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道岔作业指导书1 目的/适用范围为了实现轨道线路的连接和交叉,设计院在具体需要地段设置了五种不同类型的道岔: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4.8m、5.0m、5.7m间距单渡线;60kg/m钢轨9号道岔5.0m间距交叉渡线;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 60kg/m钢轨12号道岔5.0m间距交叉渡线。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我部在施工过程中对整个道岔作业这个关键工序进行监控,实施本作业指导,以保证该作业从开始到结束均处于受控状态。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地下铁道正线单开道岔、单渡线及交叉渡线的整个施工过程。
2 作业前准备2.1 材料(1)钢筋: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的规格、数量按每段时期的需用量进场。
对于该材料使用条件要求: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应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进场的钢筋应抽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时方可使用。
(2)混凝土岔枕:混凝土岔枕各预留孔洞位置准确,尺寸、形状均符合设计要求,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无损伤,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齐全;(3)钢轨:采用高碳微钒(PD3)热轧钢轨,其各项指标尺寸均在允许误差之内。
2.2 机具机械:电焊机、翻斗车、葫芦、风镐、电动空压机工具:支撑架、轨距拉杆、钢筋钩子、钢尺、石笔、扫帚、模板、撬棍、起道器、扳手、万能道尺、直角道尺、风动扳手。
2.3 作业条件2.3.1 根据工期和施工计划,按图纸中的工程数量进行提料,保证钢轨及各零部件、混凝土岔枕按时进场,并在进场前依照技术标准丈量各项指标尺寸进行验收。
同时,与图纸进行核对,检查其数量、规格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合,如发现有遗漏或错误应及时提出补发或重做;2.3.2 施工区域的底板需先凿毛,并清扫干净,排出积水、清除浮碴。
所需的道尺、支撑架、拉杆、起道器等机具配备齐全;2.3.3 材料进场按照施工布置平面图分门别类进行整齐堆放。
根据图纸及配料单核对进场的钢筋等级、钢号、规格、形状、尺寸和数量,确认无误后按配料单进行下料,并按型号和规格分类堆放整齐,悬挂对应的标识牌;2.3.4 基标设置正确,布置密度符合规范规定,满足施工要求。
2.4 人员2.4.1 工程部技术人员应在施工前进行图纸的熟悉及审核,了解设计要求和意图,明确道岔各零配件的数量、尺寸、形状;2.4.2 了解施工技术、安全交底的内容及要点,并复核图中的工程数量、工程尺寸;2.4.3 认真贯彻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上级颁发的条例、办法、指示和决定,并严格遵照施工规范操作。
在开工前组织工人学习,做到每一个参加施工的人员心中清楚;2.4.4 严格执行挂牌上岗制度,各技术工种均持有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2.4.5 施工中注意保护基标,如发现基标损坏,应及时向工程部报告。
在重新测量复核前严禁使用松动的基标,以保证施工的精度。
3 操作工艺3.1 道岔及交叉渡线区基标测设③距离允许误差:直线段实测距离与设计距离较差小于10mm,曲线段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小于5mm;(2)加密基标①方向允许误差:与控制基标的横向偏差不大于2mm;②高程允许误差:每个加密基标高程与设计值较差不大于2mm,相邻两基标间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较差不大于1mm;③距离允许误差:纵向距离误差不大于5mm;④与线路中心距离误差不大于2mm。
b 道岔铺轨基标根据控制基标和道岔铺轨设计图进行,埋设方法与控制基标相同,道岔铺轨基标的限差为:(1)岔心相对于线路中线的里程与设计值较差不大于10mm;(2)铺轨基标与线路的距离和设计值较差不大于2mm;(3)铺轨基标间距离与设计值较差不大于2mm;(4)相邻基标间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较差不大于1mm,高程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不大于2mm。
3.2 道岔及交叉渡线的施工组织方法A 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道岔及交叉渡线整体道床是项难度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
道岔部件多,部件间的联结薄弱,有的间断,有的活动,浇筑砼前难以固定,但其相互间的几何关系却要求极严,尤其是交叉渡线这样的道岔组合群,其道岔间部件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根据我公司在广州地铁一号线的施工经验,在施工中采用特制的轨距拉杆和钢轨支承架,将道岔各部件进行牢固联结。
在施工组织上选派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作业班组,在正线轨道线路铺装通过岔区前完成道岔或交叉渡线施工,保证整体道床施工进度。
1)施工准备施工前,先进行隧道复测,设置道岔控制基标,并在地面进行道岔的试装,经检查确认零件齐全、位置正确后,方可分组装车,运至施工地点。
运送时将尖轨与基本轨捆牢,避免尖轨损坏。
2)道岔组装运输和调整(1)道岔试拼运输道岔先在轨排场组装整组道岔,按“1、4”、“2、3”、“5、6”“7”、“8”、“9、10、11”、“12、13”的组合方式分为七部分(依次编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试拼确认符合要求后,在每根钢轨轨顶用白油漆标注出岔枕中心位置,然后分组装车运至投料口,吊入洞内。
洞内用小型机动车辆牵引天平运输车,将道岔钢轨及零件运至铺设地点。
