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_胡壮麟
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_胡壮麟
下面谈谈在 80 年代以来的近 20 年间, 人 们在文体学这门学科中所关心的问题和所从 事的活动, 其中也反映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 今后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1. 什么是文体? 秦秀白 ( 1988) 、顾 曰 国 ( 1991) 、刘 世生 ( 1992, 1994b, 1998) 、顾玉兰 ( 1993) 都认为要 弄清 文 体 学 的 确切 含 义, 归 根 结蒂 是 弄 清 st yle 这个词的意义。但恰恰就是 这 st y1e 有 多种意义, 像条活泥鳅, 一手休想抓住。秦秀 白曾归纳了多种定义, 如/ 表达方式说0/ 外衣 说0/ 行为方式说0/ 选择说0/ 社会情景制约说0 等。刘世生则罗列了 31 个定义, 并一一注明 出处, 这里举 一些秦文中未 谈到的, 如 Gorgias 的/ 风格即修辞0说、Aristot1e 的/ 风格即 形式0 说、Cicero 的/ 风格 即雄辩 术0 说、Sw ift 关于/ 在恰当 的地方使用恰 当的词0 的论述、 Buff on 的/ 文如其人0、M urry 的/ 个人表达上
似强调探索一个语篇的文体风格特征及其效 成。这场争论直到 1980 年代中后期才在我国
果, 话语分析偏重于研究在一个语篇中信息的 一些 文 章 中 反 映 出 来。所 不 同 者, 倾 向 于
表达和理解, 特别是隐含的信息, 而语篇语言 Vendler 和 Fish 的 是 钱 佼 如 的 两 篇 文 章
一批资深教授如丁往道、胡文仲等编写了5英
语文体学引论6, 并经国家教委外语教材编审
委员会批准邀请李赋宁等教授于 1984 年在北
京外语学院召开了该书的审稿会。与会专家
在会上还建议了两件大事, 一是决定于 1985
年在武汉华中师范学院召开/ 高等院校英语专
业-英语文体学. 教学大纲0制订会议并进行学
术讨论, 一是授权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东
Halliday 的/ 风格即意义潜势0说, 等等。
是否就没有风格呢?0有些人讲话罗唆, 事倍功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定义呢? 刘世生指 半, 是否就不算他的风格呢?
出两个原因, 一是界定者所依据的语言学理论
2. 什么是文体学?
不同, 如有的定义以传统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从文体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人们常认
用对照法界定文体, 认为/ 文体0是体裁分类, 详见表四。
/ 语体0是功能分类; 传统文体学已不能解释今 表四: 我国修辞学与文体学研究论文统计½
英语
俄 语 日 语 德 语 法 语 西班牙语
修 文 诗 修 文 诗 修辞学 修辞学 修辞学 修辞学
辞体
辞体
与
与
与
与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文体学 文体学 文体学 文体学
表一: 我国文体学研究论文统计( 综合部分、英语、俄语) ¼
情况分述如下。 自解放后至文革结束的 28 年间, 在5西方
综合部分 英语 俄语 各时期 平均每年
文章篇数
文体学 文体学 文体学 总计
篇数
语文6、5外语教学与翻 译6 和5 外语教学与研 究6 等杂志上总共发表了 25 篇有关文体学的 论文, 也就是说, 每年不到一篇, 主要撰稿者为 王佐良( 4 篇) 、许国璋、徐燕谋、杨仁敬等。
计)
计)
三者难以分辨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在于当 代文体学代表了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衍生的 一个分支, 即文体风格传统( 顾曰国, 1990) , 二 者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有的学者则认为, 修辞 学注重语篇的生成过程, 而文体学注重语篇的
接受过程( 张德禄, 1997) 。二是由于迄今为止 对文体学的研究相对集中于对诗歌的研究, 因 而成为诗学的一部分。事实上, 在语言中反映 出来的文体风格特征的范围远远超过传统的 修辞格, 与其说两者相等, 不如采用 Leech 的
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教授程雨民、钱佼汝、虞
苏美等负责编撰国外论文汇编。前者的会议
论文分两批发表于5外语教学与研究6 1985 年
第 2 期、第 3 期上, 后者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出版。从此以后, 国内一些学校, 纷纷开设 了文体学课程, 如北京大学设置了为本科生讲 授/ 英语语体学0和/ 文学文体学0、为研究生讲 授/ 理论文体学0的系列课程, 至今已有十多年 的历史。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3 期(总第 4 期)
文 体 学 研 究 在 中 国 的 进 展¹
胡壮麟 刘世生
