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1到6章答案讲课讲稿

最新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1到6章答案讲课讲稿


300
1500
3-5 采用粒度为 36 号的砂轮磨削钢件外圆,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在相同的磨削用量下,采用粒度 为 60 号的砂轮可以使 ,这是为什么?
答:砂轮的粒度越大,则砂轮的磨粒尺寸和磨粒间距就越小,在相同磨削条件下参与磨削的磨粒就越 多,工件表面单位面积上刻痕越多,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越小。
mm;
试计算各工序加工余量及余量公差。 答:列表解:
模锻孔—¢59
1 -2
mm。
余量公差=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上道工序尺寸公差
4-14
在图
1—97
所示工件中,Ll=70
0.025 -0.050
mm,L2=60
0 - 0.025
mm,L3=20
0.15 0
mm,L3
不便直接测量,试重新
给出测量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的公差。
3-6 为什么提高砂轮高速能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而提高工件速度却得到相反结果。 答:砂轮的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就越多,因而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就越小。 砂轮速度越高,工件材料来不及形变,表层金属的属性变形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将明显减小。 工件速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刚好与砂轮速度的影响相反,增大工件速度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 的磨粒数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工件速度增加,塑性变形增加,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
2-5 试分析在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 平面内的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 D:工件直径; ΔDy,ΔDz 工件直径误差;Δy:导轨在水 平面内的弯曲; Δz: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 车刀垂直安装时误差的敏感方向在垂直方向。因此导轨在 垂直面内的弯曲对工件直径误差的影响较大 车刀垂直安装: z 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 在卧式车床中: y 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
4-11 图 1—96 所示小轴系大量生产,毛坯为热轧棒料,经过粗车、精 车、淬火、粗磨、精磨后达到图纸要求。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 工序尺寸公差如表 1-27。毛坯的尺寸公差为±1.5mm。试计算工序尺 寸,标注工序尺寸公差,计算精磨工序的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 答:列表解:
注:毛坯尺寸圆整为 35; 精 磨 工 序 的 最 大 余 量 为 ( 0.1+0.013 ) /2=0.0565mm , 精 磨 工 序 的 最 小 余 量 为 ( 0.1-0.033 ) /2=0.0335mm
Lx L3 L2 L1
答:作尺寸链图, L3 为封闭环,Lx、L2 为增环,L1 为减环。列表解:
解得
Lx=
30
0.10 0
(测量尺寸)。
4-14

4-74
为某零件的一个视图,图中槽深为
n 0
0.25 n
n
3 时,
0.016 0.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此至少进给 3 次方能使形状精度合格。
3-10 横磨工件时(图 3—83),设横向磨削力 Fy=100N,主轴箱刚度 Ktj=5000N/mm,尾座刚度 Kwz=4000N/mm,加工工件尺寸如图示,求加工后工件的锥度。
答:设主轴箱支反力为 Ftj ,尾座支反力为 Fwz
3-19 试解释磨削淬火钢件,磨削表面层的应力状态与磨削深度的实验曲线。 答:淬火钢件表面为马氏体。当磨削量很小时,温度影响很小,更没有金相组织变化,主要是冷态塑 性变形的影响,故表面产生浅而小的残余压应力;当磨削量开始增大时,热塑性变形起了主导作用,表面 产生很浅的残余拉应力;随着磨削量的增大,磨削热量导致钢件表面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表面淬火层的马 氏体开始回火变为珠光体,密度增大体积减小,导致残余拉应力继续增大;随着磨削量的增加,表面热量 增加,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如果这时有充分的切削液,则表面层将急冷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 表面产生了一薄层一次淬火层,下层是回火组织,导致表面残余压应力减小,直至产生表面的压应力。
2-8 设已知一工艺系统的误差复映系数为 0.25,工件在本工序前有圆度误差 0.45mm,若本工序形状 精度规定允差 0.01mm,问至少进给几次方能使形状精度合格?
解:已知 g
m
g
/ m ,为保证工序形状精度规定允差 0.01mm,则:
0.01 0.45
0.02
由于每进给一次,误差复映系数为:
2-4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 2-80a、b、c 所示误差是什么原因,分别可采 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或消除?
答:a)主要原因是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弯曲变形, 产生鼓形圆柱度误差。主要采用提高工件刚度的方法减小 这类误差,例如采用中心架或者跟刀架,减小切削力的作 用点到支承之间的距离,以增大工件在切削时的刚度。
4-12
欲在某工件上加工¢72.5
0.03 0
mm
孔,其材料为
45
钢,加工工序为:扩孔;粗镗孔;半精镗、精镗孔;
精磨孔。已知各工序尺寸及公差如下:
精磨—¢72.5
0.03 0
mm;
精镗—¢71.8
0.046 0
mm;
半精镗—¢70.5
0.19 0
mm;
粗镗—¢68
0.3 0
mm;
扩孔—¢64
0.46 0
b)主要原因是机床在切削力作用下变形,产生马鞍 形的圆柱度误差。主要采用提高机床部件刚度的方法减小 这类误差,例如加工中采用支撑套,增大机床的刚度。
c)主要原因是机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造成 的误差。主要采用减小导轨对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来减小这类误差,或者采用校正装置补偿该误差 产生的影响。
100 Ftj = 300 Fy 33.33N
Ftj 33.33 0.006mm Ytj = Ktj 5000
Fwz
=
200 300
Fy
66.67N
Fwz 66.67 0.016 mm Ywz = K wz 4000
Ywz Ytj 2 0.016 0.006 2 1
零件锥度为: L
机械制造工艺考试救星
该文档由 1200110224 提供,仅供参考(以下为要考的题目) l-11 在图 l-30 中,注有加工符号的表面为待加工表面,试分别确定应限制的自由度。
l-12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试用总体分析法和分件分析分析法,分别分析图 1–31 中 6 种定位方案所限 制的自由度,并分析是否有欠定位和过定位,其过定位是否允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