在岔位上安装专用轨排支承架和轨距拉杆,并将各组钢轨连接,挂上混凝土岔枕。
(2)道岔调整①道岔组装先调整直线基本轨组①、②,使轨道水平和平面位置达到设计要求,然后根据直线基本轨确定直线④、⑤、⑥的位置。
直股调整完毕,再根据支距,将曲线基本轨③调整就位,最后将曲线轨组⑦调整就位。
经自检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通过后,灌注支承墩混凝土。
支承墩设于短枕下,顶宽为50cm,设置间距不大于支撑架间距。
为提高支承墩混凝土早期强度,缩短施工时间,混凝土中掺加高效早强型减水剂。
辙叉护轨部分,钢轨两侧岔枕伸出长度不同,在自重作用下,岔枕悬臂较长一侧产生下坠,扣件微小的活动空间使岔枕与垫板产生不密贴,为此施工中采用特制岔枕水平调节器调节岔枕水平。
每组钢轨架设调整后,设钢管支撑加固,以防止调整后的钢轨因连动或意外碰撞发生变形。
根据基标用直角道尺和万能道尺调整水平。
首先把直角道尺架在基本轨上,通过支承架调整,使直角道尺水准气泡居中。
钢轨位置根据底板上基标调整,并根据中线用轨距校核,之后用万能道尺将另一股直轨位置定出并调整水平。
用支距控制曲线基本轨位置,调整就位然后用道尺控制水平及中线,定出侧股的准确位置。
为固定轨距和加强道岔的整体性,钢轨组装完时在适当位置安装特制轨距拉杆。
②道岔调整精度道岔按设计位置进行调整。
其精度符合下列规定:a.道岔里程位置允许误差为±15mm;b.导曲线圆顺,支距正确,其允许偏差为1 mm,附带曲线用10 m 弦量,连续正矢允许误差为1 mm;c.水平及高程:道岔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超过2 mm,高程允许偏差为±1mm。
d.轨距:尖轨尖端处轨距允许误差为±1mm。
e.转辙器部分,尖轨连接牢固,搬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应大于1mm;曲尖轨在第一连接杆处的动程不小于152mm;f.护轨头部外侧至辙岔心作用边之距离为1391mm,允许偏差为0~+2mm,至翼轨作用边之距离为1348mm,允许偏差为0~-1mm。
g.轨面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轨撑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应大于0.5mm。
h.道岔范围内各接头以及与轨道连接处轨面无错台,轨头内侧应直顺无错牙,其允许误差为0.5mm;i.轨缝:允许偏差为0~+1mm。
3)道岔道床混凝土浇筑(1)模板安装整体道床混凝土侧模采用组合钢模,安装模板前对道床标高及轨道中心线位置进行复查,以确保模板安装正确,模板安装允许误差±10mm。
模板安装位置与整体道床相似,距水沟内边0.20m。
1)试拼与运输将单渡线的各部分在轨排场内组装试拼,经检查确认零件齐全、位置正确后,在每根钢轨轨顶用白油漆标注出砼枕中心位置,然后分组捆绑装车,运至待铺地点。
利用钢轨支承架和鱼尾板,将各组件钢轨及扣件连结,挂上砼枕,完成洞内初步拼装。
2)渡线调整(1)同道岔调整方法,利用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按先后顺序将单开道岔Ⅰ、单开道岔Ⅱ及渡线Ⅲ调至基本设计状态。
(2)借助万能道尺,利用钢轨支承架和轨距拉杆,按同样的顺序将轨道调整至设计要求状态,并固定钢轨支承架,拧紧轨距拉杆的调节螺丝,经检查确认轨道状态准确无误后,施工支承墩砼,支承墩密度不小于支承架密度。
3)道床砼施工当支承墩砼强度达到5MPa时,拆除钢轨支承架和轨距拉杆,再次检查并调整轨道状态,确认无误后,立模浇注道床砼。
4)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要做到精确测量,确保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的精度。
(2)钢轨组件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碰撞。
(3)岔枕预制时要按顺序编号,悬挂时符合设计要求。
(4)道床砼施工时加强轨道状态的保护并适时检查调整,确保轨道状态满足设计要求。
(5)钢轨扣件、岔尖等要用麻袋覆盖,防止砼污染。
C 60kg/m钢轨5.0m间距交叉渡线交叉渡线是由单开道岔Ⅰ、Ⅱ、Ⅲ、Ⅳ和菱形交叉Ⅴ和渡线Ⅵ共六大部分组成,详见下图:菱形交叉部位与I、II、III、IV的轨道状态,确认无误后浇筑支承墩,临时支撑进行固定。
3)道床砼当支承墩砼强度达到5MPa时,拆除钢轨支承架和轨距拉杆,再次检查并调整轨道状态,确认无误后,立模浇筑道床砼。
交叉渡线的道床砼因其数量较大,所占线路长度较长,可分段浇筑。
分段处应避开横向所有钢轨接缝,施工缝距钢轨接缝的最小距离不得少于150mm,施工缝处按防迷流要求设置防迷流端子。
砼采用商品砼,由砼运输车运至投料口,用砼输送泵泵至浇筑地点,分层浇筑。
φ50捣固棒人工振捣,人工抹面压光。
4)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要做到精确测量,确保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的精度。
(2)钢轨组件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碰撞。
(3)岔枕预制时要按顺序编号,悬挂时符合设计要求。
(4)交叉渡线调整时,由于工作面大和联动影响,往往很难一两次就能调整至设计状态,要反复检查调整,做到认真、仔细、精益求精,确保轨道状态。
(5)砼施工时加强轨道状态的保护,适时检查调整,同时保证轨道组件不被砼污染。
3.3 钢筋网制作与铺设3.3.1 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每批钢筋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盘钢筋均应有标志,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方能使用。
3.3.2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应洁净、无伤痕,油渍、油漆和铁锈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3.3 整体道床钢筋网制作与铺设整体道床钢筋网采取洞外下料、加工,洞内绑扎焊接成型的作业方式,纵向钢筋按两相邻伸缩缝长度配料。
钢筋在预留口捆绑成束,吊入洞内平板车。
钢筋网格间距220×220mm,纵向和横向钢筋间距按防杂散电流要求焊接。
纵向钢筋搭接处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焊缝高6mm。