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NCCN指南解读
乳腺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 (version 3.2016)
乳腺癌
非侵袭性乳腺癌(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 IIIA(T0-3N2)-IIIC IV
辅助治疗
局部辅助治疗(放疗) 全身辅助治疗(化疗、内分泌、靶向、双磷酸盐)
新辅助
化疗、内分泌、靶向等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建议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 类)。
I-IIIA(T3N1)保乳术后 高龄低危患者:70岁及以上、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临床腋 窝淋巴结阴性、T1肿瘤并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以不用乳 腺放疗,即他莫昔芬可替代放疗。
J Clin Oncol (Meeting Abstracts) June 2011 vol. 29 no. 18_suppl LBA1003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全乳切除术 ≥4个腋窝N+:胸壁放疗(1类)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 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1-3个腋窝N+ :胸壁放疗、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强 烈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腋窝N-,但肿瘤直径>5cm或切缘阳性:胸壁放疗+/-锁骨上 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腋窝N-、肿瘤≤5cm,但切缘距肿瘤<1mm(切缘不足): 胸壁放疗。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建议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及锁骨上下淋-IIIA(T3N1)保乳术后 对高龄低危患者可免放疗。 在选择性低危患者亦可考虑行部分乳腺短程放疗(APBI)。 腋窝淋巴结阴性,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
专家认为大于10mm的切缘属阴性(过大可能影响美观)
小于1mm的切缘被认为不足够,但是对于靠近胸壁及皮肤,手 术切缘不够的,可对术区进行较大剂量推两照射弥补。(2B类)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术前诊疗指南 1.检查常规推荐乳腺X线摄片检查及碱性磷酸酶检测。 2.术前穿刺的诊断的患者,需要ER、PR、HER2状况。
三阴乳腺癌 T≤0.5cm,pN0 不用化疗。 T≤0.5cm,pN1mi或T0.6-1cm,考虑化疗。 T>1cm (1类)、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 (1类) 辅助化疗
侵袭性乳腺癌
组织学类型良好(小管癌,粘液癌) 激素受体阳性
T≤1cm,pN0或pN1mi ,不用辅助治疗。
T ≥ 1cm, pN0或pN1mi,辅助内分泌。 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辅助内分泌+/-辅助 化疗。
激素受体阴性 复查激素受体情况,如确认阴性,则按普通组织学类型乳腺癌治 疗。
辅助化疗
AC AC×4 → T×4
AC×4 → wP×12 TAC 密集AC → 密集紫杉醇2周疗
辅助放疗
有化疗指征时,放疗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2-4周进行。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保乳术后 对高龄低危患者可免放疗。 在选择性低危患者亦可考虑行部分乳腺短程放疗(APBI)。 腋窝淋巴结阴性,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
(≥1mm)
注意:1.组织学分级3级
或有脉管侵犯也符合入
组标准,但两者同时存
在时剔除;2.HER2状态
未知。
5年OS 93.9% vs93.9% ( P=0.34)
Hughes,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2382-2387 Kunkler, et al. The Lancet Oncol 2015; 16: 266–73
Back
瘤床推量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Barteliink,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5 :1378-1387
但OS无改善
Barteliink,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5 :1378-1387
MA.20研究发现,全乳放疗+区域淋巴结放 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OS无改善
侵袭性乳腺癌
普通组织学类型(导管癌,小叶癌,混合型癌,化生型癌) 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
T≤0.5cm,pN0 (2B类)(2011版是不用辅助治疗)
T≤0.5cm,pN1mi或T0.6-1cm ,考虑化疗。 T>1cm (1类) 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 (1类) 辅助化疗+曲妥珠单抗。
T0.6-1cm: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 T>1cm或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辅助内分泌+ 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1类)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 T≤0.5cm,pN0 或pN1mi ,辅助内分泌(2B类)。 T>0.5cm,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1类)。 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1 类)。
3.考虑隐匿性乳腺癌的患者 ,可行乳腺MRI检查。 4.有临床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行进一步检查。
全乳切除加外科腋窝分期+/-乳房重建(1类)
全身辅助治疗
有化疗指征时,放疗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2-4周进行。
侵袭性乳腺癌
普通组织学类型(导管癌,小叶癌,混合型癌,化生型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
T≤0.5cm,pN0: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2B类); pN1mi:辅助内分泌,或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序贯内分泌。
研究 CALGB 9343研究
PRIMEⅡ研究
入组人群
局部复发率
生存率
保乳术后, ≥70 岁,T1,N-,ER+
10年
10年OS
1% vs 5%(P<0.001) 67% vs 66%
( P=0.64)
保乳术后,
5年
≥65 岁,T1-T2(≤3cm), 1.3%vs4.1%
N-,ER+或PR+,切缘- ( P=0.0002)
姑息治疗
非侵袭性乳腺癌
小叶原位癌 手术切除活检后证实为小叶原位不伴其他癌,按《NCCN乳腺癌 降低风险指南》以及《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指南》进行监测。
非侵袭性乳腺癌
导管原位癌 肿块切除,不进行腋窝淋巴结处理,+全乳放疗(1类) 肿块切除,不进行腋窝淋巴结处理,不进行放疗(2B类) 全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乳房重建(2B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