自己。语言及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
小儿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要注意培养他们具有优
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幼童期要因
“当以十四岁以下为小儿治”。
.
4
在近15年的时间里,小儿处于不
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
小儿的形体精神、生长发育、生理病
理、养育保健、疾病防治等都有着不
同的特点。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儿
童保健工作,有必要将小儿阶段再按
年龄划分为若干时期。明代龚廷贤的
《寿世保元·儿科总论》曾将小儿大体
上以2岁为一个年龄段,现代则一般
分为以下几期。
.
5
一、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 娩断脐,属于胎儿期。为时40 周, 280天(从孕妇末次月经第一天算 起,至分娩),以四周为1个妊娠 月,即“怀胎十月”。
.
6
胎儿期又分三段。妊娠早期12周
为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
胎儿,各脏腑器官迅速分化发育至基
本形成。妊娠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