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规划PPT课件

海绵城市规划PPT课件

海绵城市规划
.
1
海绵城市
2
一、建设背景及概况
.
2
海绵城市
3
.
3
海绵城市
一、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
解决城市旱涝不均 据统计,过去几年内我国超过360个城市遭 遇内涝,今年以来,已经有41座城镇因暴雨内涝 受淹,因暴雨洪水已经直接造成了约353亿元的 经济损失。目前,“逢雨必涝”已经成为我国城 市重大灾害之一。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 发展造成的“热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增强 ,城市暴雨现象频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 存在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 雨时水渗透性不好;储水体较少,无法滞纳短期 急剧增加的雨水。 部分城市旱涝急转现象严重。据住房城乡建 设部统计,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 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中的“严重缺水”和“ 缺水”城市。当前我国99%以上的城市属于雨水 集中快排模式,天然降水对城市干旱现象的缓解 非常有限。
6:“排”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 也渗透不了,用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的内 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
7
海绵城市
四、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8
一、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 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 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 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生态恢复和修复。
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 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 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 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三、低影响开发。
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 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 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 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 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 水的积存、 渗透和净化。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0月,住建部发布《海 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 利部正式公布首批海绵城市 建设试点城市
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9月,海绵专家联 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 合发布:海绵城市 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8年5月9号,海绵城市及水生态交流 峰会在福州市召开,会上发布了《2018中 国海绵城市建设白皮书》
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
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
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
5
5
海绵城市
6
城镇化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近三十年的城市外延式扩
张,使“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愈发严峻。
4月,北京开 始实行《关于 加强建设工程 用地内雨水资 源利用的暂行 规定》
4
提高水的利用率 海绵城市优点突出,雨水利用率提高三倍,通过低 影响开发模式防治内涝,可以有效地减少进入排水管 网的雨水总量、单位时间内的雨水径流量。 1)减轻排水管网压力,减少扩建排水管网的巨额 投资。 2)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地面沉降现象 ,缓解地面塌陷现象,强化城市自然水系的循环,解 决城市缺水难题。 3)海绵城市依托海绵体调节给排水,大大减少了 新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 4)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 观水体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5)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 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2月,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2014年工作要点》
3月,住建部印发关于 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工作的指导意见
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 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 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3月,《海绵城市专项 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 知》
12月,住建部开展 第二批国家海绵城 市建设试点专项督 导工作
4:“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地 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 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能汇集到一起,形成 积水。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蓄也是为了利用,为 了调蓄和错峰,不然短时间内汇集这么多水到一个 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5:“用”尽可能利用天上降下来的雨水,不 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 的利用。比如停车场上面下的雨,我们传统的方式 是快排,那么,可不可以进行收集净化以后,直接 用于洗车,当然是可以的。我们现在浇花浇树要用 自来水,既消耗能源、又消耗水资源。我们应该通 过渗透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 水用在原地,也可用于景观喷灌中。
.
4
海绵城市
二、海绵城市定义
1.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
2.在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 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3.在遇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 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徙活动 更加“自然”。
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城市 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城市开发建设应 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 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 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 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设计理念
2:“滞”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 径流量。比如说,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 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我们城市内的降 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跟大江大河不一 样。城市内短历时强降雨,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 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来就导致内涝。
3:“渗”加强自然的渗透,通过土壤来渗透雨 水,这样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不 透水路面汇集到管网里雨水,可以涵养了地下水, 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还可 以改善城市微气候。
.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海绵城市
7
三、海绵城市核心
海绵城市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 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 要实现它的六个关键字:渗、蓄、滞、净、用、排。
1:“净”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 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现在城市 里的初雨,就是第一次下的雨,是非常脏的,应该 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我们城市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