摘要: 本文借助电子文献检索的现代技术手段, 从七个方面对文体学在中国的进展情 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结论认为, 从文体学当前的研究动向和对一些问题的争 论来看, 今后的文体学研究将在下列几个方面受到重视: 1. 文体学的研究对象; 2. 文 体学的解释力; 3. 文体学与符号学; 4. 文体测量学; 5. 跨学科交流; 6. 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 文体学; 进展; 中国; 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 H0-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536( 2000) 03- 0001- 10
我们的统计资料显示, 进入 90 年代后, 文 体学研究又有较大发展。1999 年 6 月在南京 国际关系学院召开了首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 35 所院校和出版单位的 60 名代表参加了会 议, 向大会提交论文近 50 篇。会议的主要议 题是: 国内外文体学的教学与研究状况, 文体 学在教学、翻译、功能语体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文体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会议开得很成 功, 大大推进了我国文体学的教学与研究。 2000 年 9 月下旬将在山东大学召开第二届全 国文体学研讨会, 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 国 内外文体学研 究现状与走向, 文体 学流派研 究, 中西文体比较, 文体学与外语教学, 文体学 与文学批评, 具体时代作 家或作品 的文体研 究。
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人们加深了对文体实 年至 1997 年的 3 年间发表了文体学研究文章
质的认识, 并试图将有 关理论应用 于文体分 187 篇( 根据同期5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6) ,
析, 从而使这门学科相应地获得飞速的发展, 平均每年 60 多篇; 1998 年一年发表了文体学
获得了/ 新文体学0、/ 科学文体学0和/ 语言文 研究文章 107 篇( 根据同期5中国学术期刊#光
1949- 76 1977- 88 1989- 94
14
11
25 ( 28 年)
0. 9
3 14
64
37 8 ( 12 年)
31. 5
2 49
61
31 0 ( 6 年)
51. 7
自改革开放以来, 情况大为改观, 每年发 1995- 97
1 49
38
18 7 ( 3 年)
62. 3
表的文体学研究文章数目呈递增趋势, 如改革 开放后至 1988 年的 12 年中, 有5 外语教学与
2
的特点0、St endhal 的/ 赋予既定思想并适合产 天的交际现象, 如今已进入语体取代文体的时
生出 它 应 有 效 果 的 全 部 形 式0 的 观 点。 代。
Enkvist 的/ 以最有效的方式讲恰当的事情0的
尽管像瞎子摸象一样, 每个人从自己的经
观点、Jakobson 和 L ev-i St rauss 的/ 结构 对等0 验感受来谈论 st yle, 我们在今 后的研究中应
和专著, 我们能够见到的有以下 13 种, 详见表
二:
表二: 供我国英语专业使用的部分文体学教材和专著
王佐良
1980 5 英语文体学论文集6
秦秀白
1986 5 英语文体学入门6
王佐良、丁往道主编 1987 5 英语文体学引论6
程雨民等主编
1988 5 英语文体学和文体学
论文选6
侯维瑞
1988 5 英语语体6
摘要6 在目录中把三者并列来看, 编者一方面 1966) , 前者不欢迎语言学插足于文体学。争
认为这三者有其共性, 一方面多少有些区别, 论 双 方 唇 枪 舌 战, 以 致 有 些 感 情 用 事。
虽然这三者都要采用语言学的方法。文体学 Vend1er 的观点 最后由 F ish 在 1973 年 集大
19 49 )
19 76
7 14 16 18 11 6
2
2
19 77
)
247 314 272 45 64 20 76
11
30
2
19 88
19 89
)
216 249 121 42 61 10 135
22
7
5
19 94
262
57
1995 ( 修辞 学 与 ( 修 辞学 与
)
15
1997 文 体 学 合 文 体 学 合
有的定义则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二 为文体学和修辞学、诗学难以分辨。从5外国
是界定者本人认识上的不同, 如有的界定者以 语言研究论文索引6在目录中把三者有时候单
研究文学风格为己任, 有的界定者则乐于研究 列, 但更多是并列这一情况来看, 编者一方面
各种语言变体的不同风格。程祥徽( 1999) 则 认为这三者有其共性, 一方面又有一些区别,
不可能完美, 但至少可以说明许多学者在致力
于文体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外, 从上列著作
可以看出, 这支文体学研究大军的开拓者是已
故的王佐良先生, 他在 1980 年首先奉献了5英
语文体学论文集) 一书, 正如他在自序中写道:
/ 文体学方兴未艾, 我愿在这个领域继续研究
下去。0 在他的倡导下, 原北京外国语学院的
体学0 等名 称。 这一 情况 在我 国外 语界 也是如 此, º只是在时间上比国外差一拍而已。统计 资料显示, 我国外语界在解放前几乎没有文体 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 50 年间, 国内学术 期刊共发表了文体学研究文章 1034 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