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鉴赏PPT
远人,情思真切。
第三步:析手法,品语言。 3、这首诗歌有哪些艺术手法?任选一种 简要赏析
技巧:1、借景抒情。一开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既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
的表达,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形成清丽而深远的意境。
2 、 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 , 写眼前所见之景。“一
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
写景角度:观察的角度、空间的角度、 动静虚实的角度、修辞的角度
4、赏析首联的妙处。(提示:可从景物特 点、意境的特点、运用的手法、字词的选用 等方面赏析)
前一句写景,辽阔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意 境雄浑阔大。“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 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 同生共命的缠绵。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海上升 月图,用了比拟的手法,其景可爱。
后一句由景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 共此一轮明月,望月生情;二是融融月光洒满 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其情美妙。
台 城
鹿 柴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 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 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6分)
第 4题 G7 G8
展示要求 书面展示:1、书写认真,突出思维过程、方式,有规律地总结。 2、其他同学继续朗读、理解课文,关注展示内容,准 备质疑补充。 口头展示:1、吐词清楚,语速适当;切中问题,条理清晰。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记录,准备质疑补充。
第一步:抓意象,析特点 1、诗歌描绘了哪些意象?简要分 析意象的特点 • 抓住意象(景物),分析特点 • 意象:物象,景象,人象
写景抒情诗 鉴赏 望月怀远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 1、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特点、 艺术特色和鉴赏要点 • 2、学习鉴赏即景抒情诗的方法 • 3、品味《望月怀远》的意境,感受
诗人的情感。
走进作者
•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 人,世称张曲江。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 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 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
• 特点:明、圆;长、寒;湿、清;
多情。
第二步: 2、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 体味意境,领悟感情
• 意境:通过“明月”“长夜”“露水”等
意象,描绘了一幅皎洁月光之下,多情之
人望月怀远,彻夜难眠的画面,情与景的
完美结合形成清冷幽远的意境。
• 感情(主旨):这首诗写月夜怀人,思念
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诗歌内容。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 在天涯共相望。 亲人都怨恨月夜漫长, 整夜里都在思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 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 你相见在梦乡。
合作探究
题目 展示 点评
第 1题
G1 G2
第 2题 G3 G4
第 3题 G5 G6
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怀远是设想远
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 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诗歌手法/艺术特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借代、拟人、夸张、 叠词、互文、对偶(词) 表现手法 : 反衬、虚实、动静、象征、 联想、想像、起兴、用典、乐哀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情景 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 ①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1分)②“鸟空 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 (1分 ) 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暗含了诗人对历 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 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依旧,连鸟儿也无 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 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 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2分 ) 《鹿柴》 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 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两者意境 不相同。(2分)
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
63 岁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 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 多以陈张并称,“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